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夏日,新疆喀什岳普湖县涌动着法治宣传的热潮。河北大学暑期实践团队的两位成员回到新疆,两人此行一方面是为了推广普通话,帮助乡亲们更好地与外界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旨在进行普法宣传,提高乡亲们的法治意识,助力乡村发展。
8月4日,托格拉吾斯塘村的活动室里座无虚席,五百余名青壮年劳动者早早到场,期待着这场专门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劳动宣传小课堂。课堂上,则巴古丽·玉苏普结合当地劳动者常遇到的合同纠纷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致讲解签订劳动合同的关键要点。她特意拿出双语版劳动合同范本,逐条款解释试用期规定、工资支付时间、社会保险缴纳等核心内容,并叮嘱道:“大家签合同前一定要看清楚工作内容和劳动报酬,遇到模糊不清的条款,千万别轻易签字,要及时向村里或相关部门咨询。” 夏伊代姆·阿力木则帮助劳动者学习面试时常用的普通话。考虑到不少村民因普通话不流利,在求职中错失机会,她现场示范面试常用对话,从自我介绍到工作经历描述,耐心帮助大家纠正发音和表达逻辑。她还邀请村民上台模拟面试,帮助大家克服语言障碍,增强求职信心。现场的乡亲们和两位同学互动热烈,一声声的问答使得课堂氛围热烈而充实。
8月5日,两位同学还参与了新疆喀什岳普湖县融媒体中心返乡大学生实践视频的拍摄。镜头里,夏伊代姆·阿力木带着观众走进家乡的田间地头、特色商铺,娓娓道来岳普湖县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曾经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老旧的土坯房升级为整齐漂亮的安居房,特色林果产业借助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在介绍家乡文旅资源时,她特意融入法律知识,“大家在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时,要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诚信经营才能留住客人。” 这段视频最终发布在岳普湖县官媒“岳普湖零距离”上,不仅让更多人看到了家乡的新面貌,更将法治理念以轻松活泼的方式传递给乡亲们。不少村民留言表示,通过视频既了解了家乡的发展,又学到了实用法律知识,收获满满。
从劳动课堂的精准普法,到视频里的趣味宣传,河北大学胡杨同声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普法为民”的初心。他们以专业为笔,以热情为墨,在新疆大地上书写着法治宣传的青春篇章,让法治之花在基层沃土中深深扎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
作者:吾仁·俄塔娜
来源:胡杨法治·同声计划团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