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酒店大堂一直被设计成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空间。但如若扒开那层“高端大气”的外壳,我们往往又会看到一些略显尴尬的局面——
◎比如,那组看上去就价格不菲的欧式大沙发,却似乎“几百年”没人坐过,浑身写满了生人勿近;
◎比如,那盏耗电惊人的巨型水晶吊灯,倔强地扮演门面担当,努力维持着一种“体面”的奢华;
◎再比如,角落里那盆绿植,无人打理且半死不活,想表达的热情早已冷却:-)
图源:网络
大堂是一个为“经过”而生,而非为“停留”而设的空间——话虽这么讲,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为什么“别人家”的大堂就能人气四射,网红先后打卡、爆款出片不断,而你的却只能沦为冷清?
图源:小红书-酒店门口拍照的人们
当房间收入逐渐见顶,酒店业是否有机会另辟蹊径,在“大堂”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上掘金?大堂里究竟该摆什么、怎么摆,才能人财两旺?
酒店大堂,做内容的好地方■
很多酒店做公共空间,只是为了做而做。
在大堂一角放个书架就叫“书吧”,摆台咖啡机就成了“咖啡角”,这种做法看似有料,实则充斥着“偷懒”的嫌疑。就像往一杯白开水里,一股脑儿地扔进茶叶、咖啡豆和柠檬片,最后味道一定古怪,不知所云但又弃之可惜。
只追求功能叠加毫无意义。从物理空间上,酒店大堂或许比不过购物中心,但从战略思维上,其实完全可以借鉴商场的逻辑,用源源不断的“内容”来引导人气和消费。
01
第一种玩法,是把大堂变成一个向城市开放的文化发生地。对于有实力的单体酒店,或是被赋予了更高自由度的软品牌、特许经营门店而言,这是一条充满想象力的破局之路:“去酒店化”的社区中心模式,把酒店从一个单纯的住宿提供方,转变为一个“本地生活方式”的运营商。
洲际酒店集团旗下新开业首家筑格酒店,正是地方性与品牌性并重的代表。其大堂空间会与当地艺术家合作,陈列的买手作品或许不以“实用”见长,却精准地迎合当代消费者对情绪价值和在地文化的探索欲。当客人将这些独具在地性的文创产品作为伴手礼,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时,酒店的品牌故事和动向,便随着这些“流动的小广告”,触达更广泛的潜在客群。
更重要的是,它将大堂的一部分,主动开辟为参与式的共创空间,意图利用小众的狂欢,引发大众的围观。这是一种聪明且巧妙的杠杆思维——通过主动链接本地骑行、滑雪或生活方式社群,将大堂提供为可灵活布置的“部落据点”。当不同小众群体定期在此举办分享会、或主题派对时,成员自带的KOC属性,会通过社交媒体,将酒店塑造为这个圈层的“文化地标”。自此酒店撬动的,不仅仅是几十个核心成员的直接消费,更是这个圈层背后数以万计的向往者和追随者。这种由核心社群引爆,再向外围大众扩散的传播模式,其信任度和转化率,远非传统的商业广告所能比拟。之后当他们面临商务宴请甚至其他预订房间需求时,这家早已融入生活方式的酒店,自然会成为无需思考的“第一选择”。
02
那么——除了房间和餐饮,酒店还能卖什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的商品,消费者最大的困扰莫过于“选择困难”。而酒店作为一个以“居住”和“放松”为核心功能的空间,天然带有一种家的亲和力和慢生活的氛围感。利用好这样的先天优势,第二个解题思路便呼之欲出:打造成一个“可以带回家的生活方式展厅”,即「体验零售」模式。
图源:小红书-全季「客听」
