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在兴县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内,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齐杰教授与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介入科密切协作,成功为因“窦性停搏” 命悬一线的76岁女患者植入了永久双腔起搏器,及时阻断了潜在的致命风险。
头晕十日查病因,动态心电揪“元凶”
![]()
据患者的家属介绍,10天前老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心脏憋痛、不间断头晕症状,起初以为是“年纪大了气血不足”,后来出现了站立时眼前发黑、乏力等情况。家属带着老人前往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接诊医生吕利华详细询问病史后,立即安排老人进行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动态心电图显示,老人24 小时内发生窦性停搏25 次,最长一次停搏时间达到4.5 秒。“窦性停搏超过3 秒就属于高危情况,4.5 秒的停搏随时可能导致患者晕厥、猝死。” 吕利华医生解释道,老人的头晕、黑矇正是窦性停搏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必须尽快植入心脏起搏器才能有效预防严重后果。
考虑到手术的复杂性和老人的身体状况,兴县人民医院随即启动了“医联体专家协作” 机制,紧急联系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齐杰教授前来指导并主刀手术。
跨省协作显担当,精准介入保平安
![]()
8月30日上午,齐杰教授抵达兴县人民医院后,他第一时间查阅老人的病历资料,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与心内科团队、介入科团队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为老人植入永久双腔起搏器,通过起搏器发出的电脉冲,维持心脏正常的跳动节律。
8月30日10 时,手术正式开始。齐杰教授主刀,吕利华医生担任副手,在介入科团队的配合下,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医生首先在老人右锁骨下方做一个约3 厘米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建立囊袋,随后通过静脉穿刺将电极导线送入心脏右心房和右心室,精准固定在心肌壁上。在确认电极位置准确、参数正常后,将小巧的起搏器主机植入囊袋内,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整个手术过程历时1小时,全程出血少、创伤小。手术结束后,起搏器立即开始工作,老人的心率从术前的40 次/ 分左右恢复至60 次/ 分的正常范围,头晕症状明显缓解。
医联体搭建桥梁,基层患者享优质服务
![]()
“这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医联体机制的高效运转。” 兴县人民医院院长王强表示,自山西省人民医院托管以来,通过专家下沉、远程会诊、技术培训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此次齐杰教授快速响应、现场指导手术,不仅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也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实战学习机会。
来源:兴县人民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