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5亿“特困生”撑起的千亿市场,谁能打破失眠困局?

0
分享至



作者:吴可可 | 编辑:小鱼

“提供长期可持续的价值,才能成为大健康升级浪潮中的破局者。”

好文4193字 | 8分钟阅读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半夜三点,助眠音频还在循环播放,你却毫无睡意;床头堆满了褪黑素软糖、香薰蜡烛和助眠喷雾,仪式感拉满,却仍旧辗转难眠;

刷到“深度睡眠冥想30分钟”,你立刻收藏尝试,几分钟后却在评论区留下真实反馈:“听着听着更焦虑了。”

这种“想睡却睡不着”的状态,正在困扰越来越多的人。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其中,女性(51.1%)高于男性(45.9%),65岁及以上人群更高达73.7%。

睡不着、睡不深、醒得早,已然成为一个横跨性别、年龄、职业群体的全民健康议题。

与此同时,一场围绕“睡个好觉”的消费热潮也愈演愈烈:褪黑素软糖卖爆、AI智能枕头刷屏、冥想类App跻身应用榜单前列……据 iiMedia Research 预测,到 2027 年,中国“睡眠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6586.8 亿元。

然而,热闹的背后,质疑的声音也在蔓延:“我明明做了所有该做的,怎么还是睡不好?”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自己仿佛陷入了一个“焦虑—付费—失望”的循环,越想睡,越睡不着;越努力,越感到焦虑、失控。


当“好好睡一觉”被层层包装为一门生意,睡眠从未像今天这样被商品化、仪式化。

但为什么一个痛点显著、用户需求旺盛的市场,始终缺乏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千亿级市场之中,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关键变量?又有哪些品牌或模式,正在试图打破这场关于“睡眠”的消费迷局?


睡眠消费,为何热度居高不下?

“睡眠产品都快配齐一个房间了,就是没配出一个好觉。”一位用户小A无奈地告诉浪潮新消费,截至目前,他已经花了近五千元购入一整套“睡前装备”,包括助眠喷雾、泡脚包、香薰机、冥想课程、AI智能枕头、睡前安神茶包、脑波音乐音频、智能枕头,甚至还有一本睡眠手账本和定制款的助眠睡衣……一切看起来都在朝“睡个好觉”努力,唯独最关键的那一觉迟迟没来。

像他这样的“努力型失眠者”并不在少数。在社交平台中,#睡不着怎么办#、#失眠体质#、#睡前仪式感# 等话题长期高热。

不少用户晒出自己深夜刷帖、泡脚、听白噪音,甚至调配精油、尝试吃药调理等一系列“睡眠小奇招”。但这些努力带来的,或许不是更好的睡眠,而是更重的心理依赖。

“我知道很多东西没用,但就是睡不着的时候,买点什么才会有种「我在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小A坦言,在他看来,助眠产品除了是功能性工具,同时也为他的睡眠焦虑提供某种“可见的安慰”。


这种情绪对冲式的购买动因,也在数据层面得到了印证。艾媒数据显示,尽管有52.4%的用户认为助眠产品效果低于预期,但复购率却高达68%。

即便消费者对产品效果存疑,但消费热情不减,这一反差,也正是“睡眠经济”持续升温的核心原因之一。

因为随着“睡眠焦虑”的加深,消费者真正寻求的,已不只是一个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关于自我认同与情绪议题的出口。

正如一位行业专家指出:“目前还没有哪一种助眠产品,可以保证对失眠一定有效,更多还是起到一个心理安慰的作用。”而这一现象的涌现,离不开“睡眠焦虑”在人群代际更替与消费文化渗透中,正在被持续放大与重新定义。

一方面,失眠正从一种生理困扰,演变为一种身份认同。

在社交平台上,“夜猫子体质”“凌晨四点还不困”标签广泛流行,失眠不再只是健康议题,更是一种可以被分享、理解、共鸣的情绪表达与生活方式,甚至还能够被浪漫化为“灵感时刻”与“独处美学”。

它既是苦恼的来源,也是某种生活状态的宣告,逐渐成为年轻人日常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这些围绕“睡眠”所展开的内容,也正形成一个成熟的圈层生态。

