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一生中虽然攀上了权力的高峰,在政治、军事方面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他的评价历来都是褒贬有加,但他的污点,却让他倍受诟骂,尤其是以下三件事为甚。
一、袁世凯维新告密
在康有为等人进行维新变法时,袁世凯曾对维新派表示“赴汤蹈火,亦所不辞”。他还参加了强学会,把康有为的“万言书”递交到督办军务处,并受到了光绪帝的召见。1898年9月18日,康有为、谭翤同等维新人士接到光绪帝求救的密诏,当晚,谭翤同秘访袁世凯,拿出光绪帝诏书,要求袁世凯以所部诛杀直隶总督荣禄,保护光绪帝,并帮助维新派执行“围园杀后”(围颐和园杀慈禧太后)计划,虽然风险很大,袁世凯还是勉强答应了。
9月20日,荣禄来访,当袁世凯听到太后训政,康有为已被革职待参的消息,深感不安,他怕自己受牵连,就将“围园杀后”计划向荣禄和盘托出。荣禄知道后,连夜将维新派计划急报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于9月20日深夜迅速采取行动,由颐和园返回紫禁城,囚禁光绪帝。9月21日,出动3000军士全城搜捕维新人士,戊戌政变爆发,“戊戌六君子”被诛杀,袁世凯却因此取得荣禄的信任,得到重用。
袁世凯告密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但引起争议的是袁世凯是不是主动告密,有人认为,袁世凯是出于自保不得不这样做的,有人认为是他蓄意而为,不管怎样争议,袁世凯告密是毋容置疑的。
二、“二十一条”之殇
1914年,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机,借口对德宣战,派兵强占了中国的胶济铁路和青岛,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1915年1月,日方向中国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袁世凯派外交总长陆征祥、次长曹汝霖与日本代表秘密谈判,期间,中方不断向外界透露谈判内容,以期触动各有关协约国,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可是欧洲列强身陷战事,无暇东顾,虽然失去了列强的支持,但激愤的中国民众也让日本不敢太过放肆。1915年5月7日,日本发出最后通牒,限四十八小时之内应允,袁世凯指望欧美列强干涉落空,又怕得罪日本,便以中国无力抵御外侮为由,于5月9日,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的最后通牒,递交复文表示,除第五项各条“容日后协商”外,全部接受日本的要求。5月25日,政府在北京签订了所谓的“中日条约”和“换文”。此等奇耻大辱,实在让国人难以接受,群情激愤,民怨沸腾,大骂袁世凯政府为卖国贼,并掀起了各种反日爱国运动。
三、袁世凯的不了帝王情
袁世凯称帝的野心在他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露出端倪了,他废除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新的《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之后又修改《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指派新任总统。至此,除去中华民国这一空招牌,袁世凯已和专制皇帝没什么区别了,但他还是希冀自己能早日皇冠加冕。1915年8月,在袁世凯的授意下,醉心帝王之术的杨度,和孙毓筠等人在北京成立“筹安会”,为恢复帝制摇旗呐喊,随后,袁世凯的武将们也粉墨登场,奉天将军段芝贵联合19省将军、都统、护军使密电袁世凯,劝主子早正大位,还有他的长子袁克定,因迷恋太子权位,极力怂恿父亲称帝,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袁世凯身边一大批人都拥戴袁世凯做皇帝,而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内心早就有一个皇帝梦,毕竟他也是受中国传统熏陶出来的。于是在1915年的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总统府改为新华宫,1916年元旦登基。
龙袍加身的袁世凯并没有成为九五至尊,反而遭到巨大的反对和谴责声浪,从北洋内部到全国上下,到处都是声讨一片,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起兵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省相继响应,背离民心的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众叛亲离,忧愤成疾,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