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当前,合肥正全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打造文明有序、生态宜居、安全韧性、智慧赋能的现代化大都市。
合肥水务集团紧扣全市工作要求,在深耕涉水设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聚焦“六子”(盖、杆、牌、箱、柜、亭)整治职责,针对13786公里供水管网、1530公里市级排水管网及近12.36万处附属设施开展专项提升行动,通过细化目标、创新举措、强化落实,实现涉水设施管养精度与民生服务温度同步升级。
对涉水窨井盖进行细致检查。合肥水务集团供图
明确攻坚目标划定安全“硬标准”
此次专项行动聚焦设施普查、验收移交、隐患处置等关键环节,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在隐患处置上,划定“时效红线”:井盖缺失、破损等紧急安全隐患,1小时内安全处置;井周破损、井盖异响等维修问题,24小时内修复到位;因窨井沉陷等需要更换维修,3天内完成处置。同时,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推进未移交设施验收,并集中整治集团所属牌子、杆子污损、指示不清及重复设牌等问题,全方位提升设施运行质量。
清理二次供水泵房户外电表箱。合肥水务集团供图
创新举措发力提升整治“加速度”
为保障专项工作高效推进,合肥水务集团打出“组合拳”,构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
普查建档、分类施策。供水管网依据管龄、管径等指标制定分级运维标准,划分7级巡检周期,每半年开展1轮全覆盖“体检”,对大口径、老旧及桥梁周边敏感管网实施月度专项巡检;排水管网及附属设施每日开展1次常规巡查(汛期增至2次),每半年1轮疏通养护,每年1轮QV检测,建立问题台账,实现“应修尽修”。普查档案每日动态更新,确保数据实时准确。
网格管理、多方联动。各部门打破内部科室壁垒,重组专业人员成立精细化管理专项普查小组,结合日常巡检、抄表等工作推行网格化全覆盖普查。同时,深化多方联动,对接市城管局制定统一整治标准,联合消防、社区等部门排查隐患,建立施工单位实时联络机制,对管道周边施工区域至少每半日1次专项防护巡检,必要时24小时全程监测。
关口前移、预防为先。明确涉水管网风险点等级,针对施工区域管道、DN800及以上主输水管道等五类风险点,制定差异化巡检周期,最高等级每日巡检1~2次;创新构建“点、线、面”立体检漏网络,通过“固定哨+移动哨”监测、夜间流量分析及分区巡检,实现漏损隐患早发现,全力守护地下“生命线”。
“雷锋精神”听漏队夜间听漏。合肥水务集团供图
质量管控、闭环落实。供水管网推行“标准化抽检+动态化互查”,组织各供水分公司跨区域交叉检查,生产部每月开展标准化抽检;排水管网在每日全覆盖巡查基础上,结合养护、QV检测及月度考核“查缺补漏”,结果纳入养护单位考核,形成“排查-整改-考核”管理闭环。
清疏养护排水管网。合肥水务集团供图
阶段成效显著冲刺“总目标”
合肥水务集团以“全覆盖、无死角、底数清”为目标,扎实开展涉水设施拉网式普查。截至8月底,累计排查供水窨井45289处、电排井及信号井19439处、消火栓24061处、排水窨井(含雨水口)38767处。针对普查发现的井周破损、井盖异响、部件缺失、积水等各类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或告知产权单位落实维保,目前已完成全市第一轮涉水设施全覆盖普查及建档工作。
绷紧安全弦,织密防护网。合肥水务集团将持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坚持“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巩固一处”,不断完善常态化巡检机制,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智慧水务平台实现涉水设施运行实时监控、智能预警,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筑牢城市民生保障防线。(合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