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神话传说中,风伯的形象并非单独出现,而是常与雨神、雷神相伴。在《西游记》里,我们目睹风伯和雨神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及喜怒哀乐。
远古时期,人们秉持万物有灵的观念,对自然现象充满崇拜。他们不视风为自然现象,而认为其由神仙掌控。这位掌管风的神仙便是风神。在民间,人们习惯性地将风神这类神灵称为风伯。风伯的故事虽流传至今,但已然仅作为民间传说而存在。
风伯在古书中早有记载,《易经》、《山海经》、《楚辞》中均有关于风神的描述。最初,人们认为风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神分别管理,并认为不同方向的风各有特色。这正是《山海经》中所提及的四方风神,即东方风神折丹、南方风神因乎、西方风神石夷和北方风神凫。
后来,又出现了一位真正掌管风的神灵——飞廉,取代了上古时期的四方风神。飞廉并非人性化的神祇,而是一种能够飞行的神兽。每当它翱翔天际,风便随之而生。当时,飞廉被民众尊称为风伯。关于飞廉的传说,在远古神话中已有记载。黄帝刚登基为天下君王时,前往泰山祭拜天帝,黄帝的先锋——风伯飞廉为其开道。天下众鬼神齐聚泰山,蚩尤亦在其中。后来,蚩尤发动叛乱,对抗黄帝,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持续了七天七夜仍难分胜负。此时,蚩尤巧施计谋,骗得飞廉相助,飞廉不明就里,与蚩尤联手对抗黄帝,导致黄帝的军队惨败。此后,黄帝请来龙神,才得以扭转战局。因此,在后来的民间传说中,每逢飓风肆虐的灾害天气,人们便认为是飞廉作祟,于是杀狗祭祀风伯飞廉。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两汉时期。
到汉朝时期,人们普遍认为风神是天上的星宿。随着对天象认知的加深,将风神星相化显得顺理成章。风神被视作箕星,自天而降。人们观察到箕星与簸箕形状相似,认为在其上下扇动时,风便会出现在地面。
实际上,在众多神话传说中,风伯的形象往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经常与雨神、雷神相伴。毕竟,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常常相互交织。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将这些现象视为相互关联的神祇。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风伯与雨神被赋予了人类的性格及喜怒哀乐。民间还有一种风伯的形象,是一位长髯老者,百姓称他为方天君。他习惯手持蒲扇,腰挂风轮,在需要风时,便从容地挥动蒲扇,带动风轮,风随之而起。
类似的风伯形象不胜枚举,其中不少甚至被赋予了女性特征。例如,唐朝人便将风伯描绘成一位女子,名为封十八姨。相传在洛阳,有一位姓崔的读书人,其家中拥有一座后花园。
夏日里,常邀一众好友在此乘凉赏月。某次,他邀约了几位女子在后花园中饮酒作乐,期间,一位姓石的女子与封十八姨发生争执,众人不欢而散。翌日晚,众人再度相聚,唯独封十八姨缺席,这令其他女子心生忧虑。其中一位女子向崔书生坦陈,她们皆是花仙子,此次触怒了封十八姨,她定不会善罢甘休,恐将不久后报复。她恳请崔书生施法相助,在封十八姨报复之际,保护众花仙的性命。崔书生闻言,随即依言而行。果不其然,数日后,后花园骤起恶风,飞沙走石。幸得崔书生助力,后花园的花仙们才得以安然无恙,依旧娇艳如初。
风伯在民间的形象虽历经变迁,略显模糊,但人们仍常将其与雨、雷、电等神灵一同供奉祭祀,期盼他们能庇佑人间风调雨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