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地图上那些标着天文台的地方,它们要么藏在云遮雾绕的山顶,要么顶着个圆滚滚的屋顶,跟村里的瓦房、城里的高楼完全不一样。那时候就猜,这肯定不是随便设计的,说不定是能让星星变清楚的魔法?
![]()
为啥天文台总往山顶跑?我们抬头就能看到的大气层,咱们看星星,星光得穿过厚厚的空气,里面的尘埃、水汽就像小雾粒,会把光散射得模模糊糊。山顶海拔高,空气比山下稀薄多了,这些拦路的小颗粒也少了一大半。比如,夏威夷的莫纳凯亚山,4200多米的高度让空气薄得像一层轻纱,星光穿过来几乎没损耗,这里的望远镜才能拍到数十亿光年外的星系。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边上的观测站也一样,高海拔让空气纯净度拉满,成了天文学家找星星的宝藏地。
城市里的夜晚亮堂堂的,可对天文台来说,这份亮却是麻烦事。路灯、霓虹会把夜空染成淡橙色,那些本来就暗弱的星星信号,直接就被这层光雾盖过去了。山顶大多离市区远,晚上黑得特别纯粹,没有多余的光捣乱,星星的微光才能稳稳地钻进望远镜里。云南天文台选在2000多米的山上,紫金山天文台躲在相对偏的山区,都是为了躲开这份光污染。
![]()
对有些望远镜来说,空气干不干比海拔高不高更关键。比如做红外观测的时候,一点水汽都可能让数据不准。高山地区像智利的安第斯山脉,一年没几场雨,空气干得能当天然干燥箱,刚好适合这类观测。而且山顶的气流往往更稳,白天晚上的温差小,不会出现乱流让星星眨眼睛,望远镜拍出来的画面也更清晰。
往回数几千年,古人选观测地的眼光和现在居然不谋而合。古埃及人看天狼星的观测台,就特意选在视野开阔的高地上,能一眼望到天边。后来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北京古观象台,也都接续用了高地的优势,把这份看星星的经验一代代传了下来。
![]()
聊完山顶,再看天文台那个圆滚滚的屋顶,总有人问:就不能做成方的吗?其实核心原因很简单,望远镜要追着星星转。要是方屋顶,转到角落就会卡壳,总有看不到的方向。圆屋顶不一样,能慢慢旋转,不管星星在东边还是西边,都能转过去对准,没有观测死角。
圆屋顶的贴心还不止能旋转,下雨下雪的时候,它能整个关上,把精密的望远镜护得严严实实,现在技术先进了,还能用电脑控制它的旋转角度,不用人跑上跑下调整,省了不少事。
![]()
结构上,圆屋顶的曲面可是天生的抗风高手。风吹过来会顺着曲面滑走,不会使劲冲击建筑,遇到强风也不容易受损。屋顶开的天窗缝设计得特别巧,能精准控制进光量,既不影响观测,又能保持建筑稳定。
当然,不是所有天文台都执着于圆屋顶。有些专门看太阳的观测台,因为只盯着一个方向,就做成方屋顶,开一条长天窗。咱们贵州的FAST天眼,它是射电望远镜,要接收无线电波,最怕电磁干扰,所以选在喀斯特洼地,样子跟普通光学天文台的圆屋顶完全不一样,更像一口巨大的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