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亮功 常伟民
八路军一二九师准备东渡黄河
七·七事变后,日寇在所谓“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全中国”的狂妄计划下,以极其疯狂的攻势,突破一道道防线,侵略战火从平、津、冀、察直烧晋北,造成向太原纵深进击的态势。毛泽东在对敌、友、我三方情形和未来战争发展趋向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党的“洛川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9月初,就首先发动与开展山西和以山西为中心的山区抗日游击战争,在华北抗战发生严重危机的关键时刻,八路军三个师相继在九、十月间东渡黄河,开赴恒山、五台山、管涔山、太行山脉,先敌一步占据山西的晋东北、晋西北和晋东南,实行对日作战。
01
刘少白临危受命
刘少白
八路军120师进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前,当地经济非常混乱,物价不稳定,金融严重受阻,日伪大量发行伪钞,加上战争的恐慌因素,使山西旧钞票接连贬值。为全力配合八路军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华北党组织在1937年9月初决定:在晋西北首先创办一个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银行,并决定由刘少白同志全权负责筹建工作。
刘少白,1883年出生,山西兴县黑峪口人,他是清未年贡生,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律预科。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仼山西省首届议员,辛亥革命后,任河北省建设厅长,天津商品检验局长,绥远省乡村教育委员会主任。他曾凭以上身份先后营救过中共河北省委刘锡五、刘澜涛、陈厚道、安子文、刘亚雄等同志,1931年为营救王若飞等被捕同志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8月经王若飞、安子文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为搞好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经北方局刘少奇批准为秘密共产党员,不公开身份,党的组织关系先是和王若飞直接联系,到晋西北后,组织关系直接和关向应、林枫联系。
刘少白接受创建抗日银行后,要求把银行地址定在兴县;开办银行的准备金等资金问题由他想办法解决;争取三个月内印出钞票。
02
组建银行并发钞
修复后的兴县西北农民银行印钞厂旧址
刘少白接受任务后,首先从铺底准备金入手。为避免把负担压在老百姓身上,他费尽心血,多方筹划,与各方要人协商,依托“牺盟会”、“动委会( 抗日动员委员会)”,巧妙利用阎锡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口号,积极做地方士绅牛友兰、杨邦翰、刘训山等人的工作,希望他们为抗日战争添砖加瓦,贡献力量。这些富户听说刘少白创办抗日银行,都深明大义,慷慨解囊,仅牛友兰就一次拿出2万多块白洋,150石粮食。很多富户还将布匹、粮食等实物也献出办银行,刘少白自已更是拿出了几乎全部积蓄……,在不到10万人口的偏僻小县,很快凑足了三万多元白洋,700多石粮食,还有布匹等,共计约5万元,刘少白均笔笔记录在案,作为办银行的股份准备基金。为此,八路军战斗剧社还编排了一台话剧叫《一万元》,在群众中广为宣传。
在确定银行名称问题上,曾有过激烈的讨论,有人提议,要与国民党的“中央银行”、阎锡山的“实业银行”有区别,可叫“兴县银行”,有人说叫“抗日银行”比较响亮,更带有革命性,刘少白则建议叫“兴县农民银行”。他认为:银行的革命性不在名称,而在实际效用,兴县农民经济占比很大,叫“兴县农民银行”,既可以避免反动派的干扰,又可以使农民感到亲切,把其看作是自己的银行。这样银行就可获得雄厚的群众基础,站稳脚跟。于是大家一致赞同刘少白的见解,把银行名称定为了“兴县农民银行”。
1937年12月,兴县农民银行成立。1940年5月,以兴县农民银行为基础,成立了西北农民银行。图为承印西北农民银行钞票的洪涛印刷厂。
