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盛夏,于谦为长子于思洋操办的成人礼,在圈内圈外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这场宴席的焦点从不是明星云集的排场,而是18岁的于思洋手中那份沉甸甸的“成绩单”,18所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同一时期,一段郭麒麟早年的采访片段被网友翻出,他说“初三刚开学一个月,我爸就跟我说,上学没用,不如回家学相声,我当时没敢反驳,背着书包就走了。”
为什么同是相声界的名家,教育孩子的方式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
![]()
于思洋成人礼
德云二代的“天差地别”,戳中多少人眼球?
于思洋的18岁成人礼,更像是一场“圈子里的认可大会”,席间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于思洋的优秀”展开,白慧明被亲友围着想聊儿子时,语气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反观郭麒麟,提起学历,总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遗憾。
他曾在采访中回忆,自己小学时是老师眼里的“全优生”,每次考试都是满分,班里的三好学生从没落下过,还当过广播站站长和文艺部部长。
![]()
郭麒麟小时候
可这份“学霸”轨迹,在15岁那年戛然而止,初三开学仅一个月,郭麒麟就被迫退学回家。
后来他在《吐槽大会》上半开玩笑地说,“我爸说上学没用,不如学相声继承家业,我当时才15岁,哪敢说不啊?”
![]()
郭麒麟
即便后来他在影视圈闯出名堂,主演了《庆余年》《赘婿》等爆款剧,成为观众口中的“实力派演员”,仍然有不少人都会心中疑问,如果他当初没有辍学,会不会也跟于思洋一样,拿到名校offer?
关于这个设想能不能成,这就要先聊聊于谦和郭德纲两家的教育理念的区别了。
![]()
郭德纲 于谦
于谦为什么能教出“名校娃”?
很多人觉得于谦教育孩子是“放养”,可细究下来才发现,他的教育里藏着“严”与“宽”的精准平衡,严的是习惯,宽的是选择,宠的是热爱,守的是底线。
于思洋小时候性格内向,见了陌生人就躲在父母身后,不敢说话,于谦没有逼着他“外向一点”,也没有指责他“没出息”,而是和白慧明一起想办法。
他们挨家挨户拜访于思洋同学的家长,邀请小朋友们周末来家里玩,还特意准备了孩子们喜欢的零食和玩具,渐渐地,于思洋在熟悉的环境里放松下来,开始主动和同学交流。
![]()
于谦和于思洋
而于谦的“严”,则体现在对孩子习惯的培养上,于思洋小时候不爱运动,于谦就强制他学骑马和冰球。
刚开始,于思洋哭闹着不愿意去冰场,于谦没有妥协,而是陪着他一起早起,“你不想去可以,但答应好的事不能半途而废。”
就这样坚持了半年,于思洋不仅爱上了冰球,还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
于思洋
但于谦从不会把“严”用在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上,当于思洋说“爸爸,我喜欢数学,想找老师补课”时,于谦立马托人联系了北京某重点中学的退休数学教师,每周上门两次辅导。
在他的教育里,从没有“你应该怎么样”,只有“你想怎么样,爸爸帮你”,而这种张弛有度的教育,恰恰是郭德纲最缺失的。
![]()
于思洋和白慧明
郭德纲的“挫折式教育”
和于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郭德纲的“挫折式教育”,可这份“挫折”,早已超出了“严”的范畴,成了对孩子自主意识的控制和摧毁。
郭麒麟小时候不爱吃青菜,郭德纲的处理方式简单又粗暴,他把一碗青菜端到楼梯间,让郭麒麟“哭着也要吃完”。
但这种方式没有让郭麒麟爱上吃青菜,反而让他对“吃饭”这件事产生了阴影。
不仅如此,郭德纲对郭麒麟人生选择的干预也令人无奈。
![]()
郭德纲和郭麒麟
郭麒麟曾不止一次说过,自己想考大学,想当一名设计师,可每次他提起这些想法,郭德纲都会反驳,他每天都在郭麒麟耳边“吹风”,直到15岁的郭麒麟被迫妥协,放弃了学业。
退学后,郭麒麟的“委屈”并没有结束,他在德云社当学徒时,规矩比师兄弟还多,每天要凌晨5点起床背段子,错一个字就要重背。
登台表演时,只要观众反应不好,下来就会被郭德纲当众痛骂,有一次,郭麒麟因为紧张忘词,郭德纲当着所有弟子的面痛斥,一点情分和面子都不给他。
![]()
郭德纲 郭麒麟
在生活上,郭麒麟更是没有一点“少班主”的待遇,他曾在《拜托了冰箱》里透露,自己在家没有单独的房间,只能睡在客厅的沙发床,东西都放在一个小柜子里。
后来郭德纲在节目里说“要把德云社交给郭麒麟”,可实际上,他只提过“把法人转给郭麒麟”,却绝口不提股权的事。
明眼人都知道,这不是“放权”,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控制,郭麒麟名义上是“少班主”,却没有真正的决策权。
![]()
报道画面
而郭麒麟能在影视圈成功,靠的不是郭德纲的教育,而是他自己的韧性。
他在《赘婿》片场,为了一个眼神、一句台词,反复和导演沟通,经常加班到深夜,参加综艺时,他永远礼貌周到,主动帮前辈端茶倒水,从不说一句抱怨的话。
可即便如此,提起学历,他还是会说“挺遗憾的,没体验过大学的生活,没和同学一起逃过课、泡过图书馆。”
![]()
郭麒麟
郭德纲总说“挫折能让人成长”,可他忘了,真正的成长需要尊重和支持,不是打压和控制。
郭麒麟的“成功”,是他自己扛过了所有伤害后的“幸存者偏差”,不是“挫折式教育”的功劳。
![]()
郭麒麟和郭德纲
结语
这两种教育,两种人生,其实戳破了一个扎心却真实的教育真相,教育从来不是“把孩子打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帮孩子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人”。
对我们普通家庭来说,或许没有于谦的资源,也没有郭德纲的名气,但我们可以学于谦的“教育心态”,不把孩子当“继承人”,不逼孩子走自己的路。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人生的“续集”,让他们从容地选择自己的路,笑着走向自己的未来,才是为人父母最该做的事。
信息来源:于谦个人账号 2024-08-17
![]()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