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大漆技艺邂逅孩童手中的素面竹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阿瓦提县花园社区悄然展开。7月11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以“扇底寻珍”为主题,带领青少年开启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之旅。孩子们在非遗故事的浸润与创意实践中,感受水拓染与漆艺交织的东方美学,让古老技艺在稚嫩的笔触下绽放新的生机。
一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展演在花园社区“红领巾小课堂”拉开帷幕。志愿者曾亮将调配好的特制颜料轻滴水面,红蓝黄三色瞬间晕染交融,化作流动的星云。随着竹签灵巧勾勒,颜料在水面延展成牡丹、祥云等图案,宛若水墨丹青在涟漪间晕染。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围聚台前,屏息注视着水中变幻的色彩,惊叹声此起彼伏。“不用笔也能画画?”面对孩子们的好奇,志愿者张倚铭微笑揭晓:“这是源自唐代的‘夹缬’技艺,古人用它为织物、扇面染上独一无二的花纹。今天,我们就让扇子在水里‘绽放’!”寥寥数语,将千年前的宫廷秘技转化为童趣盎然的艺术体验。
知识科普环节中,志愿者通过纪录片短片与实物对比,娓娓讲述水拓染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千年历程。面对孩子们“颜料为何能浮于水面”“图案如何固定到扇面”等连珠炮式的提问,志愿者程涛现场调配防沉剂,以生动比喻解惑:“颜料就像会游泳的小精灵,加了‘魔法药水’就能乖乖漂在水面。”随后展示的古画复制品中,水拓染纹样与漆艺结合的精美扇面,细腻的流云纹与温润的漆色相映成趣,让孩子们直观领略到传统工艺的精妙绝伦。
实践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手持竹骨素扇,化身“水中画师”。在志愿者指导下,他们将安全无毒的水性颜料逐滴滴入水面,用细棍勾勒出藤蔓、波纹等图案。“快看!我的颜料变成彩虹了!”“我画的像会动的小金鱼!”清脆的欢笑声中,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扇面平贴水面,轻轻提起时,流动的色彩如被施予魔法般附着于扇面,形成独一无二的纹理。更有孩子发挥创意,撒上金粉点缀,让扇面在光影下闪烁古韵,每一把扇子都成为承载传统文化与童真想象的艺术载体。
此次活动将水拓染与漆扇文化创新融合,让阿瓦提县对的青少年在亲手创作中触摸历史温度,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魅力。之后的实践过程当中,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将立足阿瓦提镇各社区真实需要和实际情况持续挖掘非遗资源,推出更多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焕发蓬勃生机,助力非遗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文:张文杰/摄:冉晓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