当一批又一批来自各个品牌的好物被“严选”陈列于此时,本身就是一种跨界感十足的出圈事件。“酒店品牌什么时候开始带货了?”带着这样的疑问,不乏会有好奇的客人主动展开探索,在等待办理入住的片刻,或是外出路过的间隙,不经意地被一把舒适单人沙发、一盏造型奇特的落地灯吸引,“种草”的过程几乎在刹那间完成。
图源:小红书-某酒店大堂秒变生活馆
与传统商场内的集合店有所不同,同样是所见即可售的消费场景,放在酒店大堂内却多了一种体验上的延伸——客人看中了一把椅子,回到房间后就能立即收获“在家也能复刻这份松弛感”的确定性。本质上,酒店是用自身打造舒适生活的专业经验为商品背书,与品牌信誉直接挂钩,单纯的“商品陈列”由此也开始向“生活方式提案”的高度跃升。
图源:小红书-亚朵星球火速出圈
这样一来,消费者决策变了,无比轻松且充满信任。酒店收入增多了,业绩有了第二增长曲线。更重要的是,一旦“酒店严选”的口碑在消费者中间打响,它将成为一个真正差异化的品牌记忆,人们谈论时不再只是“床很舒服”,而是多了一条“去他们家大堂逛逛,总能发现些好东西”的全新印象。
03
当然,对于更多酒店而言,最务实的变革,或许是将大堂打造成一个功能复合的六边形空间。这种模式,回答了如何最大化地“榨取”大堂在24小时内的每一寸价值。
以商旅人士为例,他们的需求是混合且流动的:白天他们需要高效办公空间,夜晚则渴望轻松社交场合。针对于此,酒店大多在通过“分时复用”的运营逻辑,万达美华酒店通过共享空间的打造,早餐时段后封闭为咖啡厅与共享办公区,夜晚则提供精酿啤酒套餐,成功将客人“留”在店内,甚至吸引Walk-in客人。
有的高阶玩家甚至已经开始进行更精细化的人群切分。像丽芮酒店在大堂设置的互动娱乐区,就将“百搭”哲学贯彻到底,酒店空间可以是住宿+餐厅/酒吧+艺术馆+社交俱乐部+游戏厅+联合办公空间的功能集合,随时随地为那些渴望破冰和交流的“e人”商旅者提供服务,即使不直接产生收入,也极大地强化了品牌“好玩、有趣”的印象。
与之对应的,某些大堂的安静角落,也悄悄出现了几个带隔断的“单人格子间”,专门关怀于那些需要极致专注、不愿被打扰的“i人”客群。这种程度的细致入微,往往更能轻易激发客人的深度认同和情感联结。
好内容,要配“会说话”的家具■
自古好马配好鞍。再精妙的运营构想,也少不了与之匹配的物理载体。思维惯性会让人下意识往高奢、艺术品这些关键词开始构想,但恰恰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基础款”家具,往往最能出彩。
首先,是一张“对”的桌子。不难发现,一些追求极致放松和私密感的奢华酒店,会偏爱在大堂里安放精巧的小茶几。它们与柔软的单人沙发搭配,构成一个个独立的“休憩孤岛”。这个设计的潜台词是:请把工作和烦恼都放下,在这里唯一要做的就是彻底放松,并且可以尽情享受,无人打扰。
图源:网络
在特定的品牌语境下,这种空间构想完全正确。然而,对于更广泛的,尤其是身处城市核心区、需要承载更多复合功能的中高端酒店而言,一张带足插座的长条共享桌,正在从时髦选择变为必要标配。万达美华酒店所推崇的共享空间设计理念,就是将体验和效率做到了平衡。
成都东部新区万达美华酒店
标配背后,商业逻辑极其理性。从用户层面看,它满足了“在场”与“独处”的平衡。无论是需要临时处理工作的商旅散客,还是需要一个“第三空间”的本地自由职业者,长桌无疑是堪称完美的解决方案:既能享受到公共空间的氛围感,又能在笔记本电脑前,构建一个不被打扰的“电子屏风”。而桌面上充足的插座,更直接解决了当代人最底层的“电量焦虑”。
在商业逻辑中,时间就是金钱。解决了客人电量告急的后顾之忧,大概率可以视作买断了他们接下来几个小时的“停留时间”,而有了“可以待很久”的物理基础,一杯咖啡、一份简餐的消费,便水到渠成。因此从空间坪效看,即便一张“小”长桌也能产生“大”功劳。
图源:小红书-可办公、可咖啡、可酒吧的大堂
