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亮剑》B站出鞘,网友在弹幕里注入灵魂

0
分享至


撰文 | 雁 秋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B站亮剑

听到B站要上全弹幕《亮剑》的消息,小编的脑袋里瞬间冒出几个画面:大彪摔帽、云龙开炮、和尚吃肉、丁伟挨揍......


图源:《亮剑》

9月2日12点10分,打开《亮剑》已经有1.5万+人正在观看(这一数字在持续上升)。咱不看剧情,先来感受下氛围:


片头是需要跟着弹幕去体会每一句歌词的 图源:B站截图

评论区也是一水儿地欢迎老李回归,大家真的很怀念他:


图源:B站截图

截至发稿,《亮剑》在B站播放量超4600万。在B站这个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亮剑》这样的经典作品找到了新的传播途径和存在形式,它不再是单向度的观看,而变成了一场集体的狂欢。

李云龙的那声“开炮”,也在2025年的B站弹幕里获得了新生。

01、《亮剑》再出鞘

2000年,作家都梁创作出了《亮剑》的原著小说。

谈起创作背景,只是源自都梁和朋友打的一个赌,但故事在心中酝酿时间极长,最后,仅用了八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小说。

全书以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的经历为故事主线,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写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原著共有43章,其中描写抗日战争的内容不到10章。电视剧拍摄了前24章,剧情停在了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人在军校汇报毕业论文、参加阅兵的一刻。

2005年《亮剑》首播,据《北京娱乐信报》2005年报道,按央视索福瑞当年的收视率调查结果,《亮剑》首播第一周收视率平均11.42%,最高13.7%,打破了央视当年由《大宋提刑官》创下的收视纪录。

20年来,人们对《亮剑》的喜爱愈发浓烈,其豆瓣评分已经高达9.5分,基本是国产抗战剧的天花板了。据统计,该剧在网络播放量总量超10亿次,电视台重播超3000次,就算今天打开电视,说不定还能跟李云龙打个照面。


图源:豆瓣

《亮剑》为啥这么好看?细数那些年我们看过的抗日神剧,要么表面上在打鬼子,其实背地里研究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或披着抗战剧的皮,拍给明星们炒CP的偶像剧。

但《亮剑》正儿八经地还原了真实的战场和敌人,剧组扎在山西的一个废弃的村子里,拍摄了一整个冬天。剧中时常能看到演员嘴里呼气成雾,帽子上积着残雪。

正因如此,《亮剑》中的人物塑造非常丰满,主角李云龙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他貌似粗枝大叶,缺乏文化修养,动辄粗话连篇,但同时又有着军事斗争时期的灵活,粗中有细。

比如离开被服厂前,他利用职务之便,狠狠薅了一把羊毛,顺走了200件崭新的军服,让全体战士都穿上了新军装。

比如他带领独立团创办了“野狼文化”,「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跟着不画饼、只做事的老板,李云龙的部下路过就抢,吃肉喝汤,底下人脸上都沾光:


得瑟.jpg 图源:《亮剑》

比如警卫员魏和尚被黑云寨的土匪杀害后,他无视土匪被收编八路军的「大局」,二话不说就组织去报仇,炮轰了寨子,只为「情义」。

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是他「不会拿自己士兵的生命,去换自己的老婆」,攻打平安县城犹豫良久,最终下令「开炮」,连吼三声,瘫坐在地。

不只是主角李云龙,赵政委、楚云飞、和尚,还有战至最后一刻的骑兵连连长······即便过去近20年,这些荧幕形象至今仍然令观众难忘。

《人民日报》在15日的评论中,谈到了老剧仍深受欢迎的缘由:

相较于新剧,老剧特效少,不够“炫酷”,但老剧“能打”,禁得住剧迷们一遍又一遍、一幕又一幕的“拉片”。这“能打”,靠的是剧本扎实、生活底子厚,演员塑造角色深入骨髓、个顶个儿鲜明立体,情感诚挚真实、接地气。剧情、人物、情感合力托举起一部部好剧。

在咱爸咱爷爷心里,《亮剑》是部典型的直男爽片,但这部剧的受众绝不是只有男性和中老年男性,它的受众跨越年龄层之广造就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亮学家们”活跃的地方包括但不限于:弹幕网站的二创视频、体育军事论坛、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宣传墙……

《亮剑》剧情的讨论,是B站各种二创视频的「万恶之源」,最高播放量将近3500万。


图源:B站截图

谈起剧中的热梗和经典画面,首先不得不提那句振聋发聩的“二营长,你他X的意大利炮呢?”


图源:《亮剑》

晋西北学渣铁三角的“学习,学个屁”,成了各大“上岸群”里考生互相激励(?)的励志金句:


图源:《亮剑》

当然,至今还有观众没忘记替楚云飞问一句:“云龙兄,我那批装备什么时候还呢?”


