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你有没有在路边看过那种“十块钱秒变五千”的戏法?
说实话,现在街边这种套路可真不少,而站在中间“变魔术”的,多半是那些卖所谓“灵丹妙药”的团伙。
如果你的父母恰巧年过60,那么恭喜你,二老很有可能也是那场变戏法的观众之一。
那些其实是再普通不过的保健品,经过“魔术师”一番花言巧语,愣是把十块钱的东西卖到五千!可偏偏就这样,一堆大爷大妈还抢着掏钱。
明明平时连几毛钱都要省,怎么这时候掏钱这么痛快?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光明网】【杭州网警】【新京报】【环球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背后操纵骗局的大手
一场骗局能运转得那么顺畅,可不是几个前台演员的功劳。
这背后可是一整条“产业链”在运作——销售中介、代工厂、各种平台通力合作,像一条隐形的流水线,持续为收割老人积蓄提供“武器弹药”。
而这其中的“指挥中心”,就是销售中介。他们专门负责设计骗局模式和金句话术,培训那些所谓的“讲师”怎么忽悠人。
还搞“看人定价”,摸清老人家里底细,再决定这一刀宰多深。
你可别小看了这些代工厂,它们简直是这条黑色产业链的“心脏”!诈骗团伙那些用来忽悠人的“货物”,可全是它们给生产出来的。
这些厂子更绝的是,手里明明拿着正规的生产许可证,干的全是打擦边球的活儿。成本就18块钱的胶囊,经他们手一包装,转身就敢卖到500块!
最吓人的是,这些厂子被查了也不怕,人家换个名字、重新注册个公司,就像换了件马甲,立马又能开工重来。
那最后一步,就得靠各种平台来“洗白”和运输了。它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骗人的东西包装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全国各地的老人手里。
有些小直播APP专门搞那种加密房间,对里面干的勾当心知肚明,却压根不管,简直成了骗子的“专用直播间”。
更有些物流公司,明明知道送的是骗人的玩意,还照样帮着全国配送,成了他们的“帮凶”。
从生产到包装再到送货,这条链完整得可怕,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联盟”。
骗子为了躲避市场监管,使出了更大的“阴招”。
他们的“营销手法”全是偷梁换柱的把戏:专门去网上找些全英文的诺贝尔奖论文,然后掐头去尾、断章取义,拿来给自己贴金。
比如把人体必需的“富硒”微量元素,硬是说成是自家产品上过太空做过实验的“黑科技”,然后就开始漫天要价。
更绝的是,他们店里摆的样品都是真有认证的,可等到讲座一开始、老人们都坐稳了,才把那些见不得光的假货拿出来卖。
这帮人还特别擅长玩文字游戏,张口就来——明明论文里写的是“未来可能有潜力”,到他们嘴里那就成了“绝对有效,包治百病”。
现实中的骗局,有时候比小说还离谱。
湖南长沙警方曾经破获过一个案子,案子里,骗子们的“神药”其实就是廉价的乌鸡白凤丸,外面裹上一层姜黄粉粉,就包装成了售价高达300元一粒的“苗族奇药”。
无独有偶,在江苏盐城,八十多岁的王大爷清晨锻炼时,被一款所谓的“抗癌神药”吸引了。销售人员口头承诺只要六百多元,老人信以为真。
但当他拿出银行卡付款后,才发现竟然被刷走了7690元,惊出他一身冷汗。
万幸的是,接到报警后,民警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成功追回了这笔钱,为王大爷挽回了损失。
在北京,警方之前抄了一批所谓的“再生逆转神药”,听起来高科技吧?
