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战机像科幻片里的主角,却实打实影响着大国间的军力平衡。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作为军事强国,在这块儿各有绝活,但航程差距往往暴露技术底蕴和战略需求。
拿美国MQ-9“收割者”来说,它的航程据说能达到1.1万公里级别,这数字听着就让人脊背发凉,因为它意味着从本土起飞,就能覆盖大半个地球。俄罗斯的S-70“猎人”航程在5000公里左右,够用但没那么夸张。
我国呢?从彩虹系列看,CH-5能到1万公里,CH-7也差不多,这差距其实在缩小,但背后的故事远不止数字对比那么简单。
美国在无人战机领域起步早,底子厚。MQ-9“收割者”由通用原子公司搞出来,主要干中高空长时任务。
它的设计思路就是持久作战,涡桨发动机推力稳,燃料效率高,空载转移航程能拉到1.1万公里。在实战中,它从美军基地起飞,跨洋执行监视或打击,靠的就是这长腿。
比方说,在中东或亚太,它能挂载地狱火导弹,从几百公里外锁定目标,精准投放。俄罗斯和中国起步晚点,但赶得急。美国这优势,部分来自冷战遗产,技术迭代快,传感器和数据链路一流,让航程不只是飞远,还得飞得聪明。
俄罗斯的S-70“猎人”出自苏霍伊局,重型隐身设计,雷达反射小,适合伴随苏-57战斗机行动。
它的航程约6000公里,作战半径700公里,能挂多种导弹,追踪地面目标轻松。在乌克兰冲突中,它频频亮相,从后方机场升空,支援打击,避开防空网。
这航程比美国短,但隐身性能强,实战适应性好。俄罗斯军工受制裁影响,更新慢,但S-70这类重型机,强调实战可靠,不追求极致远航。
我国彩虹系列是主力。CH-7飞翼布局,隐身好,航程接近1万公里,能携高超音速导弹远程打击。CH-5更猛,耐力60小时,范围1万公里,载重1吨,价格还亲民,比美国MQ-9便宜一半。CH-4航程3500-5000公里,主要出口中东非洲,实战反馈不错。
从模仿起步,现在多型号并进,神雕高空侦察机航程超7000公里,专克隐身目标;翔龙战略机载重650公斤,也过7000公里。
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在航程上已追平顶尖,不再吃亏。
美国强调全球投送,MQ-9的1.1万公里,源于高效引擎和空中加油支持,适合跨洲行动。俄罗斯5000公里左右,焦点在区域威慑,隐身和协同作战更重。
中国的1万公里级,结合导弹射程,覆盖西太足够,性价比高,出口火爆。
差距虽在,但中国通过体系化弥补,如多机联网,情报共享,提升整体效能。这不光是技术赛跑,还牵扯战略布局。
MQ-9在中东击杀目标无数,航程让它滞空长,情报实时。S-70在乌克兰,配合地面部队,打击坦克集群,航程虽短但机动性强。中国CH系列出口伊拉克、尼日利亚,实战摧毁设施,航程支持长时巡逻。
差距带来压力,美国开发CCA协同机,俄罗斯优化S-70,中国推CH-6对标MQ-9。价格是关键,美国MQ-9单价3200万美元,中国CH-5不到一半,吸引发展中国家。
MQ-9翼展20米,速度483公里/时,挂点7个,载弹灵活。S-70重20吨,速度1000公里/时,武器舱多用。中国CH-7翼展大,尾锯齿减反射,发动机半藏延长寿命。
航程计算涉及燃料、速度、载荷,MQ-9空载飞远,实战缩水。S-70隐身优先,航程牺牲点。
中国CH-5涡桨不如美国,但耐力长,适合监视。军工人总在平衡,飞远还是飞隐,考验智慧。
展望未来,差距会变。
2025年,美国MQ-9部署亚太,监视南海。俄罗斯S-70在边境活跃。
中国CH-9传闻1.15万公里,打击能力强。技术迭代快,高超导弹、AI导引,让航程更致命。
参考资料
一周军评:奇形怪状的无人机新时代 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