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利润暴跌,巨头喊疼。欧洲五大车企交出的最新半年报,用一个字形容——惨。有人亏得脸青,有人赚得心虚,连昔日的奔驰宝马都只能苦笑。罪魁祸首?不是中国,不是新能源,而是美国挥下的那一刀——高关税。
大众净利润腰斩式下跌,宝马上半年少了近三成利润,奔驰在美国的销量掉6%,大众在美国干脆跌了10%。最惨的是斯泰兰蒂斯,去年同期还能大赚56亿欧元,今年直接亏了22亿。用德国汽车研究中心的话说,下半年情况可能更糟。欧洲车企正被逼到墙角。
明明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回暖了,销量连续七个月增长三成以上,照理说应该迎来一波红利。但问题是,本土市场救不了全局。德国去年底突然取消补贴,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需求差点崩盘。如今虽说小型电动车撑起了场面,但利润贡献有限。车企的“钱袋子”,还是得靠美国市场。偏偏,美国在四月祭出27.5%的高额关税,把欧洲车企打得七零八落。
表面上,美欧7月达成了所谓“缓和协议”,说是把汽车关税从27.5%降到15%。听起来像是春风拂面,实际却是空头支票。协议要欧盟先给美国商品减税才能落实,而欧盟迟迟没动手。更要命的是,美国人最爱的皮卡车依旧保持25%的高税率,造车必需的钢铝更被征收50%的关税。欧洲车企对着这张清单大眼瞪小眼,日子哪有好过的道理?
美国要保本土工厂和工人饭碗,欧洲车企要保利润和份额。问题在于,欧洲人没有反制工具。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已经喊破喉咙:“高关税依然是沉重负担。”可这声音传到华盛顿,只能换来一句冷冰冰的“那就去美国建厂”。于是我们看到,奔驰和宝马正在认真商讨在美国合资建发动机厂。听上去像是“合作”,本质是缴保护费。
谁最受伤?显然是大众和斯泰兰蒂斯这种对美国市场依赖深的巨头。大众已经把全年利润率预期从6.5%砍到4%。换句话说,企业自己都不再装了:只要关税问题不解决,业绩迟早继续往下掉。投资人会怎么想?股价会怎么走?这都是连锁反应。
关键在于,美欧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美国用关税当大棒,欧洲被迫让步,产业链开始重组。你想卖车到美国?行,交税,或者老老实实来美国建厂。结果就是,欧洲本土失业风险上升,美国本土就业率反而因为“吸引投资”受益。这是赤裸裸的产业转移。
这场戏的荒诞之处在于,欧洲人还不敢翻脸。因为美国市场太大,不可能说放弃就放弃。电动车在欧洲卖得再好,也顶不住美国一刀下去的损失。于是,德国人开始犹豫要不要牺牲一点“产业自主”,换取在美国的市场生存。谁能想到,昔日豪车巨头,现在沦落到要跪着谈判。
长远看,这对欧洲汽车产业打击深远。企业本来要把钱砸在研发和新能源转型上,现在却要分流去建厂、缴税,甚至迎合美国的产业链安排。研发滞后、利润缩水,最终削弱的是全球竞争力。别忘了,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攻势还在加码。欧洲车企本就被夹击,现在又被美国补刀,局面堪称“里外不是人”。
有人或许还在指望所谓的“美欧协调”,但现实就是:美国只管自己的工厂、自己的工人、自己的选票。欧洲要么跟着掏钱,要么继续挨打。电动车销量回暖?那只是杯水车薪。关税阴影下,宝马奔驰的豪华光环也会慢慢褪色。大众、斯泰兰蒂斯的账面数字已经告诉我们,欧洲车企正走向一个最危险的十字路口:要么吞下失血,要么割肉迁移。
表面看是财报不好看,本质上是欧洲汽车工业的战略困境。欧洲人自己最清楚,美国的“新常态”就是高关税、强干预。任何幻想“靠谈判换来公平”的思路,只会一次次破灭。最终,欧洲车企要么学会在夹缝中苟活,要么认清现实,去找新的增长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