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追问daily | 约九成中老年孤独症患者未被确诊;贫富差距延伸至运动场,约八成底层青少年放弃体育运动

0
分享至


脑科学动态

贫富差距延伸至运动场:挪威研究发现八成底层青少年放弃体育

约九成中老年孤独症成年人未被确诊

初为人父的大脑对自家婴儿反应更强

人类海马体综合分子图谱揭示细胞亚型与空间组织

γ波段同步决定了神经信息的传递效率

额颞叶痴呆患者的高犯罪风险及其神经根源

慢性压力驱使颅骨免疫细胞进入大脑保护层

首个跨17种人体组织的DNA甲基化衰老图谱

AI行业动态

5000万美元追问孤独症真相:诊断激增背后是环境还是遗传?

超低频神经调控获FDA批准开展临床,慢性背痛治疗迎来新突破

OpenAI“星际之门”进军印度,奥特曼全球算力野心浮现

AI驱动科学

Nature:全球首款全频6G芯片问世,数据传输速率超100 Gbps

新型柔性触觉界面无缝连接虚拟与现实

人工智能评估新标准:从可重复性到可替代性的六级框架

DeepSeek公开V3/R1大模型训练细节

AI副驾驶助力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瘫痪患者操作效率提升近4倍

微软rStar2-Agent在数学推理上超越DeepSeek-R1

科学大语言模型全景:从数据基础到智能体前沿

脑科学动态

贫富差距延伸至运动场:挪威研究发现八成底层青少年放弃体育

为何大量青少年在青春期放弃运动,尤其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不同运动项目又如何影响他们的幸福感?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来自阿格德大学的 Erik Grasaas 与挪威北极大学的 Øyvind Sandbakk 分析了挪威全国性的青年调查数据,揭示了体育参与率与社会阶级之间的巨大鸿沟,并详细阐述了不同运动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具体影响。

该研究基于挪威青年数据调查,分析了超过26,000名参与18种不同运动的青少年数据,并与超10万人的全国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社会经济地位是决定青少年是否坚持运动的关键因素,来自社会最底层家庭的青少年退出率高达80%,高昂的运动开销是主要障碍之一。研究同时发现,参与体育运动普遍能提升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特别是对于女孩而言,这种积极影响尤为突出。有趣的是,不同项目效果各异:越野滑雪的参与者在学校满意度、体力活动水平和身体疼痛感等指标上表现最佳;而所有受访者中,从事赛车运动的男孩对生活的满意度最高。然而,研究也提示,当男孩参与传统上被视为女性主导的运动(如舞蹈、骑马)时,其生活质量反而可能低于平均水平。研究呼吁社会打破经济壁垒,让所有青少年都能享受运动带来的身心益处。研究发表在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上。

阅读更多:

Grasaas, Erik, and Øyvind Sandbakk. “Life Satisfaction across Sports Disciplines and Sports Categories among Norwegian Adolescents: Comparisons to National Data.”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vol. 16, June 2025. Frontiers,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5.1577326

约九成中老年孤独症成年人未被确诊

老年孤独症群体的需求长期被科学界忽视,导致其面临的挑战不为人知。伦敦国王学院的 Gavin Stewart 和 Francesca Happé 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叙述性综述,系统性地评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揭示了英国中老年孤独症群体中惊人的未确诊率及其带来的严峻健康后果。

该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全面回顾与综合,并重新分析了英国的医疗记录数据,描绘出了一幅令人担忧的图景。研究估计,在英国40-59岁的孤独症成年人中,有高达89%的人从未得到诊断,而在60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比例更是攀升至97%。这种“隐形”状态使他们无法获得必要的支持。数据显示,与同龄非孤独症人群相比,中老年孤独症患者面临几乎所有身心健康问题的更高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和焦虑症。更令人警惕的是,具有高度孤独症特征的老年人出现自杀意念的可能性是非孤独症人群的六倍,而患上早发性痴呆症的风险也高出四倍。此外,他们在就业、社交和获得适宜的医疗服务方面也困难重重。研究呼吁社会必须采取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策略,加强对老年孤独症患者的研究与支持。研究发表在 Annual Review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上。

阅读更多:

Stewart, Gavin R., and Francesca Happé. Aging Across the Autism Spectrum. Aug. 2025. www.annualreviews.org,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devpsych-111323-090813

