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本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6进8的淘汰赛刚结束,中国女排止步十六强,而且是输给世界排名第14的法国队,这个结果在很多球迷眼里简直就是无法接受,中国队不仅没进八强,还创下了近15年来的最差战绩,这样的下滑幅度确实让人心里难平
赛前其实没人把法国队放在眼里,大家担心的是如果遇上美国、意大利、巴西、土耳其这样的顶尖豪门会不好打,谁都没想到一场本该稳下来的比赛却被法国自由人的那句“复仇宣言言中,好戏最后成了悲剧,中国女排彻底没了台阶可下,这个冷门也就不再算冷,因为比赛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摆明告诉大家,中国队真没占到任何便宜
于是网络上的情绪奔涌而来,有人说主帅杨昊的战术过于老派,坚持所谓“整体排球,想打全面型的打法,对球星的依赖度没那么强,这话乍听稳重,结果赛后就成了导火索,社交平台上一波“对喷直接贴脸开局,把杨昊架在火上烤,这位曾经拿到过无数荣誉的冠军教头一夜之间成了活靶子
但冷静说一句,杨昊其实并没说错太多,中国女排的黄金年代就是靠整体打法起家的,彼时的冯坤、周苏红、刘亚男、还有杨昊本人,基本每个位置都能打出星味,所谓人人都是球星不是吹出来的,那时候的“亚洲小快灵确实让世界头痛,2004年雅典奥运会登顶就是最好证明,可问题是时代变了,欧洲球队这几年身体素质碾压式提升,再加上技战术的快速迭代,中国女排再想靠小快灵就硬刚过去,可能吗
换个视角,郎平时代则是另一个故事,她直接推高了球队的高度,强调巨星球,把朱婷、李盈莹这样的超级主攻培养到顶,结果也很显然,北京奥运之后的低谷被快速抬起,中国女排又在里约收获奥运金牌,这就是强调核心与依赖巨星的红利,所以问题来了,现在的世界排坛是什么格局,答案很清楚,欧美球队越来越依赖绝对强点,法国就是最新案例,主攻的高点撕开一切防线,整体球在这种硬实力面前有点吃力
于是话题又回到老将身上,球迷呼声最高的就是朱婷、袁心玥和刁琳宇,这三人如果回归,的确能解燃眉之急,尤其是朱婷,她能不能再稳住一边主攻,直接决定中国女排有没有与强队抗衡的资格,袁心玥的副攻高度也是中国这几年少有的优势,而刁琳宇的传球稳定性很难由新人立刻补上,当年蔡斌带队能打出成绩,三人的作用举足轻重,这一点谁都记得
当然召回老将就意味着新人要牺牲位置,这就是典型的两难局面,年轻队员才刚起步,就可能因为一纸决定打回原形,这对队内氛围有没有影响,现在还不好说,可眼下的成绩压力摆在那儿,球迷等不了,赞助商等不了,更别提国际赛场上每场失利都会被放大十倍讨论,中国女排确实承受不起继续“摆烂
外部环境同样值得提一句,中国排球联赛的水平放全球层面根本不算高,意甲、土超这些联赛才是顶级战场,朱婷当年之所以能成长到巨星,就是靠在欧洲打出来的硬仗经验,现在让年轻队员多出去闯,是必须的,但别忘了这是双向选择,你得上得去舞台,才配得到锻炼机会,否则空喊口号毫无意义
说回比赛本身,被法国爆冷也算是一记警钟,这支队伍并不是突然就沉沦,而是从东京奥运之后就在过渡中摇晃,本届世锦赛差到极点只是一个集中爆发,杨昊背锅固然容易,但真要找病根没那么简单,既有战术理念的争论,也有球星断档的问题,更有联赛土壤不足的现实,这几件事混在一起,不是一两场训练就能解决的事
所以总结一句,中国女排此刻站在十字路口,是坚持整体打法继续等待新人慢慢成长,还是果断让老将回归稳定局面,争取短期内把成绩拉回来,这是绕不过去的取舍,其实也不是什么玄学问题,国家队的责任就是出成绩,这就是体育的残酷逻辑,感情和历史教科书可以说很多,但当下就一句话,大家真正希望看到的,是一支能赢球的中国女排
接下来就看排协和教练组的选择了,是顶住骂声咬牙坚持,还是调整思路迎接现实,无论哪条路,都注定不好走,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女排永远不缺关注度和讨论度,这既是最沉重的负担,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