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约内部“分裂”风险骤然加剧。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继续承担北约主力表示疑虑。就在此时,美国参议员迈克・李抛出“退出北约”的重磅主张,引爆全球舆论场。北约集团的未来,是否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
美国“退群”警报拉响
华盛顿的夏末并不平静。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迈克・李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公开呼吁美国“尽快退出北约”,并用近乎绝决的措辞警告:“如果美国不在近期退出北约,以后肯定会极度后悔。”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
今年8月,德国移民问题再度成为欧洲舆论焦点。柏林一场大规模移民集会中,有民众提出“推行伊斯兰教法”的口号。消息传到大洋彼岸,让美国政界警觉。迈克・李直言,欧洲内政日益混乱,美国持续深度介入欧洲安全事务,等于“被拖下泥潭”。他警告,继续无条件为欧洲买单,终将自食恶果。
![]()
这一表态在美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皮尤研究中心8月的民调显示,近六成美国受访者认为,北约盟友“占美国便宜”。许多普通家庭开始关心:北约的未来,真的影响到我们柴米油盐的生活吗?
北约负担分配失衡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是北约名副其实的“顶梁柱”。2024年北约官方预算数据显示,美国承担的军费,远超内部协议“成员国军费”的标准。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军费占比,却常年低于2%。负担失衡早已成为美国政界争论的焦点。
![]()
今年7月,北约在布鲁塞尔峰会上再次讨论军费分摊问题。美国政府要求欧洲盟友加大投入,但德国、法国等国经济压力陡增,态度依旧暧昧。美国国内对“冤大头”角色愈发不满。共和党多名议员公开质疑:为何美国要为欧洲安全买单?美国是否还要继续为北约“兜底”?
迈克・李的声音,正是美国内部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多年来,美国对北约的战略忍耐正被消耗殆尽。拜登政府虽力图维护北约团结,但“退群”呼声已不再是政治禁忌。
![]()
土耳其“搅局”,北约结构性危机加剧
北约真正的痛点,不止在“美国要不要走”,更在“内部结构是否牢靠”。2025年8月,土耳其政坛再现“退约”声音。土耳其空军退役上校、祖国党要员伊赫桑・塞法公开表示:“若土耳其决定退出北约,这一军事集团很可能散架。”
土耳其地处欧亚交界,是北约唯一的伊斯兰国家,长期掌握着黑海海峡、南欧门户等战略要塞。2025年7月,黑海局势因俄乌冲突持续动荡,北约多次尝试通过土耳其向中东、中亚投射军事影响力。然而,土耳其对北约战略分歧日益加深,频频在俄乌、叙利亚等问题上“唱反调”。
![]()
伊赫桑・塞法甚至直接认同美国退役上校麦格雷戈的观点:“北约已成为冷战遗物,现代安全威胁已难以靠冷战思维应对。”这一论调正得到越来越多北约内部人士的认同。
2025年8月,《经济学人》分析称,北约内部分歧已不仅是负担分摊,更是对“共同威胁认知”的根本性裂痕。土耳其、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频繁持不同立场,北约“铁板一块”的神话正在解体。
美军退役上校麦格雷戈
![]()
法律障碍与现实博弈
美国“退群”并非一句话就能实现。2023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授权法案》,明确规定美国退出北约需参议院三分之二同意。拜登政府与民主党主张“稳住北约”,认为其对抗俄罗斯、维护欧洲安全不可或缺。共和党内部则分裂明显,部分鹰派希望“减少对欧洲事务的干涉”,将战略重心转向印太。
2025年8月,国会相关听证会显示,短期内美国退出北约的法律可能性极低。但“敢于公开讨论退约”,已成为美国安全战略调整的信号。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在8月发布的报告指出:美国对北约的忠诚度已降至近20年最低。
![]()
美国社会各阶层的安全观念也在转变。皮尤最新调查显示,近半数美国青年认为“世界秩序多极化”才是未来趋势。美国是否还要无条件为欧洲“兜底”,成为全社会争论的核心。
北约变局与全球民生
北约的分裂风险,远不止关乎军事集团本身。2025年8月,欧洲能源危机持续、俄乌冲突未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美国民众发现,进口牛奶、护肤品等欧洲商品价格明显上涨。物流链紧张、能源价格飙升,实实在在影响到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
![]()
能源领域尤为敏感。欧洲大规模进口美国、卡塔尔液化天然气,能源紧张导致全球油价屡创新高。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仅8月,国际原油均价上涨,美国本土汽油价格创近三年新高。欧洲安全局势的不确定性,直接传导至全球能源与物价。
北约近年来试图向亚太“东扩”,加强与日韩、澳大利亚的合作。2025年8月,北约与日本在东京举行联合军演,试图向中国、俄罗斯“展示存在”。但北约内部的“内耗”,已让亚太布局显得力不从心。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认为,北约若无力维持自身团结,对亚太事务的影响力也将大打折扣。
![]()
结构性危机下的北约
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七十余年风雨。冷战结束后,组织结构与战略定位屡次调整,但2025年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美国“退群”声音高企,欧洲盟友不愿加大军费,土耳其等关键成员国立场摇摆,集团凝聚力正在消解。
俄罗斯、伊朗等“传统威胁”未曾远去,网络安全、恐怖主义、地缘能源等“新威胁”扑面而来。北约内部对共同威胁的认知日益分歧,未来安全合作模式充满不确定性。
![]()
2025年8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布鲁塞尔警告:“如果成员国不能团结,北约的未来将面临极大挑战。”但德国、法国等核心成员国,始终在安全与经济利益之间权衡,难以做出实质让步。
一场全球安全“地震”正在酝酿
北约的“分家”风险已不再是遥远的设想。美国内部退群呼声高涨,欧洲盟友分歧加剧,土耳其等关键成员国“搅局”,全球安全格局悄然生变。2025年8月的风暴,或许只是更大震荡的前奏。
![]()
未来的世界安全版图,注定将因北约的走向发生深刻变化。无论美国是否最终“退群”,北约都必须面对结构性危机和认知分裂。每一次集团动荡,最终都会悄然传导至全球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这,正是21世纪国际安全博弈的最大现实。
参考资料:
日韩澳新将与北约签署协议加强在亚太合作?外交部回应
2024-07-08 15:42·环球网
北约防长会在布鲁塞尔举行 记者观察 军费开支与乌克兰议题 北约内部分歧明显
2025-06-06 12:55·央视新闻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