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说说工资逻辑。
你是不是也曾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工资却纹丝不动;为什么有的人好像没做什么,却拿着比自己高得多的薪水?
有人说,工资高低取决于知识量。可是很多老师知识渊博,收入却远不如程序员。有人说,关键在于够不够拼,但你看外卖小哥风里来雨里去,收入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所以,知识和努力其实都不是决定工资的根本因素。
真正定义你薪资水平的,可能恰恰是你们部门那个能力最差、干活最慢的同事。别急着反驳,这不是情绪发泄,而是一个残酷的经济学逻辑。
想象一下,你们公司同岗位中总有一个人能力垫底,表现勉强及格,我们就叫他李雷。事实上,李雷就是你这个岗位的边际员工。什么叫边际呢?简单说就是临界点。就像湖水与岸的交界线,李雷就是老板愿意付钱请人的最后那条线。
如果他能力再差一点,或者他要的工资再高一点,老板根本不会留他。正因为他被招进来了,老板就会潜意识地用他的工资当作一把尺子,去衡量整个团队。
心里想着:“李雷这样的我都付这么多钱,其他人总不能高太多吧。”你可能每天多干20%的活,但你的工资可能只比李雷高10%或者15%。
为什么不是20%呢?因为一旦你工资要高太多,老板就会盘算:“我能不能再找一个张雷,便宜点,能力弱一点没关系,我可以慢慢教。”这个时候你就危险了。所以我们才说,你工资的天花板是由你这个岗位最差的那个人决定的。
一旦你所在的行业、公司或团队里,李雷这样的员工特别多,你的工资就很难涨上去。你再拼、再加班、再提升自己,都可能只是在原地打转。
那你该怎么办?抱怨不公平,没用的。真正的破局方式只有一个:让自己变得稀缺,让老板找不到人替代。你要做的不是比别人努力10%、20%,而是掌握别人没有的技能,解决别人搞不定的问题,扛起别人不敢接的担子。只有这样,你才能从可被替代的“牛马”变成难以替代的“白龙马”,才能真正定义自己的价值。
记住,工资从来都不是对你个人努力的单一定价,而是市场对你这类岗位边际生产力的集体衡量。看懂这一点,不是你认命的原因,而是你破局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