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逻辑,您认同吗?访华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举行了记者发布会并说道:泽连斯基有权选择自己所要的安全保障系统,但乌克兰“要求的安全保障不能以牺牲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为代价”。
这就是说:乌克兰要的安全保障,不能损害到俄罗斯的安全
这次的记者见面会,普京总统将记者们关心的问题一一解答了,他的表态清晰地勾勒出俄方目前的立场与思考逻辑。其中,有两点尤为值得关注:一是对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的态度,二是关于安全保证的根本原则。
在谈到与泽连斯基举行会晤的可能性时,普京表示:俄方“从未排除”这一选项,但紧接着话锋一转,怀疑此类会面“是否真有意义”。这句话听起来有了希望——能见面,但实则设置了很高的前提。
它意味着,除非双方能在幕后预先达成某些实质性协议——基本达到俄罗斯方面的诉求,使会面不至于流于形式,签署实质性的合约、条款,否则克里姆林宫对此类高层外交表演兴趣寥寥。
这反映出俄罗斯一种务实甚至略带悲观的外交判断——在他们看来,目前乌克兰与西方所持立场距离俄方的底线仍然遥远,仅仅为了“会面而会面”,不仅无助于解决冲突,反而可能被对手用作舆论宣传的工具。
因此,俄方更希望任何潜在的首脑会谈是“收官”,而非“表演”,即便具有破冰的意义——普京与特朗普可以在阿拉斯加开启表演式会面,但却拒绝与泽连斯基这样做,显然这是认为对方不够格,没资格上桌子。
在安全议题上,普京的表述则更具战略性,也更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僵局的根源。他一方面承认乌克兰有权选择保障自身安全的方式,但另一方面坚决强调:乌克兰选择的安全,不能以牺牲俄罗斯的安全为代价。
这句话精准地概括了欧洲多国政客眼中的“安全困境”。从莫斯科的视角看,冷战结束后北约数轮东扩已严重侵蚀其战略缓冲空间。若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并加入北约,则意味着这个被其视为对手的军事联盟将兵临城下,直接威胁俄罗斯的核心安全。
因此,基辅寻求加入集体安全体系以自保的“自由”,恰恰被莫斯科视为对其自身安全“自由”的致命破坏。这就如同一个关于自由的经典悖论,那就是:
一个人的自由,止于他人自由的开始之处——你的自由不能建立在破坏、危害到他人自由的基础之上;自由的前提是不妨碍别人的自由,自由是必须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俄罗斯试图用这个逻辑向国际社会阐明:任何有效的欧洲安全架构,绝不能是单方面的,必须将各方(包括俄罗斯)的合理安全关切纳入考量。他们反对的是一种“零和游戏”,即一方安全的增强导致另一方安全的削弱。
普京的言论对当前局势的总结,也是向外界释放明确信号
在俄军于战场逐渐掌握主动的背景下,莫斯科并不急于妥协,它试图向乌克兰及其西方支持者表明,任何未来的和平进程,都必须建立在重新审视并平衡双方安全需求的基础上。
然而难题在于,双方对“安全”的认知目前仍处于根本对立的状态——欧洲非要彻底削弱俄罗斯,不给莫斯科安全。乌克兰认为,屈服于俄罗斯的“不能加入北约的要求”本身就是对其主权最根本的损害。
俄罗斯则认为,容忍北约继续东扩就是对自身生存权的漠视——你若不让我有安全感,我就让你不能安全。这种安全观的绝对对立,使“不损害对方安全”的原则在现实中陷入了死循环。
破解这一困境,或许需要跳出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寻求一种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地区安全架构——当前的军事行动,正是俄罗斯试图用武力强行打破这一循环、重新划定“安全边界”的极端方式。
总之,在硝烟尚未散去、信任彻底崩塌的当下,这条通往和平的道路依然被浓雾所笼罩,每一步都步履维艰。国际社会所能做的,或许是在推动停火的同时,为终将到来的艰难谈判,默默积蓄共识与条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