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系列招聘技能的岗位培训课,培训的很多内容对我并不算新,但是培训期间交的一个主管朋友却让我眼前一亮,很多观点给我不少启发。
譬如她说:过去我招人,先一定捡简历最漂亮的,然后再电话面试、面试,筛选后决定录取的人员;有过一些上上下下、起伏不定、效果不尽如意的经历之后,我现在筛简历先筛掉感觉明显没法融入我目前团队的,然后再看简历是否合乎我们的要求,而且还一定要对方在申请文件中回复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觉得你在哪些方面能增强目前团队的实力、哪些地方能添彩、哪些地方是需要克服困难才能融入……
醍醐灌顶,能很好地融入目前团队的候选人,才是最应该录用的人。
和一个华人熟人闲聊,她却很不屑我的赞同:那些融入目前团队人?是不是最会说话、最能来事的人?招人时间那么短,不看硬件只看虚头巴脑的东西,难道招进来不干活?
我一愣,团队精神不都是会说话会来事吧,譬如听得进别人意见的能力,譬如口头清晰表达的能力,譬如人际间合作共赢的能力,譬如快速融洽不同人员之间关系的能力,譬如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等等,这些光是表面的会说话、会来事是不行的,是需要脚踏实地、真心、认真、和努力去做的,或者换一句话说:要有很高的情商。
这熟人不赞同地说:我们中国人踏实干实事,不去搞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
所以,我们这是不用在乎情商了?
也是,记得美国人喜欢礼貌地交谈天气和比赛,或者夸张地赞几句对方的装扮衣物,这种所谓的small talk很容易短时间拉近彼此的距离,但华人会觉得这很虚伪;譬如印度人待人接物比较热情,母语是英语所以表达能力很好,华人会觉说阿三不会做事只会吹牛;墨西哥人乐观知足,哪怕在社会底层也活得很有韧性,华人会觉得老莫钱少却人傻生很多孩子;日本人待人接物比较温和礼貌,华人会说小日本只会做面子背地里坏透了等等。
在美国也面试过华人,很多人其实工作能力不错,因为自己懂,所以说起来简单直接,但没有考虑到下面听的人水平良莠不齐,所以很难显示出技术上的优势,但是其他场合的表现就很劣势,问一句答一句,没什么亮点。写到这里说一句,这几年95后面试看到几个很不错的,相比我们这些老留来说综合能力要强不少。
若是在公共场合偶遇陌生人的话,如果是其他族裔,多数会报以友善的微笑;但如果是华人的话,基本上会是冷脸,麻木的,看傻子似的看着我毫无反应,这一点在大华购物屡屡碰上,估计全部心思都在自己身上,说好听一点是装都不屑于去装,说难听点儿就是缺乏social skill。张开嘴说话就更麻烦了,除了对省钱、赚钱、考进名校、录用大厂等感兴趣之外就很少能开辟新的话题。
而除情商外,比起其他族裔来说我们的政商就差得更远了,懒于从政、不屑从政自不必说了,哪怕就是连站队都是短视的,内斗属性非常强,很容易被分而治之,没有哪个族群能和我们一样,搞到今天如此左右都不逢源程度的,也算是奇了。
所以那些我们看不上的虚头巴脑,也许正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培养的能力,写到这里,想起丫丫竞选做区域president时候跟我阐述的背后原因:我就要培养自己的领袖能力,因为每个在MIT毕业的人都能成为好的工程师,而不是每个人都能领导好这些好的工程师的。
也许我们的希望在下一代?
前几天骑行的trai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