其次,是一把“杂”的椅子。酒店大堂内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那些成套购买、整齐划一的沙发组合。它们看上去很“规整”,但实际上笨拙、难打扫,且极度缺乏灵活性。
想打造有人气的大堂,就不能忽视“人”的需求。效仿那些优秀的设计师买手店或咖啡馆,不如给大堂空间装进一个丰富的“椅子部落”:有适合独处沉思的单人扶手椅,有适合情侣窃窃私语的卡座,有适合小团队头脑风暴的高脚凳,甚至有适合亲子家庭的异形趣味椅或豆袋沙发。用不同形态的座椅,去精准匹配不同客群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图源:小红书-某酒店公区内形态各异的椅子
正所谓:如果大堂的硬装基础,那么家具就绝不能基础。对于那些拥有较大公共空间,又渴望在有限预算内“做出花”的酒店而言,买椅子无疑是堪称四两拨千斤的投资。它不仅让空间多了层次感和话题性,更让酒店管理者拥有了主动引导和设计客人行为的媒介。
最后,是一处“活”的仪式感。很多酒店的书架上摆满了精装假书或过时杂志,从设计之初,“书”存在的意义便以装饰为唯一目的。这种做法的背后,是对“文化”的肤浅理解和模仿。
但有趣的是,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对深层次精神体验的需求反而愈发强烈。一个真正高级的酒店大堂,必须拥有一个能够让人瞬间安静下来、产生情感连接的“精神锚点”。但书架只是这个“锚点”的经典载体之一。比如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定位奢华且底蕴浓厚,其客群往往更重视“慢”的生活方式,偏好精神世界的丰盈,一个精心策划、处处考究的酒店图书馆,便成了彰显其文化品味、与客人产生深度共鸣的第二空间。而对于以中产人文体验为核心的亚朵酒店,“竹居”更是被提升到了品牌核心配置的高度,它不仅是一个阅读空间,更是一个社交货币和打卡地标,完美地固化了其“人文”的品牌心智。
图源:小红书-亚朵酒店竹居阅读空间
但“精神锚点”的核心,归根结底不在于“读”,而在于“感”。它绝不局限于书架的形式,而应该是任何能创造独特体验、引发情感波澜的“仪式感打卡地”:比如一个“黑胶唱片角”,客人可以自由挑选一张唱片,戴上高品质耳机,在模拟信号的温暖复古情怀中与世界短暂隔离。无论是可听、可视、可嗅、可品还是可触,跳脱不开的五感设计之外,它必须是“活”的——内容是可更新的,体验是可互动的,情感是可连接的。这才是最高级的坪效。
图源:小红书-大堂空间与展览结合
酒店的公共空间,已经从过去的“非卖品”,变成了考验想象力的“产品”。无关装修预算,而是对酒店、品牌策划能力、内容运营能力和社群构建能力的新设问。每个酒店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大堂。不能再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为“经过”而生的空间,而应认识到,它既是客人对酒店“初印象”的起点,也是整段旅居体验画上句号的终点。
一个足够好玩、足够有特色、足够有记忆点的大堂,能在客人踏入的第一秒,就瞬间抓住他的心;也能在TA办理离店的最后一刻,产生一丝“还想再待一会儿”的留恋。
从“留住”到“流连忘返”,这或许才是大堂革命的终极意义。
如果你是酒店业主/运营,
会如何打造自己的大堂?
设为星标 不再错过
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规则又变了,为了大家能够及时看到酒店行业的新动态,还请将“酒店圈儿”设为星标,我们将持续为你带来最有价值,最有趣的行业内容。
喜欢就点个“推荐❤️”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