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将带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聆听50年来中国医疗队在摩洛哥救死扶伤的动人篇章。第八期特邀嘉宾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王国民同志。作为第32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塔扎分队队长,他的经历是中外友好的生动见证。下面,让我们一同聆听他的讲述,感受跨越山海的无私大爱。
医者大爱,在摩洛哥绽放
33年前,中山医院响应国家卫生部号召,首次组建14人的中国医疗队远赴摩洛哥塔扎依本努·巴加医院。这支由我担任队长的队伍,在北非山区艰苦环境下坚守两年,以精湛医术救治病患,用仁心仁术书写国际主义情怀。1993年4月归国前,驻地民众自发送来成群结队的感谢队伍,男女老少依依惜别之情令人动容。
医疗援助的初心
摩洛哥位于非洲的西北部,距离上海一万多公里。我们这支医疗队有12名医生,包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麻醉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和针灸科的医生,还有翻译和厨师各1名。我是这支医疗队的队长。我们来到摩洛哥当一名援外医生,大家的思想是纯粹的:白求恩大夫是我们的学习楷模,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性都是模范,我们要成为中国式白求恩大夫;祖国和人民的委托,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摩洛哥人民服务;党和国家号召,派遣中国医生援助非洲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援助,中国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中国援外医疗卫生事业步入发展合作新阶段,不仅提供医疗技术和服务,还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现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大国的责任,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播撒医者仁心
塔扎依本努·巴加医院地处摩洛哥西部,四周群山环抱,南面紧挨撒哈拉沙漠。医院建于1956年,设门诊、急诊和住院病房等,有196张床位。1981年上海市开始在这个点派遣中国医疗队,我们是第六批中国医疗队。医疗队几乎承担了医院的日常医疗工作,包括内外科、妇产科的门诊、急诊和住院病人,以及眼科、耳鼻喉科和针灸科的专科医疗工作。医疗队医生常常连着48小时值班,针灸医生每天接待病人在100-200人,高峰时治疗超过300人。两年内,医疗队共诊治门急诊病人173,000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00例左右,收治住院病人9300多人,施行手术达4700余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工作是在气候炎热、缺水少电,以及缺乏药物和器械、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完成的。医院药房几乎没有抗菌药物,只有储备少量麻醉药物、生理盐水、酒精、纱布等,外科手术需要用的皮肤消毒药、外科手套、胶布等,以及所有抗菌药物都是医生开处方去医药商店购买,然后交给医生使用。医疗队初来乍到时,摩洛哥医生护士给病人清创、换药操作都不戴口罩、外科手套,后来经过我们的培训和实践才逐步改正。在医疗条件简单,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医疗队除了完成各种日常的手术,还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做了肝破裂、肝包囊虫、膀胱癌、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腹膜外剖宫、眼眶内巨大恶性肿瘤、电击伤以及各种复合伤等难度较大的手术,还有20多项首创当地医院未曾开展的手术和治疗方法。
七八月份的天气十分炎热。有一天,救护车从山里送来一个12岁的小男孩,他不幸被驴踢了右上腹,过后就脸色苍白,不省人事。我和普外科沈医生面诊病孩后,认为可能驴踢伤了小男孩的肝脏,引起肝破裂、大出血,发生休克。于是决定先纠正休克,并将病孩送入手术室,准备剖腹探查,给病孩实施抢救。当我们打开病孩的腹腔,见满腔血液和凝血块,探查后很快明确肝脏破裂的位置,裂口长约20厘米,深达约8厘米。我们一边加快输血,一边抓紧缝合止血。可是,这时医院突然发生停电,手术室里一片漆黑,手术弧影灯熄灭,电风扇停止转动,医生护士都十分紧张,台下护士赶紧拿来手电筒照明,还准备启动汽油灯。手术医生真是急死人,汗珠直冒,大约10分钟才通电,经过共同努力,手术完成了,病孩血压恢复正常。回病房后康复,痊愈出院。中国医生来到摩洛哥第一次在这种困难的、危险的情景下手术,并取得了成功。摩洛哥医生、护士和病孩父母望着男孩逐渐恢复红润的脸庞,向中国医生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医生救了这个孩子的生命,中国医生好!
绽放中摩友谊之花
针灸在当地受到百姓青睐,小小银针被誉为“神针”。针灸门诊天天门庭若市,尤其是在集市的日子,更是人涌如潮。病人有的骑毛驴、有的赶大车,从塔扎山城的四面八方赶来针灸,甚至邻省、邻国(阿尔及利亚)的病人也慕名而来。中国医生忙得不可开交,有时连吃饭时间都被占用。中国医生应用电针、耳针、水针、火罐、艾灸等方法,治疗聋哑、遗尿、落枕、腰扭伤等,都获得良好的疗效。一位17岁患聋哑的女孩,经过3个月的针灸治疗,终于能开口说话。针灸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相互配合用针刺麻醉,使得外科医生顺利完成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这些事例在摩洛哥百姓中传为奇闻。不仅如此,塔扎省省长、当地其他官员曾邀请中国医生出诊,上门为他们或者家属诊治,还介绍摩洛哥王国政府高级官员、王室成员进行中国针灸治疗。针灸是古代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方面,在这里针灸又架起一座建立中摩友谊的桥梁。
中国医疗队还担当起中国人民与摩洛哥人民之间的友好使者。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国庆节,我们都举行中国医疗队招待会,医疗队员满怀爱国之心,群策群力,将住地布置一新,节日气氛浓浓的。邀请40多位卫生厅官员、医院院长、经济总监、科主任、护士长,还有其他的摩洛哥朋友等,招待会开得既隆重,又热烈。招待会展览了从国内海运来的援助物品,包括药物、器械和设备;制作了美味的中国菜肴、月饼、汤圆,给摩洛哥客人留下深刻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美好印象,绽放中摩友谊之花。塔扎省省长曾夸奖中国医生高超的技术、崇高的医德,远离亲人和孩子,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成功地治疗了大量的病人,抢救了许多疑难垂危的病人生命,为摩洛哥人民做了大好事。省长在得知医疗队将要回国时,他特意邀请全体队员到他家里做客。那年春节,塔扎省卫生厅厅长特地到中国医疗队住地祝贺节日快乐,并送上一只特大的蛋糕。
在两年多的时光里,我们同心协力,携手走过了充满挑战的征程。面对语言障碍、通讯交通不便、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始终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医疗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获得大队部的表扬,并荣幸地受到中国政府代表团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央电视台摄制组还专程前来实地拍摄,制作了专题报道片。回国后,医疗队荣获上海市卫生局和国家卫生部的表彰,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更多阅读☞
投稿提示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