图源:B站截图

朋友圈各种表情包也都被李云龙包圆:


图源:微信截图

知乎地网友们对《亮剑》也是爱的深沉,据网易数读发布的一份“中国网友最爱刷的电视剧排行榜”分析,《亮剑》仅次于《甄嬛传》位居第二。


图源:网易新闻 | 数读

《亮剑》还成了各大企业学习的标杆——任正非曾鼓励华为HR要成为赵刚式的业务助手,而早在2005年,阿里巴巴设置政委角色就以《亮剑》赵刚作为政委的模板。

甚至连外卖店老板都没有放过《亮剑》:


图源:网络

会心一笑的瞬间,我们发现这部20年前的老剧早已拥有了更蓬勃、更长久的生命力。

02、引进老剧,是B站独特的社区氛围

B站选择重新上线《亮剑》全弹幕版本,背后是其对社区文化的深度理解。据B站Q2财报显示,其日均活跃用户数已达1.09亿,创历史新高。这样一个活跃且粘性强的社区,正是经典作品焕发新生的最佳土壤。

不难发现,最近几年观众越来越爱看老剧,各家平台也实打实地在满足用户的需求。

比如去年,优酷就上线了一个“人间宝酷”剧场,几百部不同类型的剧集,都是被网友们“盘包浆”的经典剧。除了优酷,爱优腾芒等几家平台,无论是买版权还是上专题,均有围绕经典影视IP的布局。

但要说最能让老剧“翻红”的,无疑是B站。在B站看陈年老剧,已经成为了一道叹为观止的奇观。

B站早期就有很多日剧美剧,互动和创作为平台留存了一大批忠实剧迷。后来又陆续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的热播剧,其中要数老四大名著的风头最为强劲。

2020年左右,B站上架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四大名著电视剧,其中94版《三国演义》有7.4亿播放量,排在B站热门电视剧榜一。

仅一个“诸葛骂死王朗”的桥段,就有无数UP为之创作了精彩的爆款;“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成为许多B站用户相互识别身份的一个暗号;而网友几百万弹幕自发恭送丞相的一幕,也不禁让人感慨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图源:B站

这种现象带来的远不止名场面回顾,更像是一次集体性的沉浸式穿越,无论是情感还是精力,用户在这一过程中都是较为专注的。

是什么原因让大家扎堆在B站上看比自己年龄还大的电视剧呢?

首先,配合弹幕「食用」,是B站的绝杀。虽然B站在商业化进程中吸引了更多的用户,被一大批二次元老用户吐槽弹幕质量下滑,但到目前为止,B站的弹幕质量在各大平台依旧较高。

在B站追剧,一大半的快乐是弹幕给的。有烘托气氛的“开口跪” “笑出猪叫声”“战歌起”,还有指挥看剧的“前方高能”“全体起立”“弹幕护体”。

像本次回归的《亮剑》,B站还很贴心的标注了弹幕打卡名场面:


图源:B站

更重要的是,除了刷弹幕,用户还可以在弹幕中学习。比如87版《红楼梦》在B站收获了2.6亿播放量,弹幕中虽然很少有“高能”狂欢,但知识普及、情感倾诉特色弹幕堪称优质。甚至还有粉丝开启了学术讨论帖,深度解读经典中的人物性格、讨论正史......这些远远超出了电视剧给人带来的认知。

此外,B站拥有独特的社区文化,更适合老剧翻红。

一方面,B站拥有全中国最为年轻的用户群体,平均年龄在26岁,老剧引起了他们关于童年的共鸣,看剧多少有一种 “考古”的心态;另一方面, 鬼畜向、影评向、个人向的衍生视频在B站很吃香,再加上经典作品本身的质量过硬,成为B站UP主们二创的完美素材。

因此,在B站看剧有个神奇的说法:首次看原片,二刷专门看弹幕,看完弹幕还得看评论,看完评论还有许许多多的二创视频等着你。

B站囤老片,也是其商业布局中一颗重要的棋。

在过去十几年的商业化进程中(感兴趣可移步至《陈睿“交班”,离开在B站业绩最好的时刻》),B站涌入了大量的新用户。从2019年末的跨年晚会开始,到2020年《后浪》、《入海》和《喜相逢》三部曲,打开了不同年龄层的用户群,依托仅有的ACG内容显然已然难以满足当前受众。

为了拉新,更为了留住老用户,B站不得不扩充自己的内容库,选择老片就成为一种最值得的途径。

一方面老用户不仅不排斥,甚至还会带动一波热潮,另一方面,B站的用户社区氛围也在塑造一种新的影视消费场景,平台算法会为相关视频导流,这样一来,影片播放、弹幕互动、UP观点表达可以“一站式”体现,让平台进一步获得更大的用户圈层。

B站也对内容的选择有较高要求,不仅有豆瓣8.0高分系列,也有冷门小众的影史基石,每部都能找到契合气质的垂直用户。从目前上线的这些老片来看,多数曾在B站保持着较高的热度。

《亮剑》在B站的重映热潮,印证了一个不变的真理:真正优秀的作品能够战胜时间,在不同时代找到新的知音。从商业角度看,B站以相对较低的版权成本,极大地延长了内容的生命周期和商业价值,弹幕不停地刷新,就像一代代观众对好内容的热爱,从未停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945年,2万日军携1万妇女躲进长白山,80年间下落不明,去哪了?

