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这样的无赖吗?开车将人撞成重伤后,第一时间选择转移财产,面对受害者家人的请求,她却吊儿郎当:“自认倒霉吧,谁让你碰上了呢。”
此后,受害者家人四处借钱拼命想要挽救亲人的性命。而撞人的老赖,却像没事人一样,拿着现金买了一套房和一辆车,期间甚至去国外旅游了一趟。两年后,受害者成功被她拖死。面对无数指责,她仍旧是淡淡回了一句:“我就是没道德,你们能拿我怎样呢......”
2015年10月6号,唐山一个路口,六十多岁的赵香斌骑车过马路时被黄淑芬开的车撞了。当时黄淑芬闯红灯,撞完人后没管伤者,连急救电话都是路人打的。交警判她全责,她答应赔钱,但后来反悔了。
赵香斌撞完后成了植物人,儿子赵勇辞职照顾父亲。黄淑芬开始还给过点医药费,后来发现老头治不好了,直接不给了。法院2017年判她赔86万,她却把钱转给女儿买房买车,自己住新房开新车,就是不给受害者家属。
赵勇没钱了,只能在网上发视频求助,还靠画画赚钱。他父亲2017年底去世了,黄淑芬进监狱待了八个月。出来后她还是不赔钱,还告赵勇诽谤,结果败诉了。
2021年7月13日凌晨,事件受害人赵香斌的儿子赵勇在个人微博透露,收到了黄淑芬的主动赔偿款500元钱,“这是判决生效四年来黄本人首次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目前还余约74万未履行。”
7月13日,赵香斌之子赵勇在个人微博表示,这笔赔偿款“虽杯水车薪,但铁树开花!实属难得且意义重大!”。赵勇告诉总台央广记者,虽然他不知道黄淑芬为什么忽然支付了500元赔偿款,但她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值得肯定。
黄淑芬身为某保险公司的高管,年收入近百万,深谙风险规避之道。事故现场,当赵香斌重度昏迷、生死未卜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冲上去查看伤者,而是冷静地掏出手机,先打给保险公司和家人。这种超乎常人的镇定,预示了她早已在心中为自己规划好了“止损”路线。
起初,她表现出合作的姿态,承诺会负责到底,并垫付了数万元的医疗费。但这笔钱,更像是为她接下来的资产大挪移争取时间的烟雾弹。当赵香斌被确诊为植物人,每天在ICU里产生着上万元的巨额开销时,黄淑芬迅速失联了。电话要么不接,要么就是一句冰冷的“正在凑钱”。
凑钱是假,转移资产是真。她上演了一场堪称完美的“资产隔离三步曲”。首先,她与丈夫火速办理了离婚手续,在法律层面上与家庭共同财产划清界限。
紧接着,她名下的三套房产、两辆豪车,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都转移到了女儿的名下。最后,为了彻底隐匿现金流,她甚至要求单位将工资以现金形式发放,让法院的强制执行无法从银行流水中找到任何蛛丝马迹。
黄淑芬精心构建的“资产防火墙”,让她自以为立于不败之地。当法院判决她赔偿赵家近93万元时,她用行动和言语表达了对法律的极度藐视。她公然对追讨赔偿的赵勇说出那句臭名昭著的话:“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在她看来,法律的判决不过是一纸空文。
她甚至嚣张地表示:“判我坐牢,换个地方住而已。”这种挑衅,彻底暴露了她对法律成本的致命误判。她以为,法律的极限惩罚不过是短暂的牢狱之灾,与保住百万家产相比,这笔“买卖”划算得很。
面对法院的强制执行,她更是玩起了“滴灌式”还款的闹剧,每次只拿出几百块钱,极尽敷衍与嘲讽之能事。
法律的铁拳远比她想象的要沉重。因拒不执行判决,她先被司法拘留了15天。但这并未让她有丝毫悔改。随着受害者赵香斌在2017年12月因伤势过重离世,事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法医鉴定,其死亡与车祸有直接因果关系。
黄淑芬最终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她以为坐牢是“终点”,没想到这仅仅是信用破产的“起点”。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黄淑芬刑满释放后,非但没有弥补过错,反而倒打一耙,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受害者之子赵勇及其代理律师告上法庭,索赔数十万元。这种毫无底线的反扑,彻底激怒了公众。赵勇将被迫公开的音视频证据发布到网上,黄淑芬的丑恶嘴脸瞬间暴露在阳光之下。
她赢得了暂时的金钱保全,却输掉了一个社会人最根本的立足之本。从年入百万的企业高管,到人人喊打的“教科书式老赖”,她的社会身份彻底崩塌,工作丢了,声誉也毁于一旦。更可悲的是,她的自私行为将女儿也拖入了深渊。
她转移到女儿名下的财产,在今年被法院认定为无效行为,判决追回赠予的45万元及相关房产车辆。母女俩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出门甚至需要躲避他人的目光。
与黄淑芬机关算尽的“胜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勇的坚韧与新生。为了给父亲治病,这位硕士毕业生卖掉了婚房,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当,向亲友借遍了钱,负债累累。
巨大的压力让他体重从150斤骤降至108斤,与女友的婚事也被无限期搁置。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情感与经济代价,但他捍卫了亲情与正义。如今,他已在北京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黄淑芬的“成本博弈”,从头到尾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她对“成本”的理解实在太过狭隘,以为可以牺牲道德和法律来保全冰冷的财产。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法律尊严、社会公义和个人信誉,才是最昂贵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资产。
她用近十年的时间,为自己的无知和傲慢支付了最沉重的代价。此案如同一面镜子,警示着所有试图挑战法律底线的人:任何形式的“耍赖”和规避,最终都会以另一种更痛苦的方式“偿还”。真正的“成本”,从来都不只是判决书上的那一串数字,它关乎一个人一辈子的安宁和尊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