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个外地人吐槽的跟帖,说:“你们上海人自己说对外地人宽容和包容,笑话,亏你们说得出口!”意思就是上海人根本没把外地人当自己人,对他们不友好、不宽容,还非要区分什么本地人、外地人,要歧视和排外。
反正他没有感受到温暖和热情,他没有感到有什么宽容和包容,所以,他觉得上海人说的宽容和包容不是真的,而是一个笑话。
我一听,第一反应也是有点来气,这也太没有良心了吧?
作为一个上海人,我觉得我们已经够包容了。上海已经对你们外地人这样宽容和包容了,你们还要怎样的宽容和包容啊?上海有将近1500万外来人口,要是真不包容,哪来这么多人在这儿工作、生活、安家?如果真不包容,这么多人是怎么留下的?户口、社保、教育资源,哪一样不是慢慢在放开?难道非得来了就是上海人,送户口、分房子才叫包容?难道真的要来了上海就是上海人吗?送户口送住房不够,还要送社保送养老金,是吗?不给,就是上海对你们不够包容和宽容是么?
不过,他之所以这么说,肯定也是有自己的体验。也许是在找工作、租房子、孩子上学的时候,真的感受到了区别对待。人一到陌生环境,敏感度会升高,对方一言一行都容易往“排外”上联想。
但老乡说上海不包容?我不同意。上海要是真不包容,哪来的1500万外来人口?多少人在这里安家落户,实现梦想?要求上海人完全不分“本地”和“外地”,也就是他们希望的“来了上海就是上海人”,其实不太现实,何况,我也不认为这就是包容。
包容是相互的。上海人对外地人有过挑剔吗?肯定有。但外地人对上海人是否也有刻板印象?觉得上海人“排外”“小气”“优越感”?这不也是另一种标签吗?
老乡既然觉得上海不友好,不包容不宽容,为啥不离开?人往高处走嘛,上海不好,离开就是了,偏偏就是不走。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因为上海机会多、平台大,有资源、有未来,而这些都是自己老家所不能给予的。很多人来上海这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留,不代表满意;骂,也不代表恨。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既依赖,又不满。
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他乡。
我是觉得有点委屈的,是因为我们确实付出了很多资源去接纳,也牺牲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老乡们不说感激也罢,居然还说上海对待他们的宽容能和包容是一个笑话。
也许,外地人也觉得委屈,他们觉得自己付出了努力,却仍然很难获得完全的归属感。我是好奇,老乡们为什么不在自己家乡,而是要在异地他乡寻求得到归属感呢?故乡老家就在那里,怎么就回不去了呢?
上海人觉得已经是这么无法无天的包容了,为什么老乡们没有认可呢?是因为没有免费送户口、送住房、送社保、送养老金的原因么?
大城市生活压力大,人与人之间难免有摩擦,但这不一定是地域问题,而是人性问题。谁都不是圣人,上海人不是,外地人也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