1945年,2万日军携1万妇女躲进长白山,80年间下落不明,去哪了?

小豫讲故事
2025-09-15 06:00:17
142:10!巴勒斯坦发出邀请,以色列打遍7国,终究付出沉重代价

142:10!巴勒斯坦发出邀请,以色列打遍7国,终究付出沉重代价

史纪文谭
2025-09-16 00:11:11
刚刚,西贝莜面村创始人贾国龙道歉!

刚刚,西贝莜面村创始人贾国龙道歉!

甜柠聊史
2025-09-15 08:42:47
698分孙女被军校拒绝,农民爷爷寻求真相,军校校长看见爷爷敬礼

698分孙女被军校拒绝,农民爷爷寻求真相,军校校长看见爷爷敬礼

红豆讲堂
2025-09-12 11:28:18
400+岗位!均有编制!广东多个事业单位招聘

400+岗位!均有编制!广东多个事业单位招聘

南粤女声
2025-09-15 11:11:34
一个黑人,成为了德国篮球第一人

一个黑人,成为了德国篮球第一人

只关于篮球
2025-09-15 12:44:07
中方罕见对美主动重拳出击,这是在向世界释放四个明确信号!

中方罕见对美主动重拳出击,这是在向世界释放四个明确信号!

科技出仕
2025-09-15 22:54:51
罗永浩公开担心自己可能失踪,继续闹下去可能性很大

罗永浩公开担心自己可能失踪,继续闹下去可能性很大

深度财线
2025-09-15 22:18:55
中共党史上最神秘的军统间谍,让高层领导头疼30年

中共党史上最神秘的军统间谍,让高层领导头疼30年

第四思维
2025-09-11 09:46:06
芬兰女议员公开承认:16岁时开始卖淫并持续多年,这段经历对政治生涯帮助很大

芬兰女议员公开承认:16岁时开始卖淫并持续多年,这段经历对政治生涯帮助很大

不掉线电波
2025-09-08 16:14:11
西贝刚刚致歉,多项菜品改现做!公司向一线员工补贴500元,很多员工被网暴!罗永浩最新发声

西贝刚刚致歉,多项菜品改现做!公司向一线员工补贴500元,很多员工被网暴!罗永浩最新发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14:23:04
某音嘲讽泽连斯基,这风气对吗?

某音嘲讽泽连斯基,这风气对吗?

看看说说
2025-09-14 21:16:22
认祖归宗  蒋介石曾孙告别台湾,宣布扎根大陆,在杭州创业

认祖归宗 蒋介石曾孙告别台湾,宣布扎根大陆,在杭州创业

法老不说教
2025-09-15 15:43:42
罗永浩称华与华老板已道歉,但西贝贾老板道歉也来不及了

罗永浩称华与华老板已道歉,但西贝贾老板道歉也来不及了

潇湘晨报
2025-09-15 13:57:43
惨!《赴山海》开播6集就被“匆匆抬走”,3亿大投资要血亏出局

惨!《赴山海》开播6集就被“匆匆抬走”,3亿大投资要血亏出局

星宿影视鸭
2025-09-14 16:14:52
小米 17 登场:加量不加价

小米 17 登场:加量不加价

中关村在线
2025-09-15 16:37:05
美国要求G7和北约对华加税,外交部、商务部表态

美国要求G7和北约对华加税,外交部、商务部表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5 17:23:10
高人预测:中国超50%人口,未来将流入这几座城市,房价或反弹?

高人预测:中国超50%人口,未来将流入这几座城市,房价或反弹?

山丘楼评
2025-09-14 11:32:08
养老变被啃老!40岁魔笛暴力抽射+狂奔怒吼 8.6分全场最高+斩MVP

养老变被啃老!40岁魔笛暴力抽射+狂奔怒吼 8.6分全场最高+斩MVP

风过乡
2025-09-15 06:58:34
上海人注意!冷空气已“发货”,即将断崖式降温

上海人注意!冷空气已“发货”,即将断崖式降温

鲁中晨报
2025-09-15 16:23:19
2025-09-16 01:07:00
DoNews incentive-icons
DoNews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风向标
103618文章数 267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头条要闻

中美就TikTok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头条要闻

中美就TikTok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本地
教育
艺术
房产
旅游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教育要闻

“虚拟第三学期”收官!你解锁了哪些宝藏?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