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宁舰那艘从乌克兰买来改装的二手货,到山东舰自己动手造的第一艘,再到福建舰带着电磁弹射上场,每一步都踩得实打实。
福建舰在2022年6月从上海江南船厂滑入水里,满载排水量超8万吨,采用平直通长甲板设计,配了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和一条蒸汽弹射轨道,这配置在全球航母圈里也算得上亮眼。
到现在,它已经完成了至少八次海试,从动力系统到电力设备,一项项测下来,基本符合预期。
国防部在2025年3月的记者会上确认了第七次海试的情况,舰上那些系统都在按部就班推进。 预计年内就能正式入列,那时候中国海军就真正迈入“三航母时代”,辽宁、山东、福建三艘并肩。
福建舰的建造过程本身就挺有故事性,2018年底重启开工,到下水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除去中间一些调整,实际周期控制在五年以内。
这得益于总段建造法,这种技术把船体分成大个模块,在不同车间并行作业,然后运到干坞组装。江南船厂用这套办法,大大缩短了工期,避免了天气等外在干扰。
现在,外媒和智库的目光都盯上了第四艘航母。
卫星图像显示,大连船厂从2023年就开始动工,船坞里模块堆积,预计排水量接近10万吨,可能会配四个电磁弹射器。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它会转向核动力推进,因为中国在核反应堆技术上已有积累,比如甘肃武威的液态钍基熔盐堆项目,从2023年就获批运行。
大连和江南两个船厂同时具备超级航母建造能力,这意味着未来可以并行生产,避免单点瓶颈。海军政委袁华智在2024年两会期间提到,第四艘的动力类型很快会官宣,这话吊足了胃口。
中国造船业的世界第一地位不是吹出来的,军舰建造速度全球领先,吨位和数量都压过其他国家。 055型万吨驱逐舰已经批量下水,性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超美日同类。 护卫舰、两栖攻击舰也像下饺子一样,产能恐怖。
航母作为大型舰艇,建造周期长,但以福建舰的经验,从开工到下水五年内搞定,已是常态。如果从2027年开始实现一年一艘10万吨级航母下水,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基于现有工业链的合理推算。
当然,这里面最大的挑战不是造船本身,而是配套。
舰载机方面,央视在2025年披露,福建舰有望集齐“航母五件套”:隐身战斗机、多用途弹射战斗机、固定翼预警机、电子战机和反潜直升机。 歼-35等新机型已在测试,但要大规模装备,需要时间磨合。
飞行员培训更是个难题,美国花了半个世纪攒出一千多名成熟舰载机手,我国从零起步,二十多年赶上,靠的是模拟器和实舰反复练。 每年至少需60名合格飞行员,这不光是技术活,还得考虑人的适应性和团队默契。
未来,如果一年一艘10万吨航母成真,那将是工业实力的巅峰体现。
不是为了对抗谁,而是我国从沿海防御到远洋护航的自然延伸。
参考资料
为什么福建舰还不服役 先进科技需时间打磨 中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