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一种很特殊的房子叫作劏房,说白了就是把一套完整的房子给大卸八块,分隔成一个个狭窄的“蜗居”。
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25岁的Leo和同岁的Sophia,硬是在一个9.2平方米的小盒子里住了快十个月,把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这9.2平方米听着就够袖珍了,但月租金一点不低,要4200港币,折合人民币也有3500块。
在香港的地盘上这已经算是“白菜价”了,之所以能这么“便宜”,是因为房子里最开始连个凳子都没有。
Leo和Sophia是在网上认识的,没多久就闪婚,就从各自的家里搬出来,开始了两人的独立生活。
Sophia是幼师工资自然算不上高,但Leo收入不错,加起来每月有四到五万港币的稳定收入。
这间劏房只是过渡,未来夫妻俩还是想攒钱买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
一走进劏房楼道,就是一股宾馆风,一排排的房门,间距近得仿佛一伸胳膊就能碰到隔壁。
房门一开,9.2平方米的小屋子就展现在眼前,一眼就能望到头。
最吸睛的就是屋里那张架高的双人床,几乎占据了屋内大半空间。
这个小屋里,不仅有睡觉的区域,还巧妙地藏着厨房,卫生间,简易餐桌和工作台,功能一应俱全。
进门后的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空间利用的极致。
在入门处的墙面,设计师设置了一块可以折叠的小桌板。
平时不用时可以完全收起来,贴墙而立丝毫不影响通行。
需要用餐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备餐时,它又能瞬间展开,变成一个临时的餐桌或操作台。
紧挨着这块区域就是所谓的“厨房”,其实就是利用墙角空隙,塞进去了层架和厨电的烹饪角。
劏房普遍不允许用明火,电磁炉就成了唯一的灶具。
上面再摞着一个迷你冰箱和一台略显陈旧的微波炉。
这样叠放的设计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宝贵的平面空间。
这个小卫生间面积大约只有一平方米出头,自然是没有办法做到干湿分离的。
但别看它小,马桶,花洒,洗手池这些基本配置可是样样俱全。
卫生间四周铺着亮眼的蓝色瓷砖,搭配顶部的明亮照明灯,成了整个家里最清爽,最明快的地方。
这里解决了所有的用水需求,虽然洗手池小到洗碗都犯难,但基本的洗漱功能还可以做到。
要说这个小家最大的设计亮点,非这张架高的双人床莫属。
它几乎占据了房间的半壁江山,却通过巧妙的设计,把睡觉和储物功能完美融合。
床榻被整体垫高,床下全部做成了收纳区域。
床体结构直接由定制的柜子和木板搭建而成,节省了预算,也比传统床架更具收纳力。
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潮作用,对香港潮湿的气候来说非常实用。
卧室区域的墙面用两幅简单的装饰画进行点缀,床上也堆满了柔软的抱枕。
虽然略显凌乱,却充满生活气息和家的暖意。
床侧边直接当作了开放式衣柜,用帆布袋收纳衣物。
床下甚至还留出了一个像“山洞”的收纳空间,用来囤积瑜伽垫,折叠凳之类的杂物。
紧挨着高架床,利用一张紧凑型书桌,打造了一个多功能的工作兼梳妆区。
这张小桌子满足了办公的需求,也成了日常化妆打扮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扩展桌面空间,还在墙面安装了一块洞洞板。
这块洞洞板不仅是墙面装饰,更是收纳利器。
通过挂钩,托盘等配件,它可以灵活地收纳笔,小工具,化妆品。
这种垂直收纳的方式,对于小户型来说,是提升空间利用率的绝佳设计。
这个9.2平方米小窝挤得让人难以想象,可能还没很多家庭的一个次卧大。
虽然生活上肯定有很多不便和无奈,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相信有朝一日,这对小夫妻一定会实现愿望,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大房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