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舞诗画《铁流东进》:红色记忆的深情演绎
9月1日晚,滁州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原创大型音舞诗画《铁流东进》在来安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上演,现场掌声如潮。
这部作品以新四军在皖东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为原型,用独特的舞台艺术形式,重现了那段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怀。今天,让我们走进幕后,探寻创作者们的心得体会与观演感受。
尊重历史,致敬先烈
山无恙
忆国殇
英雄鲜血印辉煌
中华儿女多奇志
民族精神永留芳
《烽火—歌颂篇》——混声合唱歌词
PART.01
演出介绍
整场演出以 “序章 + 四大篇章” 的结构层层推进,从序章《我们的家园》缓缓拉开帷幕,熟悉的皖东乡土场景伴随着悠扬的旋律,瞬间将观众带入那段平静却暗藏危机的岁月;
随后,第一篇章《皖东烽火》用激昂的节奏与震撼的场景,再现新四军挺进皖东、点燃抗日烽火的壮阔历程,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挺身而出的勇气。
第二篇章《战地青春》聚焦年轻战士的热血与担当,通过灵动的舞蹈、深情的演唱,展现了革命青年在战火中坚守理想、挥洒青春的动人画面;
第三篇章《铁血之军》则以恢弘的气势刻画新四军将士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铁血豪情,每一个动作、每一段旋律都饱含着对侵略者的愤怒与对家国的热爱;
第四篇章《山河铭记》作为收尾,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用深情的朗诵与合唱传递出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的时代心声,让红色记忆在观众心中久久回荡。
PART.02
创作者的心得分享
艺术总监王小伟
音舞诗画“铁流东进”创作分享
非常荣幸能作为音舞诗画《铁流东进》的作曲人,分享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
这部音舞诗画是由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滁州学院、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打造的红色主题艺术作品,以新四军在皖东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丽史诗为原型,用讲述、独唱、重唱、合唱、舞蹈等融合的舞台艺术形式,重现那段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怀。
从去年10月底文旅局组织创作团队第一次走进蒋家河口、中原局旧址、半塔烈士陵园、抗大八分校旧址、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等等新四军在皖东的革命路线及历史遗迹采风,到今天在舞台上完整呈现,我们走过了整整300多个日夜;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是120多位来自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的师生、滁州市演艺集团的演员等等“追光者”——大家因共同的初心聚在一起,让红色历史在艺术中“活”了起来。
一、以历史为魂:300天打磨,让红色记忆有温度、有力量
创作《铁流东进》的初心,源于对皖东红色文化的敬畏与传承。滁州作为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区域,各种现存的历史遗址,默默地记录着无数先烈的热血牺牲。如何让年轻一代真正“触摸”到这段历史?我们决定用“音舞诗画”这种沉浸式艺术形式,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可听、可看、可感的情感共鸣。
二、以合作为桥:校地联动,让“产学研用”结出艺术硕果
《铁流东进》这部音舞诗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主体的“独角戏”,而是市委宣传部、滁州学院、市文旅局多方协作的典范。这种联动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壁垒。让校地合作从“项目合作”变成了“人才共育、文化共兴”的长效机制。
三、以文化为根:为“文化强市”注入青春动能
《铁流东进》不仅是一部音舞诗画,更是一张“文化名片”:它让更多人知道,滁州不仅有山水诗意,更有烽火岁月的红色风骨;它也让我们看到,当高校、政府、文旅部门、市民群众形成凝聚力,就能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让文化自信成为“文化强市”最坚实的底气。
300天的创作筹备,120人的坚守,《铁流东进》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舞步、每一句台词,都凝聚着滁州人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未来,我们会继续深耕皖东红色文化,让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走出滁州、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感谢所有为这部音舞诗画付出的伙伴们,也感谢观众朋友们的支持!谢谢大家!
