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中国游客,韩国景区依旧垃圾遍地!韩国网友这次居然甩锅:“是日本人扔的!”
这剧情反转得比韩剧还刺激——说好的中国人走了环境就变好呢?怎么垃圾不减反增,还演起了跨国悬疑剧?
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口锅到底该谁背?
先来看一组数据。
疫情前中国游客每年为韩国贡献超过 700万 访客量,占外国游客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自从中国游客大幅减少后,明洞、济州岛等热门景区商户营业额下跌超过40%,但垃圾量却只减少了不到10%。
更打脸的是,汉江公园、首尔林等本地人爱去的景点,周末后常常垃圾堆积如山,食品包装、烧酒瓶、塑料袋随处可见——而这些游客,绝大多数是韩国本地年轻人。
为什么韩国网友第一反应是甩锅?
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不愿意承认自己社会的环保意识存在问题,只好找外部替罪羊。
但数据不会骗人。
根据韩国环境部2023年发布的报告,韩国人均塑料消费量位居全球第三,每年使用约 100亿 个一次性塑料袋。尤其是外卖文化盛行,导致包装垃圾泛滥成灾。
更讽刺的是,韩国实行了20多年的垃圾分类制度,却在景区和公共区域效果最差。为什么?
因为监管缺位+公民意识不足。
韩国垃圾分类主要靠居民区定点监督,到了景区几乎全靠自觉。结果就是游客一多,垃圾桶爆满,垃圾遍地开花。
再说回那个“日本人扔的”神评论。
日本游客每年赴韩约 300万 人次,不到中国游客一半,且日本国内垃圾分类严格到变态,民众早已养成垃圾不落地的习惯——这锅甩得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
其实问题根源根本不是谁扔的,而是垃圾处理系统和公众教育跟不上。
中国游客减少后,韩国景区并未趁机升级环保设施,反而因为预算削减减少了清洁人员配备。结果本地游客一多,垃圾问题立刻原形毕露。
这现象背后还有一个更扎心的真相:
环保意识不是国籍问题,而是素质问题。
哪个国家都有乱扔垃圾的人,关键是社会能否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韩国网友与其忙着甩锅,不如看看人家日本怎么做的——从小学生就开始进行环保教育,公共区域设置密集垃圾桶,甚至发明了便携烟盒、垃圾袋让游客随身携带。
最后说句大实话:
垃圾不会自己长腿,但偏见会。
真正需要清理的,或许不是地面的垃圾,而是心里的偏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