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的香港小姐决赛有点出乎意料,冠军落在了9号选手陈咏诗身上,她26岁,身份不只是选美舞台上的“佳丽,更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生,还曾经是香港艺术体操代表队的成员,这种履历放在港姐的舞台上确实少见,所以决赛现场一尘不变的颁奖场面瞬间多了一层“故事感
说到陈咏诗,不得不提她的运动背景,她连续四年拿过香港艺术体操的全港冠军,而艺术体操在香港不是大热项目,曝光率不高,可要知道能拿全港冠军意味着她至少在专业层级有着过硬实力,换句话说,她的“运动员标签并不是花瓶式的装饰,这点让不少观众觉得,这次港姐总算走出了一种“长得漂亮但履历单薄的传统模式
但事情并不止于此,媒体很快翻出了她的家世背景,她是江门新会慈善家陈瑞祺的曾孙女,家族履历在香港算是颇具分量,她自己曾在社交媒体提到过曾祖父的事迹——一个白手起家、靠米业打拼起家、之后无私捐资建校的慈善人物,再加上她爷爷陈经纶本身就是知名实业家和慈善家,这层滤镜一放上去,颇有“港姐光环+家世光环叠加的效果
问题来了,这两层身份叠加到底是加分还是质疑点呢,有人觉得这是港姐应有的多元气质,既漂亮又有学识,再添上体育和慈善背景,完全符合“新时代女性典范的定位,但也有人质疑,选美舞台是不是越来越拼背景拼人设,尤其在当下港姐关注度远不如黄金年代的情况下,这样的叙事是不是带点“强行立人设的味道
从比赛本身来看,今年港姐的讨论度本来就不算高,经典的选美问答环节也没有掀起什么惊天名场面,所以陈咏诗的胜出反倒成了最大的新闻点,如果单看舞台表现,她确实落落大方,没出纰漏,也有运动员的气质加持,但硬要说她在“美貌或者“表现力上远超一众选手,其实争议并不小,所以赛后讨论也主要集中在她个人故事而不是现场表现,这一点就显得微妙
此情此景,会让人联想到过去港姐选拔的光辉年代,那时候镜头里往往是全城热议、全民投票、花旦出圈,而现在则更像是一个定制化的舞台,谁的综合故事讲得更动人,谁拿冠军的机会就更大,这让人感慨,昔日靠“镜头爆点出圈的港姐,如今更多是在社会身份和履历上去找看点
再从体育视角聊一句,她的艺术体操背景比不少历届冠军的“才艺展示更硬核,因为体育竞技里比的是标准高下,没有太多模糊空间,她把这种训练出的控场能力搬上舞台,无形中营造了一种“天生适合聚光灯的气质,这也是很多网友点赞的地方,至少她不是完全为了选美才临时抱佛脚
不过反过来讲,港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本该是大众对“美与才的想象投射,如今赢家更多是自带家世、学历加持的选手,会不会让普通人觉得这一舞台离现实越来越远,这是个值得讨论的趋势,尤其香港小姐历来有大众性,现在却被打上越来越强的“精英标签,这点上观众未必全买账
当然,如果把陈咏诗放回个人层面,她的拿冠并不算是爆冷,毕竟条件摆在那儿,但若从港姐这个整体赛事角度看,这样的结果可能恰恰反映了赛事的一种“摆烂式突围——在关注度下滑的当下,他们需要一个能同时带来热度、话题、甚至国际感的冠军,哪怕过程争议不小,这种操作也算是选美在自救的一种方式
最后回到结论,这届港姐的最大看点不是舞台本身,而是陈咏诗这个人,她的体育背景、学术身份、慈善世家,让她天然成为“讲故事的素材库,港姐的舞台可能需要这样的人来维持影响力,但往深了说,这也折射出赛事自身的尴尬——它已经不再是单纯比美的舞台,而更像是一场社会叙事的拼图,观众能接受多少,就看接下来港姐还能不能找到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定位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