结果一查,成本才11块5!就这么点钱的东西,被那帮黑心商家包装一下,转身就敢卖5000块一盒,专坑着急治病的人。
这还不算完,今年6月11号,南充又有两百多个老年人被忽悠进了一场“保健酒骗局”。
骗子在那边吹得天花乱坠,说这酒能治好多病,结果呢?瓶子里装的根本就是一块钱一斤的勾兑酒,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你以为骗子会因为打击就消失?太天真!人家现在全面转战玩起加密直播了——每天早上六点多悄悄发密码,跟搞地下活动一样。
直播时先请“专家”健康科普,等人气上来立马卖货。全程避开“疗效”这类词,只说“调理”,并且不留回放、不留证据。
更讽刺的是,屏幕上那些热情互动的好多都是AI假人!等你发现自己被骗,早就人去楼空。维权?不存在的。
有时候真纳闷,这些骗子是怎么就让老人家心甘情愿掏钱的呢?
“送鸡蛋”变身,一步步掉入深渊
其实很多上当的老人都是“空巢老人”,孩子平时上班忙,没什么时间陪他们。
于是,一套针对性的“组合拳”开始了。
骗子们可谓“用心良苦”,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公园、社区报到。先用“今天领免费鸡蛋”、“明天送不锈钢盆”做诱饵,一点点瓦解老人们的心理防备。
等日子一长混成熟人后,骗子就开始下套了!他们换上白大褂,人模狗样地邀请老人参加“健康讲座”,听完还又送礼物又关怀,让老人家放松警惕。
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悄悄把老人的家庭情况、有什么老毛病摸得一清二楚。接下来,他们就按事先记好的信息“精准出击”。
他们太懂老人怕生病、怕拖累子女的心理了,一边吹嘘所谓“神药”多厉害,一边还安排“托儿”现场演戏。
说什么“晚期癌症都被吃好了”、“延年益寿不是梦”,这迷魂汤一碗接一碗地灌,老人很难不上当。
这还没完,骗子还会忽悠,说这个产品有“国家补贴”,听起来像是国家认可的项目似的,让老人们觉得特别靠谱,一下就信了,不知不觉就进了圈套。
等老人真的想买了,他们套路又升级了!搞什么“捆绑销售”,必须先办会员,不然买不着。
好多老人一听就急了,生怕错过,赶紧掏钱。这些叔叔阿姨都是靠退休金生活的,为了抢名额,甚至把攒了多年的养老钱都拿出来了。
更夸张的是,有人退休金不够,还拼命刷信用卡,就为了占个名额。这还没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还在后面。
最痛心的结局
很多老人被骗光后,不但不报警,还转身帮骗子去劝别人买。
他们为什么这么“执迷不悟”呢?
归根结底,是骗子太会“搞心态”了。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空巢老人的基数越来越大。
他们虽然领着高额的退休金,但是却花也花不完。他们虽然儿孙满堂,但是子女工作繁忙,得不到足够的关爱。
骗子的“暖心攻势”简直比亲生儿女还要勤快。一位网友说,他姥姥明知被骗也不愿退群,就因为“群里有人天天问候她”。
正是因为子女的关怀不到位,才让这些骗子钻了空子——很多老人宁愿花这笔钱,换来几句虚假的关心。
再加上老人家最爱面子,不愿承认错误,反而越陷越深。更可怕的是,有些骗子会给忠实客户“讲师”头衔,让老人获得虚假的成就感。
说到底,他们哪里只是被骗了钱,是被困在了一场精心编排的“情感戏”里。
很多做儿女的都有这种无奈的体验:等到发现爸妈被骗,往往为时已晚,钱早就追不回来了。
而且,老人们不仅对所谓“专家”的话深信不疑,甚至当我们试图揭穿时,他们还会极力地维护骗子,让做子女的心里又急又气,却又无可奈何。
结语
说穿了,老人们最缺的不是别的,就是陪伴和能说说话的人。孩子不在身边,心里空落落的,这才让骗子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再从根儿上说,要是监管层面能卡得再死一点,从一开始就掐断他们那条“骗人产业链”,能上当的老人肯定会少很多。
真想治本,光罚款和立法可不够,得全社会一起使劲儿才行。
换位想想,要是你爸妈也被忽悠了,你是会耐着性子陪他们去听一节课,还是直接急眼,把他们的“宝贝”都给扔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光明网】【杭州网警】【新京报】【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