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律师张女士体检十年未发现异常,却确诊肾癌晚期”的案例
引发广泛关注
那么
体检能否真正防癌?
肿瘤标志物正常≠无癌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或人体产生的物质,可能存在于血液、体液、组织或排泄物中,但肿瘤标志物并非肿瘤特有,某些良性疾病也会导致其升高。目前仅有6-8种肿瘤标志物检测被认为有早癌筛查意义。
![]()
肿瘤标志物与泌尿系肿瘤
体检我们不仅要考虑所做项目的有效性更要避免无用检查,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且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的前列腺癌筛查指标。
![]()
肾癌高风险人群“肾重”警告
1.吸烟:肾癌风险增加2-3倍,烟草中丙烯醛等物质直接损伤肾小管。
2.肥胖与高血压:肥胖者风险提升30%-50%,高血压患者风险增加20%。
3.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镉、三氯乙烯者患肾癌风险显著升高。
4.50-70岁男性为肾透明细胞癌高发人群。
肾癌为何难以早期发现?
1.解剖位置隐匿:肾脏位于腰背部深处,周围空间较大,早期肿瘤不易产生压迫症状。
2.症状出现较晚:典型表现如血尿、腰痛或腹部包块,往往在病情进展至晚期才出现。
3.筛查手段有限:常规体检中广泛使用的腹部B超,易将某些肾癌与良
4.性病变混淆:更准确的CT或MRI检查尚未普及。
5.缺乏肿瘤标志物:目前尚无可靠、高特异性的血液检测指标用于肾癌筛查。
“去年体检正常,1年后就肾癌转移”的现象如何解释?
肾癌的生长速度存在显著个体差异,部分透明细胞癌年增长率可达4cm,而生长缓慢者仅约0.5cm。由于1.5cm以下小肿瘤在超声下回声较低,显像效果有限,若患者体型肥胖,图像质量进一步下降,更易漏诊微小病变。若此类病灶为高度恶性、生长迅速的肾癌类型,一年内即可能发生转移。因此,临床上可能出现“去年体检未见异常,今年即发现转移性肾癌”的情况。
体检时怎样才能避免漏诊肾肿瘤?
B超仍是筛查肾脏肿瘤的首选方法,建议吸烟、肥胖及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每年接受检查。若发现可疑肿块,须进一步行CT或MRI明确诊断。此外,对于囊壁不光滑、伴有钙化或分隔等复杂性肾囊肿,应警惕癌变风险,并增加影像学检查频率,以避免漏诊。
如何降低肾癌的发生?
1.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泌尿系结石及慢性炎症
2.戒烟:最重要可预防因素
3.体重与血压管理:BMI控制在18.5-24,血压<120/80mmHg
4.饮食调整:多饮水,减少红肉摄入,多吃蓝莓、胡萝卜等抗氧化蔬果
5.职业防护:接触化工品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保持工作场所通风。
![]()
来源:西安市第三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