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需要指纹识别才能饮水的儿童水杯,在这个开学季悄然登上电商平台热销榜,售价高达普通水杯的两倍以上,却依然引发了家长们的抢购热潮。
在刚刚开始的开学季,指纹识别水杯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火爆,天猫榜单儿童水杯热销榜第一名、第二名均为指纹识别水杯,京东智能水杯热卖榜前8名也都被这类产品占据。
爆款诞生:
一款水杯的突然走红
儿童指纹水杯的“爆火”几乎是在一夜之间。6月、7月时,网络上还只有零星的帖子在讨论指纹水杯。到了8月底,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与指纹水杯相关的话题热度明显升高。
9月1日新学期开学后,众多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开学季家长疯抢指纹水杯”的新闻,推动搜索量和销量双双攀升。有品牌水杯全网销量超过6万件,按照儿童指纹水杯普遍200元的定价计算,该品牌水杯的销售收入就超过了1200万元。
据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小学招生人数达1616.63万人,以此计算,理论上2024年的一年级新生群体就将创造32亿元的新市场。若以全国在校生10584.37万人计算,指纹水杯面对的则是一个百亿市场。
焦虑营销:
安全痛点与商家策略
说到底,指纹水杯商家们的营销策略直击家长软肋——对孩子安全的担忧。多个产品均强调饮水安全问题,并以指纹识别作为解决方案。
商品页面写道“孩子在外喝水,你是否会有以下担忧”,而后列举了恶作剧、校园霸凌、被人误拿喝同一杯水、蓄意投毒等情况。这种宣传其实并非空穴来风。
重庆一位小学老师曾在班级群贴出照片:讲台上一排水杯,其中一只漂着可疑白色粉末;保洁员在走廊捡到一只被打开的水杯,里面插着半截牙签。家长群里瞬间炸锅,有人连夜下单指纹杯。
尽管宣传动人,但实际使用中问题不少。社交平台上,不少家长反馈指纹识别不灵敏,孩子多次识别均未成功,出现孩子无法打开导致无法喝水的情况。
一位家长发文“避雷”:给女儿买的指纹水杯,一开始担心识别出问题,特意录入了6枚指纹,结果第二天就有4枚失效了。开学第一天,杯子就只成功打开过一次,第二天杯子明明有电,却突然“卡壳”打不开。
另有家长也吐槽指纹水杯用起来“规矩太多”:手指沾点水、杯盖带点潮气,指纹识别就“罢工”;有时候杯盖扣得紧了,同样打不开。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孩子已经两次在学校因为打不开水杯“渴哭了”。
除了识别问题,这类产品还不能高温烫洗,消毒存在隐患。一家客服称,刚收到的产品用温热水冲洗就可以了,不建议高温和水煮消毒,可能导致产品变形。
被忽视的简单解决方案
育儿焦虑的消费转化
如果只是为了解决儿童饮水安全问题,机械密码锁恐怕比指纹水杯更可靠。据调查发现,2019年前后,市面上就出现过带有机械拨轮密码锁的儿童水杯产品,当时的产品售价也在100元到200元之间。
随着指纹识别模块的成本下降,市面上出现了融合了指纹和密码锁的新产品。而如今,只带有机械密码锁的儿童水杯售价不到百元。
但在一片宣传饮水风险的帖子里,却看不到一点关于机械密码锁水杯的信息。这种超乎常识的现象背后,显然已经有了利益的捆绑。
指纹水杯热销现象背后,是中国家长一再被育儿焦虑拿捏的现实。年轻一代家长经受过良好教育,具有更强烈的科学育儿意识,也愿意为育儿投入成本。
然而,大多数家长又缺乏专业的育儿知识,且依赖网络、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于是商家通过发布大量营销内容,贩卖焦虑、制造恐慌,让家长产生“不买就吃亏”“不买就落后”的恐惧心理。
随着教育的市场化以及中产家庭收入水平的升高,育儿标准不断“通胀”,家长对孩子的投入也从学习外溢到日常消费。一些家长抱着“宁可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的想法,把“不为孩子花钱”等同于“对孩子不负责”。
指纹水杯的热销,折射出当代家长对孩子安全的高度关注。然而,当我们冷静思考,会发现这种高科技水杯的实际价值可能并不如其价格那般“高”。
结语
成长本就是一场不断试错、积累经验的过程。过度依赖科技产品进行全方位防护,孩子难以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相比之下,家长教导孩子友善待人,不搞恶作剧以及“不喝他人饮料”的卫生常识,显然更有教育价值。这些生活技能的教育比单纯依靠技术隔离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交能力。
真正的“安全神器”不是指纹锁,而是孩子心中对规则的敬畏、对责任的理解,以及成人世界对他们的信任。
而面对指纹水杯引发的争议,社会或许应当多一些包容。科技发展是一个不断试错与迭代的过程。让市场机制自然筛选出真正符合需求的产品。
参考资料(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1.《 开学了,儿童指纹水杯爆单了 》,惊蛰研究所
2.《指纹水杯开学热销:是守护安全还是交智商税?》,虾米说说
3.《指纹水杯:是防患未然还是智商税?》,曰天曰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