初为人父的大脑对自家婴儿反应更强

父亲的大脑是如何适应为人父母的新角色的?为了厘清其大脑对自家婴儿的反应是否独特,来自南加州大学的 Philip Newsome, Anthony G. Vaccaro, Darby E. Saxbe 等研究人员,利用神经影像技术揭示了新手父亲大脑活动的奥秘,发现特定脑区的活动强度不仅能区分“自家”和“别人家”的孩子,还与父亲的育儿压力和亲子关系质量紧密相关。

研究团队对32名新手父亲进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让他们观看自己婴儿、陌生婴儿以及自己伴侣的视频。结果清晰地显示,当父亲看到自己孩子时,大脑中负责心智化(mentalizing,即理解他人意图和情绪的能力)、社会认知和奖赏处理的关键区域,如楔前叶和后扣带回,表现出比观看陌生婴儿或自己伴侣时更强的激活。这表明父亲的大脑对自己的后代有高度特异性的神经响应。更重要的是,这种大脑活动的个体差异与父亲的育儿体验直接相关:在楔前叶/后扣带回区域反应更强的父亲,通常报告了更强的亲子联结和更低的育儿压力。这一发现表明,这些皮质中线区域的神经活动,可能是衡量新手父亲适应新角色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研究发表在 Human Brain Mapping 上。

阅读更多:

Newsome, Philip, et al. My Baby Versus the World: Fathers’ Neural Processing of Own‐Infant, Unfamiliar‐Infant, and Romantic Partner Stimuli. onlinelibrary.wiley.com, https://doi.org/10.1002/hbm.70324. Accessed 2 Sept. 2025

人类海马体综合分子图谱揭示细胞亚型与空间组织

大脑海马体如何支持记忆和情绪等复杂功能,其微观结构一直是未解之谜。为解决这一问题,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利伯脑发育研究所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 Jaqueline R. Thompson, Erik D. Nelson 及其同事,成功绘制出首个全面的人类海马体分子图谱,精确展示了各类细胞的空间位置。


在人类 HPC 中生成配对 snRNA-seq 和 SRT 数据的实验设计。Credit: Nature Neuroscience (2025).

研究团队利用单核RNA测序来识别海马体中所有细胞的精确亚型。随后,在相邻的组织切片上,他们采用空间分辨转录组学,捕捉到了基因活动的“地理信息”。通过非负矩阵分解(NMF)等先进计算方法,研究人员将这两种数据完美融合,如同为海马体创建了一张高清的“细胞导航地图”。这张图谱不仅详细标注了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等不同细胞类型的精确位置,还揭示了它们在下托(subiculum)等关键脑区的特定聚集模式。这项研究为理解海马体的复杂回路和功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分子层面的视角。研究发表在 Nature Neuroscience 上。

阅读更多:

Thompson, Jacqueline R., et al. “An Integrated Single-Nucleus and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Atlas Reveals the Molecular Landscape of the Human Hippocampus.” Nature Neuroscience, July 2025, pp. 1–15. www.nature.com, 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5-02022-0

γ波段同步决定了神经信息的传递效率

大脑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重点,例如在派对中只听一个人的声音?德国不来梅大学的 Eric Drebitz, Lukas-Paul Rausch 和 Andreas K. Kreiter 团队,通过实验因果性地证明,神经信号能否被处理,关键在于其到达下游神经元的时机是否精准,且必须与接收神经元的内在节律同步。


皮层内微刺激 (ICM)、皮层内记录和行为任务范式示意图。Credit: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研究团队让恒河猴执行一项复杂的视觉注意力任务,并利用皮层内微刺激(intracortical microstimulation)技术,在视觉皮层V2区(视觉通路的早期区域)人为制造短暂的、与任务无关的“干扰”神经信号。同时,他们记录了下游V4区神经元的活动。V4区的神经元活动存在一种约30-90赫兹的快速节律性振荡,即γ波段活动,这创造了一个持续仅几毫秒的“接收窗口”。实验结果清晰地表明,只有当来自V2区的“干扰”信号精准地在这个短暂的接收窗口内到达V4区时,它才能成功影响V4神经元的活动,并进而干扰猴子的行为,导致其反应变慢、失误增多。若信号早到或晚到,则会被完全忽略,不产生任何影响。这一发现为“神经信号的时间同步是信息处理的关键”这一理论提供了直接的因果证据,揭示了大脑筛选信息的根本机制。研究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阅读更多:

