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新闻有时候比F-22战机还快——8月29日,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刚出裁决,7票赞成、4票反对,直接把特朗普对多国加征关税的主要法律依据给推翻了。这一下可把特朗普气坏了,立马在社交媒体上连发好几条帖子,一口咬定“所有关税还都有效”,还把锅甩给“有党派偏见的法官”,那口气大得,好像谁要毁了他的美国梦似的。但这次,特朗普手里的“关税大棒”真要被法院打断了?
他真能靠最高法院里的“自己人”翻盘?偏偏这时候,万斯高调说“已准备好接班”,共和党内部的权力游戏,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连串操作,背后可没那么简单。先说说这个裁决本身,里面信息量可不小。这场官司拖了大半年,起因其实很直接——特朗普当初上台后,绕开国会,拿《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当依据,直接下行政令对多国商品加征所谓的“对等关税”。
表面上说“保护美国利益”,实际上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把全球贸易战推到了新高度。可惜,纸终究包不住火。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最先发难,判定特朗普“越权”了,征税的权力本来是国会的,不是总统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特朗普不服,赶紧上诉,想让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帮他“翻盘”。结果8月29日,法院以7比4维持了原判——说白了,他这关税政策,没戏了。
裁决书里说得很清楚:《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确实给了总统一些经济干预的权力,但只针对“异常和特殊的威胁”,从来没说过允许总统大规模、长期给所有进口商品加税。这种“拿国家安全当幌子,实际搞贸易保护”的套路,法院一眼就看穿了。更关键的是,这场官司其实是美国“三权分立”的又一次“现场教学”:总统不能越权,国会的地盘不能随便闯。特朗普一直喜欢靠行政令“治国”,这次终于被司法系统划了条红线。
特朗普的反应和白宫团队的表现,既在预料之中,又有点耐人寻味。他第一时间跳出来“开喷”,说要是没有这些关税,美国就得完蛋,军事力量也会垮掉,还把裁决怪到“激进左翼”头上。他的贸易顾问纳瓦罗、贸易代表格里尔也轮番上阵,一个劲说关税政策多重要,还指责法院判决背后有政治动机。这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纳瓦罗还特意提了一嘴,最高法院里有三位大法官是特朗普自己任命的,想给支持者打气,好像最高法院已经成了特朗普的“后花园”似的。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万斯突然高调宣布 “准备接班”,共和党内部的味道一下子就变了。数据不会骗人:裁决出来后,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支持率直接掉了 4 个百分点,觉得 “该换个新领导人” 的比例一下子升到了 58%。这可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共和党高层对特朗普 “强硬贸易保护” 那套打法的集体反思。万斯这么说,某种程度上是在为 “后特朗普时代” 做铺垫,党内的权力博弈,其实已经提前开始了。特朗普虽然还没出局,但地位肯定不如以前了。党内的 “继任者” 开始抢位置,风向已经悄悄变了。
但美国的司法体系真有这么简单吗?巡回上诉法院直接点明了:关税政策涉及的是国会的专属权力,《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可没这么大的 “权限”。就连有些保守派法官,这次都站到了反对特朗普的一边,这说明美国法律体系对 “总统权力膨胀” 本来就很警惕。特朗普想靠最高法院 “翻盘”,难度其实不小。
就算最高法院里保守派占多数,历史上也有过关键时刻 “反水” 的情况。这事看着好像特朗普有机会得分,实际上藏着不少变数。更妙的是,法院还特意给了个 “缓刑期”—— 判决 10 月 14 日才生效,留出时间让他上诉。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给各方博弈腾地方,也给特朗普留了最后一搏的机会。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团队已经开始研究替代方案了,比如想用 1930 年关税法第 338 条,对搞 “歧视性贸易措施” 的国家征收最高 50% 的关税。这就是换汤不换药,打法律的擦边球。就算最高法院维持下级法院的判决,特朗普还是有办法继续打贸易战。这种 “反制能力”,本来就是美国 “法律武器库” 里的一部分。对外来说,美国可以随时变脸;对内,就是权力和规则的没完没了的对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