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开学季,饱含深情与感恩的上海交通大学陈益新教授“科学与艺术的对话”系列油画展即将在江阴市云亭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云东实验小学举行。
陈益新教授1935年生于江阴,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毕业后即留校任教,是1979年改革开放后首批赴美访问学者,曾任上海交大应用物理系主任、光子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劳动模范,光学博士生导师,美国IEEE终身高级会员,是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的推荐人。
作为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集成光学领域的先驱科学家,陈益新教授不仅在科研领域成就斐然,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退休后他重拾画笔,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在油画创作中展现了科学与美学的深度融合。
2015年深秋,天津艺术史学者刘恒岳在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公寓“桃李苑”见到了《八十春秋尽出色》陈益新教授个人油画展,深感先生的艺术创作与其科学思维紧密交织,将科研的严谨与艺术的感性融为了一体。随将自己多年来对“科学与艺术的对话”思考与陈益新先生进行了交流。两人相见恨晚,相约春天由刘恒岳策展在天津再次举行个人作品展。
刘恒岳告诉记者,之所以打动陈益新教授走出上海举办画展有其深刻的缘由。陈益新中学期间随画家麦杆启蒙素描和木刻,麦杆就是后来成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的王麦杆先生。同时,天津又是李叔同先生的故乡,李叔同曾入南洋公学,即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就读经济特科班。2016年既是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也是李叔同留学日本学习油画110周年。在天津举办画展,是“南洋”校友与“北洋”重镇跨地域、穿越时空的文化交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为办好陈益新教授天津油画作品展,刘恒岳恳请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总督学柳斌同志为展览题耑“科学与艺术的对话”,由此正式拉开了巡展。先后在李叔同母校直隶工业学堂旧址的天津市美术中学美术馆、天津大学郑东图书馆等巡展两个月。陈益新教授在画布上探索世界的多维表达,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李叔同、华世奎等乡贤的后人也前来观看并题写书法作品祝贺,陈益新先生也向李叔同先生的后人及天津大学赠送了精心绘制的李叔同、盛宣怀的画像作品,一时传为美谈。
刘恒岳告诉记者,科艺相通是李政道先生1991年提出的概念,科学与艺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分割。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都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自天津巡展起,陈益新先生都会用心爱的画笔唱起春天的故事,以油画巡展向李政道先生致敬。此后,又在西安、上海等地举办“科学与艺术的对话”系列作品展,并出版了《益新油画》三集。
云亭是陈益新教授童年求学的地方,因境内定山和绮山常有彩云依亭环绕而得名。对于陈益新教授而言,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更是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这片土地,见证了他幼年的天真梦想,少年的求知渴望。而今,岁月流转,九秩的游子带着睿智与深情,将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举办个展。这不仅仅是一场艺术与科学的对话,也是心灵归巢的温暖之旅。
云亭小学创办于1912年,历经百年发展,秉持“心正行实”的校训,“相商相长”的教风和“勤勉互勉”的学风。作为云亭小学的老学长,90岁的陈益新教授为家乡精心绘制了油画《定山远眺(云亭)》《江阴君山寺》等,向家乡表达“报得三春晖”的感恩之心。陈益新表示,游子无论身在何方,那份源自心底的乡情始终如影随形。希望云亭的孩子们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像李政道先生为其画展题词所言:“一心求真、一意求善、一生求美”。
作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刘恒岳将专程见证“春晖·晚霞”陈益新返乡省亲作品展。他坦言,十年来,陈益新先生的油画作品不仅是个人艺术才华的呈现,已成为“科学与艺术对话”的文化象征。科学与艺术邂逅,并非限于探究科学之美,也不囿于以艺术呈现科学。举办具有科学与人文品格的科学画展是向科学致意;举办科学家画展则是向科学家致敬,为审美素养与人文情怀点赞。只有科学与艺术真正成为国民素养的一部分,文明才不会遥远。
据了解,“春晖·晚霞”陈益新返乡省亲作品展将在云东实验小学展出一个月。(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