Drebitz, Eric, et al. “Gamma-Band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eurons in the Visual Cortex Is Causal for Effec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Behavior.”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 16, no. 1, Aug. 2025, p. 7380. www.nature.com,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2732-8

额颞叶痴呆患者的高犯罪风险及其神经根源

中年人首次出现反常的违法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信号。为了系统探究痴呆症与犯罪行为的关联,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的Matthias L. Schroeter, Marija Žuvela和Lena Szabo团队进行了一项大规模荟萃分析,首次定量揭示了不同类型痴呆症患者出现犯罪风险行为的概率,并指出这可能是疾病的早期征兆。


有犯罪行为的人颞叶萎缩程度更严重。Credit: MPI CBS

该研究是一项荟萃分析,系统梳理了14项相关研究,数据覆盖超过23万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参与者。结果清晰地显示,犯罪风险行为的患病率在不同痴呆症亚型中差异巨大。在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患者中,这一比例超过50%,远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的10%和帕金森综合征的不到10%。研究还发现一个重要规律:这类行为在痴呆症的早期阶段比普通人群更常见,但随着病情加重则会下降。此外,性别差异显著,确诊后,患有额颞叶痴呆的男性出现犯罪风险行为的频率是女性的四倍,而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这一差距更是高达七倍。另一项研究揭示了其神经基础,即这些行为与大脑颞叶的萎缩有关,导致了脱抑制(disinhibition,指大脑调节冲动与情绪、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下降)现象。研究人员强调,大多数行为为轻微违法,但该发现对于痴呆症的早期诊断和法律系统的适应性调整至关重要。研究发表在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上。

阅读更多:

Schroeter, Matthias L., et al. “Criminal Minds in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vol. 15, no. 1, Aug. 2025, p. 324. www.nature.com,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5-03523-z

慢性压力驱使颅骨免疫细胞进入大脑保护层

慢性炎症与抑郁症关系密切,但具体机制不明。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Stacey L. Kigar、Mary-Ellen Lynall及其同事,通过小鼠实验发现,慢性压力会促使颅骨骨髓中的一类免疫细胞直接进入大脑的保护膜层,进而引发类似抑郁的行为症状,揭示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的一条全新神经免疫通路。


慢性而非急性应激如何导致脑膜环境失调的模型。Credit: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研究团队利用慢性社交挫败模型,让小鼠长期处于社会压力环境中,以诱发抑郁样行为。研究发现,在这种慢性压力下,小鼠大脑保护层——脑膜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进一步的溯源分析证实,这些免疫细胞并非来自全身的血液循环,而是通过血管通道,直接从颅骨的骨髓“就近”迁移而来。这种脑膜中性粒细胞的积聚与小鼠表现出的抑郁行为显著相关。为探究其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对这些细胞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一种名为I型干扰素的免疫信号通路被异常激活。关键的是,当研究团队通过干预手段阻断这条信号通路后,不仅脑膜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小鼠的抑郁样行为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研究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阅读更多:

Kigar, Stacey L., et al. “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 Induces Meningeal Neutrophilia via Type I Interferon Signaling in Male Mi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 16, no. 1, Sept. 2025, p. 8153. www.nature.com,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2840-5

首个跨17种人体组织的DNA甲基化衰老图谱

衰老的分子机制是否在全身同步发生?以往研究多局限于血液,限制了我们对全身衰老的理解。由NIR EYNON及其同事领导的国际团队,通过对17种人类组织的15,000多份样本进行荟萃分析,构建了迄今最全面的DNA甲基化衰老图谱,揭示了哪些衰老特征是全身共享的,哪些则是特定器官独有的。

研究团队整合了海量公开数据,系统分析了与年龄相关的三类表观遗传标记。除了传统的差异甲基化位点(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positions, DMPs,即随年龄稳定升高或降低的甲基化位点),他们还考察了可变甲基化位点(variably methylated positions, VMPs,即随年龄增加个体间差异变大的位点)和香农熵。分析发现,存在一个由PCDHGA1、MEST等基因驱动的脆弱基因网络,它会加速全身的衰老进程,并且难以通过有益干预逆转。其中,PCDHGA1基因被确定为一个核心的跨组织衰老驱动因子。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与NAD⁺补救代谢(NAD⁺ salvage metabolism)相关的“弹性”基因网络,该网络在衰老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这为当前热门的NAD⁺补充剂抗衰老策略提供了坚实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阅读更多:

