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蓝营权力重组大戏,到了今年秋天终于迎来了最热闹也最魔幻的阶段。8月23日罢免案落定后,蓝军气势彻底回升,31名蓝委无一折损,岛内气氛一度被炒到“蓝营团结大胜”的高度。蓝营支持者刚刚松口气,新的权力争夺战、路线博弈又紧锣密鼓地摆上台面。国民党主席改选这个烫手山芋,成了岛内政治最受关注的焦点。
![]()
这次改选的复杂程度,远超以往。谁来带队?怎么团结?要不要正面硬刚绿营?要不要对“台独”表明最强硬的态度?每个问题背后都是蓝营路线、世代、资源、派系的全面碰撞。朱立伦已经明言不再参选,曾被广泛看好的卢秀燕多次表态坚持“做满市长”,不愿接手党务。蓝营很多“大咖”都明哲保身、远离漩涡。有人说国民党主席就是“最难选的职位”,谁拿下,谁就得背负所有经费、选务和成败的重担,还未必能捞到多少好处。
郑丽文算是第一个跳出来的。她的出场方式颇有点孤勇者的味道:卢秀燕不选,我就选到底。她在节目上公开表态,主打“历史责任”“团结革新”“硬刚绿营”,还明言要清除蓝营内耗,重建认同中华民族的底色。不少蓝营基本盘对她寄予厚望,觉得她是蓝营“该有的态度”。一时间,她的声量和支持度都被推上风口浪尖,外界一度认为郑丽文会是最有机会脱颖而出的人选。
但蓝营的权力游戏总是充满变数。改选原定9月1日领表,10月投票,11月全代会交接。但朱立伦突然宣布延期到9月15日,说是“让有志之士多点考虑时间”,实则为党内各种“布局”留出缓冲。这一步棋,直接导致局势迅速逆转。罗智强、张亚中、谢典林、孙建萍等人陆续宣布参选,民调结构瞬间被打乱。岛内一份1.2万人参与的最新网络民调显示,罗智强支持度30.7%暂时领跑,郑丽文24.8%,张亚中6.8%,其余几位远远落后。很多人说,这场民调其实代表不了实际投票结果,毕竟网络风向容易被绿营带节奏,但它确实反映了蓝营内外对“路线与人选”的高度分歧。
罗智强的突然崛起,说到底是一种“身份认同”的急切表达。蓝营支持者对绿营长期操弄“本土”与“统独”话题早已不满,罗智强以“新世代、敢表达、会操作网络”的形象出现,迅速吸走不少中间和年轻选票。郑丽文虽然主张强硬、旗帜鲜明,但有一说一,她的路线过于突出“统一”与“抗独”,在部分蓝营中生代和温和派看来,风险太大,容易被绿营“抹红”甚至被民进党反攻。蓝营深知,岛内舆论场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谁被贴上“太亲中”“太激进”的标签,谁就可能被边缘化。这也是朱立伦操作延期、延长缴费时间的真实考量:一方面想等郝龙斌等“老蓝人”表态保守派利益,一方面又不想让郑丽文轻易上位,打破党内平衡。
![]()
郝龙斌的出现,更是让这场大戏扑朔迷离。郝一贯以“老蓝人”形象著称,派系人脉极深,和朱立伦、卢秀燕私交甚笃。郝虽然嘴上不松口,行动上却已经很明显。拜访吴伯雄、晒合影,表面上致敬前辈,实则暗示“承继大业”。卢秀燕更是配合,晒出旧照力挺郝。蓝营内部清楚,郝龙斌一旦下场,凭借资源、资历、各派系平衡能力,绝对能拿下不少“老人票”。
但问题也很明显,郝代表的其实是蓝营传统思维,注重左右逢源、强调“维稳”,说好听点叫“稳健”,说难听点就是“因循守旧”。李四川的话说得很直白:蓝营最大问题不是年纪,而是观念落后,老人不退,新人难上。年轻世代、改革派都在看,郝上台就意味着一切照旧,蓝营的“新希望”恐怕又要泡汤。
这场蓝营路线之争其实早就埋下伏笔。郑丽文、洪秀柱这类“硬核统一派”始终受两面夹击。绿营视其为“极端分子”,蓝营内部又担心被“带偏”,不敢彻底放手。朱立伦、卢秀燕等传统派表面温和,实则在关键时刻维护自己的利益集团。
这一次洪秀柱直接选择北上,表态要“传承历史真相”,强调铭记历史、团结民族。她虽然没有公开表态支持哪一位候选人,但岛内都知道,洪秀柱和郑丽文其实是“一脉相承”。洪的每一次大动作,都是在用行动给蓝营打气,也是在提醒蓝营要对民族、历史有清醒认知,不能总是被舆论风向牵着鼻子走。洪秀柱的“北上”,对蓝营来说,是一次精神提振,也是一种警示。
蓝营改选的结构性问题其实比表面上更棘手。一边是改革派、新派系和年轻力量渴望打破旧格局,重建认同和战斗力;另一边是老派系、既得利益者拼命维持现状,担心被边缘化。国民党如果还在用老办法、老思维“拼团结”,那只能是表面团结、实则分裂。改革派想要一战成名,必须在组织、资源、舆论三大关口都拿到突破口。否则,不管是郑丽文、罗智强、还是郝龙斌,谁上台都只是“守夜人”,看似热闹的改选,最后还是“换汤不换药”。
蓝营路线之争的背后,其实是整个岛内政治生态的真实缩影。民进党靠操作身份认同、制造对立坐大,国民党若不能正视历史、正视现实,始终在“蓝绿”夹缝中找生存感。郑丽文“成陪跑”,不是她个人不够强,而是蓝营内部既不敢彻底激进,也不敢彻底温和,只能“折中”。第二个卢秀燕的出现,说明蓝营还在等待“更稳健”的人选,舍不得放手一搏。洪秀柱选择北上,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蓝营,“一味妥协和温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认清历史、认清责任,才能带领蓝营真正走出困局。
这场国民党主席改选,最后谁能胜出还充满悬念。网络民调的高低、派系的角力、表面的团结,都是表象。真正的考验,是蓝营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打破自我设限,重建认同,赢回年轻世代的信任和支持。蓝营若继续沉溺在“谁都不得罪”的保守思路里,最后只会被历史边缘化。郑丽文、罗智强、郝龙斌、洪秀柱,每个人的选择,既是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蓝营未来的风向标。
![]()
站在岛内大格局和两岸关系的现实角度来看,蓝营这次改选其实是一次路线生死战。是继续“温良恭俭让”,还是敢于正面硬刚,决定着蓝营未来十年在台湾政坛的地位与底气。没有勇气突破、没有清晰认同、没有团结战斗力,就没有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