用户在深夜刷帖、看视频、交流“夜间生存指南”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松散却持续的社交归属感,而这种“夜生活共同体”的圈层效应,进一步强化了睡眠焦虑的普遍性与可讨论性,同时也为睡眠类品牌渗透消费者生活日常、唤起情绪共振提供了切口。

过去,人们应对失眠可能只需要一杯热牛奶、一段轻音乐。而如今,助眠产品的价值正从生理需求转向情绪寄托。这种“功能属性+情绪价值”的双重结构,也正是睡眠消费品类维持高黏性的核心逻辑。


然而,望梅止渴,终非甘露。当情绪价值压倒功能本身,助眠产品容易沦为“心理安慰剂”,看似被需求驱动,实则难以提供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用户的焦虑被不断消费,真正的助眠机制却始终缺位。这种情绪与功能的错位,也正成为整个睡眠行业亟待解决的议题。

尤其在被“睡眠焦虑”推着前行的消费热潮中,不少品牌尚未厘清背后的真实需求,便已迫不及待地奔赴“睡眠经济”的流量赛道。 一边是产品堆叠的“感官安慰”,一边是沉疴难解的“基本需求”,二者之间的裂缝,正在越拉越大。


睡眠经济的“高热低效”困境,共给失衡在哪里?

浪潮新消费在采访多位消费者并梳理多个睡眠消费案例后发现,睡眠问题本质上是一项高度个体化、需要长期干预的系统性挑战。然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大量助眠产品的研发逻辑,似乎更倾向于围绕“传播性”而非“持续性”展开。

换言之,产品还未真正理解用户的睡眠痛点,就已经率先凭借话题热度出圈。这不仅加剧了产品与用户需求之间的错位,也引发了部分消费者对“助眠产品是否有效”的质疑与疲态。

我们从产品形态来看,当前市场的供给端大致可归为三类:

第一类,是围绕情绪价值设计的「氛围感产品」。这类产品以助眠喷雾、香氛蜡烛、褪黑素软糖、薰衣草眼罩等为代表,它们通过气味、光线、触感、味觉等感官刺激,营造睡前仪式感,从而缓解人们的焦虑、诱导入眠。


从用户反馈看,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起到安抚作用,但整体效果因人而异。

以一款在网上频繁被种草的助眠软糖为例,其评论区呈现两极分化的用户反馈:一部分用户称“口感好、入睡快”,而另一部分用户则直言“吃完依旧清醒”“只是心理安慰”。

这类产品的价值,更多在于回应消费者“我需要做点什么来助眠”的情感需求,但并未深入“我为什么睡不好”的根源性问题。

并且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支持,长期来看容易引发消费者对产品功效和安全性的顾虑。

第二类,是基于科技与数据研发的「硬核型产品」。

冥想 App、AI 声波枕头、可穿戴睡眠监测设备等为代表,这类产品以技术手段切入,试图通过呼吸频率、深浅睡眠追踪等方式,为用户提供量化的睡眠数据反馈,提升用户对自身睡眠状况的掌控感。

不过,当“睡眠”被量化为一组组数据指标,某种程度上也容易变成一项“绩效型任务”,甚至反而成为了一种新的焦虑。

一位使用智能手环类监测设备的消费者告诉我们:“睡前我会打开 App 检查自己的呼吸节奏、查看昨晚的深浅睡眠比例。结果越看越紧张,总感觉自己状态不对。”类似反馈在社交平台上并不少见。

一位坚持使用某国际冥想软件超过半年以上的用户则坦言,如今最焦虑的不是睡眠本身,而是 App 突然提示他“断更”,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冥想能力退步”。


此外,对于这类产品而言,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虽然技术层面不断进化,但许多产品缺乏与医学或心理干预机制的有效衔接,难以真正对症下药。

睡眠本就是一个因人而异、成因复杂的生理现象,数据本身很难成为有效干预手段。

第三类,是介于临床与消费之间的「专业型产品」。包括处方药物、认知行为疗法(CBT-i)、睡眠医学门诊等专业手段,这类路径虽真正具备科学依据与干预能力,但因专业门槛高、流程繁琐,始终难以普及。

以我国主流助眠药为例,多属第二类精神药品,获取流程严格且限量发放,如苯二氮卓类药物一次最多开7片,患者需频繁就诊。

与此同时,我国失眠人群呈现出“全年龄覆盖、心理关联性强、就诊率低”等特征,国家卫健委2020年数据显示,就诊率不足30%。部分人甚至因“吃药助眠”产生病耻感,主动回避专业干预。


此外,不少消费者也对“药物依赖”与“副作用”存有顾虑。一位失眠用户坦言:“不敢吃药,怕一停就更睡不着。”这类担忧进一步抬高了大众对专业路径的心理门槛,也让本应更有效的干预手段被长期边缘化。

整体来看,当前睡眠经济的火热,更多是“被消费文化推着走”的结果。热度之下,实效稀缺,正是睡眠经济在当前阶段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


谁会成为下一个“睡眠破局者”?