EYNON, NIR, et al. “DNA Methylation Ageing Atlas Across 17 Human Tissues.” Research Square, 7 Aug. 2025. Research Square, https://doi.org/10.21203/rs.3.rs-7184037/v1

AI 行业动态

5000万美元追问孤独症真相:诊断激增背后是环境还是遗传?

近年来,孤独症诊断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援引数据称,美国8岁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从2000年的1/150增至2022年的1/31,并将其归咎于“环境毒素”。为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2025年5月启动了一项投资5000万美元的“孤独症数据科学倡议”(Autism Data Science Initiative, ADSI),旨在深入研究孤独症的成因。

然而,许多研究人员对此倡议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该计划忽视了数十年来的现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表明诊断标准变化、公众意识提升及服务普及才是诊断率上升的主因。例如,1990年代《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修订拓宽了诊断范围,将阿斯伯格综合征等纳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2015年一项丹麦研究显示,60%的患病率增长可归因于诊断标准调整和报告制度完善。此外,教育压力和社会偏见减少也推动了诊断数量的增加。

遗传因素被证实是孤独症的主要风险来源,2019年一项跨国研究估计其遗传力高达80%,而环境因素(如孕期感染或空气污染)的影响较小且缺乏一致性证据。研究人员担忧ADSI可能被用于宣扬已被驳斥的疫苗致孤独症观点。与此同时,全球孤独症研究资金在2025年缩减了6200万美元,且患者群体更优先关注支持性研究而非病因探索,这使未来研究方向充满不确定性。

阅读更多: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2636-1

超低频神经调控获FDA批准开展临床研究,慢性背痛治疗迎来新突破

近日,总部位于加州圣马特奥的Presidio Medical宣布获得美国FDA的IDE批准,将启动一项关键性全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FULFILL Study,用于验证其超低频(Ultra Low Frequency, ULF™)神经调控平台在治疗慢性伤害性下背痛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这一进展标志着慢性背痛治疗领域可能迎来新的非药物干预手段。

Presidio Medical的ULF™平台采用了一种区别于传统脊髓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的新思路。该技术通过植入硬膜外电极,以超低频脉冲干预局部神经元活动,旨在降低异常的神经反应性,从而缓解疼痛信号的传递。早期临床试验结果由澳大利亚的Marc Russo医生团队公布,显示多例患者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尽管具体数据尚未在公开期刊发表,但结果被认为非常鼓舞。

此次FDA批准意味着Presidio能够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开展更大规模的关键性临床试验,以获取注册所需的核心循证证据。同时,公司任命资深生命科学财务专家Dimas Jiménez为首席财务官,其丰富的投融资经验将助力技术的临床转化和商业化。从行业视角看,ULF™平台不仅可能拓展至其他难治性慢性疼痛或异常神经兴奋疾病,还为脑机接口技术在治疗神经疾病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方向。

阅读更多: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612185017/en/Presidio-Medical-Receives-IDE-Approval-for-Ultra-Low-Frequency-ULF-Neuromodulation-Clinical-Study-and-Appoints-Dimas-Jimnez-as-Chief-Financial-Officer

OpenAI“星际之门”进军印度,奥特曼全球算力野心浮现

OpenAI正加速其全球算力布局,计划在印度建设容量至少1吉瓦(GW)的大型数据中心。这标志着其雄心勃勃的“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首次大规模进入亚洲市场。该项目由OpenAI、软银、甲骨文和阿布扎比MGX基金共同投资,旨在四年内投入5000亿美元建设专供OpenAI使用的超级数据中心集群。印度之所以成为关键目标,不仅因其庞大的用户增长潜力,还因OpenAI已为其推出低价特供服务ChatGPT Go,以吸引当地用户。研究人员Sam Altman虽淡出日常管理,却亲自推动此类全球合作,预计本月访问印度期间宣布这一计划。

