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带娃去哪儿玩,大概是每个家长一到夏天就犯愁的事儿。有人忙着给娃报补习班,有人扎堆往热门景区挤,排队两小时拍照五分钟,回头只剩一身疲惫。可安徽阜阳有对夫妻,偏不走寻常路,带着两个娃,骑着两辆电瓶车,愣是从老家一路跑到了成都,两千多公里路,骑了17天,路上还穿过了不少城市和山区,一家子镜头里笑得特灿烂,这事儿一传开,网上直接炸开了锅。
这对夫妻姓王,打从上大学起就爱骑自行车到处逛,有了孩子后,就琢磨着带娃用这种方式看看世界。今年7月20号,他们从阜阳出发,8月5号到的成都,算下来每天差不多要跑一百多公里。别小瞧这电瓶车,续航也就八九十公里,为了能顺利赶路,他们备了快充充电器,晚上住酒店就用原装充电器慢慢充,中午找地方吃饭时,就给电瓶车“喂”快充,三四个小时能多跑60公里,算是把充电时间拿捏得死死的。不过这趟路也没那么顺,夏天天儿热,加上有些路段全是山路,电瓶车都扛不住,遇到陡坡,电机直接“罢工”进入过热保护模式,一家子只能下来推车走,想想那画面,大人累得够呛,俩娃倒不觉得苦,眼睛盯着路边的风景,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这么干了,从2020年第一次带着娃骑电瓶车去舟山短途游开始,每年暑假都要规划一条新路线,这些年去过广州、内蒙古、哈尔滨,最远的一趟跑了三千公里,最近的也有一千公里,算下来,这已经是第五年用电瓶车带娃跨省旅行了。接下来,他们还打算骑着电瓶车去云南、走川藏线,再去新疆转转,妥妥把电瓶车开出了“越野车”的气势。
这事儿一传到网上,网友们的评论简直比这趟旅行还热闹。有人直接竖起大拇指,“这爸妈也太酷了吧!别人家带娃出门恨不得把家搬上,他们倒好,两辆电瓶车就搞定,既省钱又能看风景,比那些扎堆去网红景点人挤人的强多了”;还有人羡慕俩娃的经历,“我小时候暑假要么在家写作业,要么被送去奶奶家,别说跨省旅行了,出市都难,这俩孩子从小就能跟着爸妈看不同的风景,长大肯定比同龄人眼界宽”。
不过也有网友操碎了心,担心孩子身体扛不住,“夏天那么热,路上太阳晒着,万一中暑了咋办?而且山路那么难走,推车的时候万一有危险咋办?还是得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还有人纠结充电问题,“虽然备了快充,但路上万一找不到能充电的地方,岂不是要被困在半路?尤其是偏远山区,万一手机没信号,想求助都难,想想都觉得揪心”。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网友开启了“调侃模式”,有人说“这电瓶车质量也太好了吧,跑两千多公里还没坏,厂家是不是该找他们代言?”;还有人替电瓶车“打抱不平”:“别的'伙伴’天天在小区里转圈悠闲,这主人直接让跨省‘出差’,虽飒但也累啊。”;“年年跟着主人跑,也真长见识了,也说明咱'身强体壮’。”还有网友开玩笑,“建议这对夫妻出个《电瓶车跨省旅行攻略》,从充电技巧到避坑指南,肯定比很多旅游博主的攻略实用,毕竟是实战经验啊”。
不过也有网友提出不同看法,“虽然这种方式很特别,但不是所有家庭都适合,得有足够的时间,家长还得有丰富的户外经验,不然带着孩子在路上遇到突发情况,根本应对不过来,还是得根据自家情况来,不能盲目跟风”;还有人担心影响孩子学习,“暑假虽然是假期,但也得安排时间写作业、复习功课吧,这17天全在路上,回来不得赶作业赶到半夜?”,底下立马有网友反驳,“人家在路上能看到不同的风土人情,学到的东西比书本上的生动多了,这也是一种学习啊”。
看这一家子的旅行,其实最打动人的不是两千多公里的距离,也不是骑着电瓶车跨省的新奇,而是他们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让孩子亲身体验世界。现在很多家长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报最贵的补习班,买最贵的玩具,却忘了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可能是和父母一起经历的那些“接地气”的瞬间。路上的陡坡、炎热的天气,对孩子来说不是苦,而是独特的生活体验;看到的风景、遇到的人和事,会比书本上的文字更深刻地留在他们心里。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比起让孩子记住课本上的“长江”“山脉”,不如带他们亲眼看看江水的奔流、山路的蜿蜒,这种亲身经历的美好,会成为孩子成长中最珍贵的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