当我们真正厘清这个千亿级消费痛点的本质,便能够意识到,睡眠问题并非单一维度的产品难题,而是横跨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生理节律乃至慢病背景的系统性挑战。

因此,破局睡眠议题的关键在于,具备系统性视角与能力,推动助眠方案从“产品驱动”走向“整体解决方案”。

浪潮新消费观察到,目前已有一些品牌正在突破传统助眠产品的路径依赖,尝试构建更具干预深度的助眠体系。

例如,有品牌正引入心理疗愈手段,尝试冥想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的数字健康方案;还有品牌开始布局睡眠管理服务,搭建线上评估、问诊与个性化调整系统,提供连续性更强、干预更精准的助眠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在“用药可及性”这一长期困扰用户的关键问题,近期也出现了新的突破。8月6日,美团首发上线了卫材药业的抗失眠新药「莱博雷生」。


这是一款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成人失眠患者,其通过靶向调控睡眠-觉醒系统,不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在有效治疗失眠的基础上,可减少传统安眠药的部分副作用。

据悉,莱博雷生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时间、延长总睡眠时间,并且,莱博雷生可同时延长非快速眼动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有助于正向调节睡眠结构,使其更接近生理性睡眠。


研究显示,在给药后 8-9 小时,莱博雷生对身体摇摆和驾驶技能的影响与安慰剂组没有差异,这意味着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损害认知不影响工作生活。

尤其对老年人群体而言,不增加跌倒风险的特性,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在高龄人群中的使用安全性。

此外,无依赖性成瘾性的特征,也使其长期使用风险较低,为睡眠治疗带来了一种兼顾疗效与安全的解决路径,大部分患者长期(12个月)使用后停药,不会出现戒断症状,也不会出现失眠反弹。

而且,作为非镇静类药物,莱博雷生未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没有受到严格管控,它不仅可以从传统的医院、药店购买,还可以通过线上开方、远程购药的方式实现便捷操作,为众多失眠患者提供购药新选择,在这一过程中,美团的平台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失眠患者用药可及性,患者可以直接在美团平台上开方购药,大幅降低了失眠患者获取治疗的门槛。


作为国内领先的医药电商平台,美团积极引进新上市的创新药产品。

自去年以来,美团已首发上线7款创新药品,涵盖GLP-1、近视、痛风、失眠等多个高需求领域,包括兴齐硫酸阿托品0.01%滴眼液、诺和盈、诺和忻、替尔泊肽、信尔美玛仕度肽、多替诺雷,以及本次的莱博雷生,持续为“创新药可及性”构建平台路径。

与此同时,美团也正在以系统性的基础设施能力,打通诊疗、开方、购药、配送等全链路环节,把原本复杂的健康干预流程,转化为用户可感知、可使用、可持续的服务体验。

从定点机构到DTP药房、院边店,再到医药电商平台的信息更新能力,这种“轻医疗场景”的搭建,正在提升用户的健康选择权,也进一步强化了美团平台在“公共健康基础设施”层面的系统价值。


最后,当我们重新审视“睡眠经济”的下一阶段,可以预测的是,它终将从流量驱动走向疗效导向,从商品思维走向服务体系。

因为在这场大健康升级浪潮中,消费者真正期待的,不是层出不穷的消费语境,而是能创造实际价值的健康解决方案。

归根结底,谁能提供长期可持续的健康价值,谁才有资格成为这场大健康升级浪潮中的“破局者”。


好看,记得点小心心
推荐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波兰总统:作为历史学家,我深知中国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

