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米勒在最近的播客节目里说起一段旧事,听完多少让人唏嘘,那是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两年效力掘金的时候,老板托他帮忙指导一名年轻新秀的投篮,这事本来挺正常,老将带新人,传帮带是NBA更衣室常态,可偏偏剧情走向却让米勒直摇头。
米勒说两人约定早上九点开始训练,结果那位新秀头一次就九点十五才来,他没多说什么,还能理解,毕竟一回迟到不算大问题,但第二天对方干脆九点半才现身,第三天更离谱,九点四十五才晃进球馆,米勒最终忍不下去,直接打电话告诉老板自己不教了,这段往事他没点名却提了关键字——这是个乐透秀,结果混得没几年就淡出了NBA。
问题来了,NBA的乐透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球队花重注选中的希望之星,但如果连最基本的职业态度都欠奉,那所谓的天赋几乎等于白纸一张,在一个竞争残酷到极致的联盟,哪怕是百分之一的懈怠,最后都会无限放大。
你说巧不巧,这事又不是个例子,NBA历史上太多所谓的“浪费天赋案例——奥登是伤病拖垮,莫里森是风格不适应,但也有人纯粹是懒散自毁,这次米勒的故事听起来就更接近后者,一个老将快退役了还愿意执教,结果遇上的却是屡次不尊重时间的新秀,换谁心里不寒心。
把时间线拉一拉,米勒效力掘金的2015-16和2016-17赛季,球队正处于过渡期,那会儿约基奇刚冒头,穆雷还在成长,球队看似在重建,练兵机会很多,对年轻人来说是最好施展拳脚的舞台,可偏偏有人不好好把握,这就像大伙都在拼命刷副本,他却三天两头挂机,结果能怪谁。
再看米勒本人,他可不是个随便说风凉话的前辈,2001年最佳新秀,三分线外冷血的“枪手,而且在热火拿过两枚总冠军戒指,老将价值毋庸置疑,勒布朗都信任他,这样的人愿意单独抽时间教年轻人,那是天大的机会,结果却被一个没耐心没态度的新秀给浪费了。
节目里嘉宾也感叹,怎么能一而再三地迟到呢,这话听着简单,其实背后是整个职业态度的冰山一角,一个细节就能暴露真实心态,因为NBA更衣室里没人会等你太久,队友可能有一次宽容,但不会有第三次,尤其在掘金这样的小市场队伍,新秀要是没法立刻建立起自律与责任感,基本就提前宣判了自己在联盟的命运。
往现实里想一想,这事其实对比起今天的年轻人求生状态更显讽刺,同样是乐透秀,有人砸锅卖铁请最好的训练师,有人加班加点刷录像熬出黑眼圈,因为他们知道机会稍纵即逝,可有人却连最起码的守时都做不到,那还怎么在联盟里活下去。
有人会说,这不过是米勒个人的一个插曲,没必要上纲上线,但细节里往往藏着关键,三次迟到的背后是性格惰性,是职业精神的缺失,说白了,就是对未来毫不在意,这样的人就算天赋再好,最终也只会成为球迷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归根结底,篮球场上从来都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机会永远留给准备好的人,而不守时的新秀们,连给自己准备的资格都舍弃了,那也别怪联盟不给第二次机会,这不是冷酷,而是生存法则。
今天再看这件事,球迷或许会在掘金那两年的名单里八卦“到底是谁,但其实不用太纠结名字,因为这个故事早就给出答案——NBA里任何缺乏职业精神的乐透秀,最终都会成为无数名单中的注脚,马失前蹄,也就一瞬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