办银行就要出钞票,而当时纸张和印刷资料奇缺,刘少白要求大家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一定要印出自己的纸币来。他说:“目前解决八路军的经济困难,任务紧迫,刻不容缓,必须分秒必争”。没有印钞纸,就用土制纸替代,票面设计由刘少白、牛在华、刘孝先等同志共同研究,他们边设计、边研究、边修改,票样确定后,请了一位刻章工人进行雕刻,然后制版。为了防止伪造,在票面上加了三处暗记,对外严加保密,只有刘少白、刘孝先、牛在华三人知道。印版做好后,在兴县城东关的长兴堂印刷厂印刷。该厂只有一台石印机,两名印刷工人,由兴县农民银行监印。
票印好后,由银行加盖专用章。由于一时买不到打号码机,银行员工就自已用钢笔手工编写号码。就这样,硬是凭着自身智慧和才华,在1937年11月把该行第一组票子印了出来。根据档案资料证实:这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革命根据地银行发行最早的一组抗币。从1937年到1938年底,该行先后共印制了三批纸币:第一批印了二万元,面额分别为二角、一元券;第二批印制了五万元,面额增加了五分、五角;第三批印制了十万元。
03
董事会召开与开业
刘少白(左三)造访延安时与谢觉哉、林柏渠、刘道衡合影
1937年11月初,银行准备开张,以兴县县长张干丞为首的董事们召开首次会议,刘少白、牛友兰、刘训山、牛在华、董一飞、朱哲仁等全部到会。会议公推德高望的刘少白任银行经理;银行的办公地址设在兴县县政府对面的一套院内;会议决定杨怀仁任总务,刘孝先任保管,李绍春任出纳,白象豫任会计,牛在华任业务,王维刚任外勤。兴县公安局长董一飞给银行派了三名警卫战士,负责安保等工作。
1937年12月初,兴县农民银行正式开张这一天非常热闹,银行院内披红挂绿,张灯结彩,八路军120师副师长肖克、教导团长彭绍辉、民运部长刘仰峤同志参加,兴县县长张干丞、秘书高芸生、公安局长董一飞,“动委会”民运部长朱哲仁,还有阎锡山驻军代表,东北军的几位军官,以及兴县的一些知名人士应邀参加开张典礼。
大家把刘少白题写的“兴县农民银行”的大牌子悬挂在门口,在银行正屋高大的油漆柱子上贴着刘少白拟写的一副对联:“大多数农民从此解放鼓起精神打日本,这一个银行开始营业集中财力破天荒”。这副朴素直白但又对仗工整的对联令人们赞不绝口……
八路军第120师挺进晋西北,将指挥部设在兴县,发动群众展开抗日游击战。
刘少白教育工作人员,银行的钱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银行出了十多万元钞票,绝大部分给了八路军,解决了军需急用。120师来借款,多为民运部长刘仰峤和供给部长亲自来办手续。只要有副师长肖克同志的批条,每次提款两三千,最多时提款一万元,照提不误。有时现金不够,就开一张便条,加盖银行印章也可以解决问题,以后再由商店持便条前来兑换现金。贺龙师长还挤时间专门看望银行同志,使大家倍受鼓舞。小小银行,每天提款、兑款、存款的人络绎不绝,非常繁忙。
04
新中国金融奠基石
兴县农民银行创办后,钞票币值非常稳定,在群众中卓有信誉。这里面包含着刘少白和其银行团队过人的智慧和科学的经营方略。当时山西市面流通的大多是阎锡山发行的“大花脸”十元券和“二花脸”五元券,这些钞票面额大,群众使用不方便,在太原失守沦陷后,“阎币”、“法币”不断贬值。相比之下,兴农币面额小,且发行数量适当,群众争先恐后持有。该行不仅吸取了外埠资本,还打开了晋绥边区的部分流通市场。
不久,国民党停止了给八路军的给养,日寇对根据地的军事扫荡频率又日趋增高,广大穷苦百姓纷纷参军参战,使八路军的队伍得到迅速扩充壮大。随着形势的发展,原兴县农民银行的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队伍发展的需要。为此,晋绥边区党组织响应党中央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于1940年5月10日,在原兴县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扩建成为西北农民银行,刘少白连任行长。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顺利发展,为早日解放全中国,1947年起,党中央决定把陕甘宁边区与晋绥边区统一为西北解放区,陕甘宁边区银行并入西北农民银行,并统称为西北农民银行,原陕甘宁边区银行钞票停止发行。这时的西北农民银行已真正成为我国大西北地区根据地的银行,西农币也成为整个西北解放区的本位币,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时,西北农民银行作为原始发起行,成为新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大基石之一。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