《姓名》——写在无名烈士陵园撰稿者蒋林
音舞诗画“铁流东进”创作分享
一、创作的感悟和心得
我很荣幸能介入到这次创作中来,去年的采风活动,我因事没能参加,但对于新四军在皖东地区的抗日活动,我还是有所了解的。一是家父就是新四军二师五旅十四团的老战士,参加过定远的占鸡岗保卫战和肥东的黄疃庙战役;二是在多年的文学创作中,我曾多次到藕塘烈士陵园、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半塔烈士陵园、抗大八分校旧址等地参观、体验,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素材。这对于我写作《姓名》一诗是有很大帮助的。面对长眠地下的无名烈士,我想到有名与无名的辩证关系,想到作为符号的个人姓名与作为标志的集体称呼,想到短暂的生命与永恒的灵魂……这种“出神”状态下的遐想,为我的创作引来了灵感。这次创作,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缅怀、一次洗礼和一次升华。
二、当文字编排成皖东首部音乐诗画,观看后的感受
说实话,首演之夜,我因感动而多次泪下。这场音诗舞画原创剧的文字部分,此前我已浏览并参与修改,许多文字的锐度已在多次批阅中大为减弱。但是,现场的音乐、舞蹈、灯光、布景等舞台综合元素,让失锐的文字恢复了光彩,让单纯的文字增加了饱满度,让平面的文字获得了翅膀而能够在受众的感官和心灵飞翔。歌者、舞者和朗诵者的二度创作,对于文字原作而言是一种丰富和拔高;配乐、舞台场景以及多功能视听设备,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天使在邀请,让美丽的精灵从文字中款款走了出来。所以,演出后我立即发了一条朋友圈,称这场演出是“多艺术门类合成的一个成功作品”,是“滁州市多年未见的一朵艺术奇葩”。希望首演之后能够继续这个艺术作品的传播,纪念没有期限,日常需要崇高。
《一步之遥》、《一棵小树》、《雪白血红》作词者徐徐
创作感悟和心得
“说好了后会有期,却永远是一步之遥。”女战士侯静波生命定格在19岁,芳华正茂的少女,一步之遥的渴望,被浓缩进百字的歌词里。《一步之遥》不仅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更能引起时代精神的共鸣,每写一字,侯静波的眼睛便在我眼前明亮一分,当优美的旋律在舞台上唱响,我想她应该欣慰地笑了,当舞台上唱出她的歌儿,她已跨越那一步之遥,所有美好的梦想都已实现,英雄无憾!洁白的雪地上,她洒下点点鲜红的血,化成国旗那一抹灿烂的红,《雪白血红》歌词以美好的两种颜色为意象,向英雄致敬,创作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无数个有名和无名的烈士铸就了共和国的丰碑,《一棵小树》下,王大娘在等她的小柱,那个再也回不来的孩子,用自己的鲜血,滋润了脚下的泥土。
“小切口”和“大主题”的共鸣,是我创作的初衷,站在人民立场上抒怀,以情感为歌词血液,才能让每一首歌成为一颗精神的种子,一束信仰的火炬,一曲时代的号角。
看到那些曾在孤灯下被推敲无数次的文字,被旋律插上翅膀,在舞台上翩然响起,我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浑然天成的旋律,唱出了每个字应有的感情;激情澎湃的舞蹈,舞出了每句话想要表达的画面,那些歌词中赋予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历史追思,都变成了可以感知的声音和动作,同时蕴含了巨大的能量,在优美的旋律中,可以真实地触摸到英雄们的思想,时空在此时融合,灵魂在此刻共鸣,文字化为力量,流淌进每个观者的心里,变成他们眼中的晶莹、内心的激昂、血液的沸腾。
艺术从来不是一座孤岛,《铁流东进》音舞诗画完美诠释了这一点,作为皖东首台大型原创活动,它是成功的,作词的种子、作曲的土壤、舞蹈诗歌的雨露、观众的阳光,呈现出一个民族、一段历史的集体记忆与情感。
部分节目作词作曲者昂路
创作感悟和观看心得
创作心得:
这次创作于我而言,是极为宝贵的学习与成长契机。从采风到演出,整个流程凝聚着团队的无数心血,可我们坚信其意义重大,故而全力以赴。
走访新四军战斗路线时,课本里的文字变得鲜活,战争的残酷与先辈的无畏,如重锤般叩击心灵,这种震撼催生了创作的冲动,贯穿创作始终的是“铭记”与“传承”。战火纷飞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让我深受触动,因而创作了《我们的家园》。歌曲描绘的美好画面,既是幸福的传递,更是对先辈的铭记——美丽家园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好好守护。
说来也是这一种缘分,我的老家在周家岗山脚下,创作《周家岗颂歌》时,激动与使命感交织。能以这样的方式追忆家乡,责任感让我创作时动力满满。创作《蒋家河口伏击战》时,我对先辈满怀崇高敬意,他们的精神在山河草木间回响。我期望通过这首歌,让更多人铭记历史,感受先辈的英勇牺牲。
希望这些歌曲能成为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让红色旋律永远回荡在这片英雄的土地。
观后感受:
现场观看原创音舞诗画《铁流东进》,我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之旅,内心满是震撼,这无疑是一场视觉与听觉交织的时空对话。
舞台上,没有刻意渲染苦难的浓墨重彩,却以层层递进的艺术手法,将烽火岁月中革命先辈的理想与信念娓娓道来。演员们用灵动的身姿、深情的表演,勾勒出先辈们怀揣希望,在黑暗中无畏向前的坚毅模样。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跃出,带着炽热的温度,直抵人心。
这份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如同一束强光,穿透岁月的迷雾,让我真切读懂了信仰的磅礴伟力。它不仅是对那段峥嵘历史的深情致敬,更如同一座灯塔,为当下的人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在此,我要为台前幕后每一位付出心血与汗水的演员和工作人员点一个大大的赞!是你们的精心雕琢与无私奉献,才让这场演出如此精彩绝伦。而这何尝不是一份追寻与传承的践行。我们坚信革命先辈的信仰之光一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亭城飞歌,喜迎盛会”
第十届中国农民歌会滁州文旅主题展演周
投票赢好礼活动开始啦!
在活动期间为你喜欢的节目投票
即可参与免费抽奖赢好礼
各县市区特色产品投票通道已开通
关注转发邀请好友一起参与
每天都可投票抽奖哦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张荣蓉,初审:贲方舟
复审:严 慧,终审:高 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