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上午,盛大的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45个方梯队依次列队经过接受检阅。
在徒步方队检阅结束以后,随后而来的钢铁洪流震撼人心,16台导弹运载车缓缓驶过,鹰击系列反舰导弹首次集体亮相。
其中三款高超音速导弹更是以突破传统防御体系的能力,让国际观察家们重新评估西太平洋的海上力量格局。
四款新型导弹显示出了解放军强大的反舰能力,无数国人对此深感骄傲,而对于国际社会来说。
中国展现出的国防实力令他们无比心惊,更有媒体直言这是最新的“航母杀器”!
四型反舰导弹震撼登场
九三阅兵场上,反舰导弹方队以其磅礴气势成为焦点。16台运载车搭载着中国最先进的反舰导弹系统,向世界展示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巨大成就。
而新出现的这四型导弹构成了远近结合、高低搭配的火力体系,它们可以在多种平台上进行发射,展现出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体系化思维。
其中鹰击-19可以说是关注度最高的型号,从现有情况来看,它的速度最高或许可达10马赫。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双段推进”设计,先用固体火箭推动导弹脱离发射平台,再由超燃冲压发动机接棒加速,这种结构在中国导弹发展历史上是第一次出现。
随后登场的鹰击 - 17威力惊人,其搭载的无动力滑翔高超音速飞行器,速度可达5 - 7马赫,射程在1000 - 1500公里,“打水漂”弹道让它比传统导弹更难拦截,对舰艇威胁极大。
而与前两款导弹相比,鹰击-20则显得更为低调,它走传统的多级弹道导弹路线,性能稳定、射程远、速度快。最高速度可达10马赫,射程超过1000公里,命中精度控制在10米以内。
相比之下,鹰击-15是这几款导弹中最“传统”的一款,它的外观与已经服役多年的鹰击-12颇为相似,依旧保持亚燃冲压发动机的布局,采用四个进气口和小翼设计。
鹰击-15飞行速度在4马赫左右,射程预计在600公里以上,虽然看起来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它非常适合中小型舰艇使用,性价比高、体积小、部署灵活。
这一系列导弹的出现将极大的降低对手的拦截效率,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只有秒级。
而鹰击系列的出现,也迫使美国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部署。
鹰击系列导弹重构格局
过去,美军舰队可以随意靠近中国近海,现在必须要考虑鹰击导弹的打击半径。
特别是鹰击-19的出现,等于在中国附近海域画下了一道 “不可逾越的红线”,持续不断的饱和打击将会在很短时间内消耗掉航母战斗群的拦截弹药。
这种“比你造得快、比你打得准、比你便宜”的降维打击,直接重构了航母安全半径。
美军尼米兹级航母需保持距岸1500公里以上或许才能确保更高程度的生存概率,而这就导致舰载机作战半径折损,补给线延长数倍。
如今,中国反舰能力已形成四个打击圈层,最远的射程从本土发射就能覆盖日本、关岛、东南亚、印度全境,甚至触及波斯湾和马六甲海峡。
关岛安德森基地更是处于东风-26覆盖范围,迫使美军将战略预备队后撤至夏威夷甚至阿拉斯加。
西太平洋的力量天平,正在导弹的烈焰轨迹中悄然重置。
中国反舰导弹的崛起,背后是材料学、空气动力学和制导技术的集体冲刺。
JF-22超高速风洞模拟20马赫飞行环境,耐高温复合材料扛住几千度高温,乘波体设计让弹头像打水漂一样变轨。
这些硬核科技堆出来的“航母杀手”,正用速度和智慧告诉世界:海战规则,从此改写!
而这也直接吸引了众多外媒的注意,《新闻周刊》甚至直言,这些导弹是“中国最新的航母杀手”。
这一切,来得非常突然,更让人惊讶的是,这4款导弹既没有在官方预热中高调宣传,也没有提前透露型号信息。
它们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横空出世,像是中国给世界准备的一份“惊喜”。
美国专家韦切特指出:鹰击十七极速可达8马赫,射程超过1100公里,弹头300-500公斤半穿甲高爆,乘波体构型,末端还能做高机动机动规避。
这意味着美国最引以为傲的“宙斯盾”拿出来,再把陆军“爱国者”拉上阵,全都白搭,因为这不是速度快的问题,而是末端规避动作让你根本锁不住。
更要命的是,这只是解放军装备库里的其中一款,对手面对的不是一枚导弹,而是一整套体系。
鹰击系列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无到有中国的反舰导弹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与突破。
中国导弹的自主创新之路
尤其是在高超音速技术上,中国率先实现技术落地,如今更是领先全球,而这一成功的背后是中国工业体系的强大支撑。
从发动机、材料工艺到控制系统,全部自主可控,特别是超燃冲压技术,早期被认为是“只有实验室能实现”的高难技术,中国现在不仅做出来了,还能批量装备。
中国发展这些导弹的逻辑很简单,中国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在全球所有海域维持制海权。那怎么办?以陆制海。
2015年以前,主要靠东风系列弹道导弹,饱和攻击,抵近突防,2015年之后,高超音速、隐身亚音速巡航导弹一起开花,作战手段一下子多元化。
鹰击十七、十九、二十的出现,并不是拍脑袋,也不是“抽奖科研”,它是几十年军事理论和工业积累的必然产物。
全球高超音速武器竞赛中,中国已经冲到了前列。
面对中国层出不穷的导弹系统,任何潜在的对手都必须重估与中国对抗所需面对的风险。
信源来自:(本文综合参考中国环球网、人民日报、观察者网、外媒《国防博客》、美国《国家利益》、新闻周刊等媒体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