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查才发现,各种抗日战争的片子中,没有姓“鸠山”的!

0
分享至

2025年中国抗战胜利阅兵隆重举行。让我意外的是,曾任日本首相的鸠山由纪夫以个人身份列席观礼。



官方称,这是对和平发展理念的肯定与致敬;他因曾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同情态度受到褒奖。然而,当我将视线拉回到荧屏上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日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却惊讶地发现,一个频繁出现的名字“鸠山”居然只在一部经典样板戏里出现过一次——《红灯记》中的日本宪兵队长鸠山一角。

自那以后,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舞台剧,都再未见“鸠山”这一姓氏在反派角色中出现。



追溯《红灯记》最初上演的年代,它诞生于1964年,是文革样板戏“五大革命样板戏”之一。戏中日军宪兵队长鸠山冷酷无情,几番审讯折磨革命群众,其名字被观众视作侵略者的代名词。数十年间,“鸠山”这一角色几乎成了“样板戏里最恶毒的反派”标签。

然而,当代日本政坛的鸠山家族,与这段悲壮历史毫无瓜葛。



查阅学术论文与家族史料可见,鸠山家族自明治维新以来多为议员与学者,二战期间并无成员应征入伍,也未参与任何对华侵略行动。2009年,鸠山由纪夫的父亲、曾任外相的鸠山威一郎在一次公开采访中公开表示:家族成员从未持枪上战场,更不曾到访侵华战场。

鸠山由纪夫就任首相后,也始终拒绝参拜靖国神社,直言“不能为国家战犯背书”。与日本右翼政治人物高举靖国神社大旗不同,鸠山家族对战争与侵略的态度始终保持距离。



那么,为何《红灯记》之后的抗战题材作品再无“鸠山”这个名字?

坊间传闻,剧组曾收到鸠山家族的“善意提醒”,要求不要将“鸠山”与侵略者角色挂钩,以免家族蒙羞。中国主流行业规范及文艺创作管理部门,从未针对反派姓名下过类似禁令。实际上,自1980年代以来,抗战题材影视创作更注重历史原型与地域特色,凸显真实感而非沿用样板戏式的虚构人名,中国电影资料馆未见“鸠山”更名或删改的公告。



纵观抗战题材的经典影片与剧集,从《地道战》《上甘岭》到《亮剑》《战长沙》,再到近年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八佰》,反派角色多以真实历史人物或完全虚构的日军军官为主,名字往往呼应事件发生地或部队番号,从未出现“鸠山”这一姓氏,足见创作者对历史真实性和创作多样性的坚持。

可以说,“鸠山”曾一度代表了文革样板戏对日军形象的固化想象,但随着时代变迁,它被更真实的历史细节和更丰富的人物刻画取代。



通过这一发现,我们不难看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命名,无非时代背景与创作选择的结合;而现实中的鸠山家族与那些荧幕形象毫无关联。

阅兵仪仗队上鲜明的五星红旗,历史的真相比艺术再现更为沉甸。

今天,当我们在银幕上再未见“鸠山”这一名字,相信更多的,是对历史和人物原型的尊重,而非某种无形的“禁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狸花小咪
狸花小咪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02文章数 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