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以上大家耳熟能详句子,出自我国著名国学启蒙读物《百家姓》。
或许我们初读时,只是跟着老师诵读,并不懂这些姓氏背后的故事。
可随着阅历的增长,方知《百家姓》中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承载着相应的家族传承、血脉延续和历史记忆。
中国的姓氏文化丰富多彩,《百家姓》中收录的五百多个姓氏,也只是中国众多姓氏中的九牛一毛。
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母系社会,姓氏最初是作为区分不同部落和氏族的标志。
随着人口的增长,部落的壮大,子孙的开枝散叶,姓氏也就越来越多。
当然一开始姓和氏是分开的,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这说明在古代,姓氏不仅具有区分家族的作用,还与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实行郡县制之后,行政区划逐渐代替了封建宗法制度,姓氏才逐渐合二为一。
中国的姓氏最早来源多种多样,比如是以祖先的封国、封邑、名字为姓,以自己的官职、职业为姓,以居住地为姓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姓氏逐渐发展演变,有些姓氏成了中国大姓,例如李、王、刘、赵等都是有几千万人口。
而有些姓氏却在生活中日渐模糊,甚至很多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成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比如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姓,也面临着消失,甚至在如今的中国,仅有一个人姓这个姓氏,那便是——许世。
说起来这个比较独特姓氏,其实大有来源,其先祖有着不凡的来历,是数百年前的锡兰王子世利巴交喇。
明朝初年,朱棣为了宣扬国威,曾多次派遣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下西洋。
郑和浩浩荡荡的舰队每到一处,便给当地带来极大的震撼,一些小国仰慕汉家威仪,便主动与明朝交往,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事件。
郑和的舰队曾得到过锡兰国(今斯里兰卡),受到其国王及其王子世利巴交喇惹的热情款待,两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明朝天顺三年(1459年),锡兰国王为了增进与明朝的交往,便派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前往进贡。
对于锡兰王子的朝贡,明英宗很高兴,赏赐很多金银珠宝的同时,还特意下旨让对方在明朝居住一年。
或许是水土不服,锡兰王子在中土居住的时间,竟然患了重病。为了缓解病情,他们便来到了海边城市泉州养病,这一住就是六年。
等到他病愈想回国时,才得知锡兰老国王已经去世,而国王的外甥趁王位空缺时叛乱登上了皇位,并且还派人阻止锡兰王子回国,甚至意欲斩草除根。
锡兰王子经过多番努力想回国戡乱,重登王位,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最后他只得无奈放弃,并且还在郑和堂侄郑远的帮助下,娶了当地女子蒲氏为妻,在泉州定居下来。
他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也为了不忘祖宗,便取自己名字的第一字“世”为姓,同时还告诫后世子孙,有机会一定要返回故国,重振家族。
只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氏家族在岁月的长河中也历经了诸多波折。到了许世吟娥高曾祖父世隆这一代,家族中只有三个女儿,面临着没有男丁的困境。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为了延续家族血脉和传承,世隆于是就让二女儿招了一位许姓男子入赘。
这次是生了一个儿子,可却是只有一根独苗,并且还是许世两家的独苗。许家也不想断了香火,于是商量着将姓氏改成“许世”这个复姓,取名九,希望能多子多福。
可是不知为何,许世家仍然是几代单传,直到许世吟娥父亲这代,才一连生下了一女三子。
许世吟娥从小就知道自己家族的特殊身份,但她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
直到1996年,因为一块刻有 “世家坑” 字样的石碑的发现,她为了保护家族的祖坟和历史文化遗产,才出现在公众面前,人们才直到这个神秘的家族。
如今她作为锡兰王子后裔的特殊身份,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家族的历史文化同时,也积极参与中斯两国的友好交流活动,成为了中斯两国交流的桥梁。
只是许世吟娥的几个弟弟和父亲都离开大陆了,如今也只有她留守在泉州老家,因此她也就成了许世家族在中国最后一名后人。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