波兰总统:作为历史学家,我深知中国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

观察者网
2025-09-15 23:34:04
好声音没夺冠,果断嫁爱奇艺总裁,今官宣离婚,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好声音没夺冠,果断嫁爱奇艺总裁,今官宣离婚,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古木之草记
2025-09-13 16:07:14
阿莫林:战绩惨淡引下课风波,继任者赔率榜出炉

阿莫林:战绩惨淡引下课风波,继任者赔率榜出炉

乐道足球
2025-09-15 16:42:54
哈工大深圳想单飞!更名“深圳工业大学”还是效仿地大、矿大模式

哈工大深圳想单飞!更名“深圳工业大学”还是效仿地大、矿大模式

东东趣谈
2025-09-15 16:37:14
李嗣镕:我很期待在中超登场;长得帅没给我造成压力

李嗣镕:我很期待在中超登场;长得帅没给我造成压力

懂球帝
2025-09-15 09:18:07
全球最小的发达国家,快被中国人“买”下了,中国移民占比87%!

全球最小的发达国家,快被中国人“买”下了,中国移民占比87%!

通文知史
2025-09-15 06:40:08
西媒:国际足联不满教练曼萨诺进入西甲裁判指派委员会

西媒:国际足联不满教练曼萨诺进入西甲裁判指派委员会

雷速体育
2025-09-15 17:51:13
26人被查,13人被处分

26人被查,13人被处分

大象新闻
2025-09-15 14:39:12
心梗、脑梗、脑出血突发!记住这3个“黄金求救法”,能救命!

心梗、脑梗、脑出血突发!记住这3个“黄金求救法”,能救命!

孟大夫之家1
2025-08-26 20:00:38
轰31+10!中国男篮又一20岁2米新星崛起:连夺MVP接班崔永熙吗?

轰31+10!中国男篮又一20岁2米新星崛起:连夺MVP接班崔永熙吗?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09-15 16:50:57
高中生扶大妈遭讹15万,12年后大妈孙子考上清大,他在门口跪地求饶

高中生扶大妈遭讹15万,12年后大妈孙子考上清大,他在门口跪地求饶

罪案洞察者
2025-09-12 13:55:25
张学良10张经典照片,从9岁到100岁,看完他的一生!

张学良10张经典照片,从9岁到100岁,看完他的一生!

你我都是历史
2025-08-12 11:22:28
现实中出轨的人很多吗?网友:这种事不分男女穷富美丑,天性而已

现实中出轨的人很多吗?网友:这种事不分男女穷富美丑,天性而已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9-11 00:05:09
罗予彤贷款买上海百平房,2年没戏拍压力大到头发都白了

罗予彤贷款买上海百平房,2年没戏拍压力大到头发都白了

橙星文娱
2025-09-14 15:28:27
湖南63岁大爷,收留16岁女子,3年后产下一子,10年后,大爷却后悔了

湖南63岁大爷,收留16岁女子,3年后产下一子,10年后,大爷却后悔了

坦然风云
2025-07-15 20:29:34
1942年,工兵黄士伟埋地雷阻击日军时,突发大胆想法立下奇功!

1942年,工兵黄士伟埋地雷阻击日军时,突发大胆想法立下奇功!

抽象派大师
2025-09-15 06:23:31
77年洪学智被急召回京当选要职,邓华眼含热泪:我昨天才提出建议

77年洪学智被急召回京当选要职,邓华眼含热泪:我昨天才提出建议

南书房
2025-09-14 21:00:13
江苏31岁女子相亲见面3次男子望而却步  女子:每次都是花我的钱

江苏31岁女子相亲见面3次男子望而却步 女子:每次都是花我的钱

阿SIR观察
2025-09-15 10:39:57
张国伟主动投案,河南一周内三名正厅级干部通报被查

张国伟主动投案,河南一周内三名正厅级干部通报被查

澎湃新闻
2025-09-15 11:34:27
“全美进入紧急状态”,特朗普发出威胁

“全美进入紧急状态”,特朗普发出威胁

扬子晚报
2025-09-15 14:47:04
2025-09-16 01:04:49
新消费101 incentive-icons
新消费101
《商业评论》杂志官方号
1540文章数 44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中美就TikTok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头条要闻

中美就TikTok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数码
本地
时尚
房产
公开课

数码要闻

CASETiFY推出iPhone 17系列手机壳:晶釉手机壳亮相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日常穿衣其实一点都不难,看看这些气质女性,穿得大方高级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