“星际之门”项目已在美国、中东和欧洲多地启动。美国德克萨斯州Abilene园区由甲骨文主导开发,总算力容量达1.2吉瓦;阿联酋项目与当地企业G42合作,总规划5吉瓦;挪威项目则采用可再生能源,远期目标0.52吉瓦。这些举措旨在为OpenAI训练更强大模型(如GPT-6)提供算力保障,并减少对单一地区的依赖。印度项目是OpenAI亚洲战略的核心一环,其他潜在布局包括日本和韩国,显示出其全球扩张的坚定意图。

印度市场对OpenAI具有战略意义。其ChatGPT活跃用户数已居全球第二,且在多语言应用和企业级需求方面潜力巨大。研究人员Sam Altman称赞印度市场“增长令人难以置信”,并强调本地化的重要性,例如GPT-5已支持12种印度本地语言。通过建设数据中心和研发团队,OpenAI希望进一步提升产品在印度的性能与用户体验,巩固其全球AI领导地位。

阅读更多: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9-01/openai-plans-india-data-center-in-major-stargate-expansion

AI 驱动科学

Nature:全球首款全频6G芯片问世,数据传输速率超100 Gbps

由北京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的Zihan Tao、Xingjun Wang等人领导的团队基于薄膜铌酸锂(TFLN)光子平台,开发出全球首款全频6G芯片,实现了超宽带、可重构的无线通信。


多频段无线通信成果。Credit: Nature (2025).

该研究的核心突破在于利用薄膜铌酸锂(thin-film lithium niobate,简称TFLN)材料的卓越光电特性,将以往需要多个独立、庞大设备才能实现的功能,单片集成到一块指甲盖大小(11 x 1.7毫米)的芯片上。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一种光子学方案,通过片上集成的宽带可调谐光电振荡器,生成了覆盖从微波到太赫兹波段(0.5 GHz至115 GHz)的超稳定、高质量无线信号。该芯片不仅能生成信号,还能完成基带调制和无线-光子转换等复杂任务。在性能测试中,该系统实现了跨越九个连续频段的端到端高速无线通信,峰值数据速率超过了创纪录的100 Gbps。此外,该芯片具备实时频谱重构能力,可在180微秒内完成6 GHz的频率调谐,使其能智能地适应复杂的电磁环境,实现信道自适应和干扰规避。研究发表在 Nature 上。

阅读更多:

Tao, Zihan, et al. “Ultrabroadband On-Chip Photonics for Full-Spectru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ature, Aug. 2025, pp. 1–8. www.nature.com,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451-8

新型柔性触觉界面无缝连接虚拟与现实

如何摆脱虚拟现实设备笨重的束缚,获得更真实的沉浸体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Carmel Majidi、Beomchan Kang及合作者(韩国科学技术院的Saewoong Oh和汉阳大学的Wei Dawid Wang等)针对现有触觉反馈设备僵硬、笨重的问题,开发了一款轻巧、灵活的指戴式触觉界面,能以近乎无感的方式提供细腻的触觉,无缝连接虚拟与现实世界。


Credit: Pixabay/CC0 Public Domain

这款设备大小如顶针,由柔软的3D打印指套和弹性材料构成,可舒适地贴合于指尖。其核心技术是单个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蛇形执行器,通过精巧设计,该执行器能驱动设备产生11种不同的多向运动,从而模拟出推、拉、点、划等丰富的触觉反馈。为了验证其功能,研究团队进行了三项测试:在虚拟现实场景中,佩戴者能“感觉”到虚拟物体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设备通过不同的敲击模式引导用户将画作挂在墙上,取代了口头指令;在感官增强测试中,蒙住眼睛的用户能根据设备的定向提示,准确找到桌面上的物体,展示了其辅助视障人士的潜力。这项技术因其轻便、多功能和快速响应的特性,为开发更“无感”的人机交互界面开辟了新路径。研究发表在 Nature Electronics 上。

阅读更多:

Kang, Beomchan, et al. “A Flexible Skin-Mounted Haptic Interface for Multimodal Cutaneous Feedback.” Nature Electronics, Sept. 2025, pp. 1–13. www.nature.com,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5-01443-w

人工智能评估新标准:从可重复性到可替代性的六级框架

如何系统评估AI模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与帝国理工学院的Siqi Tian, Alicia Wan Yu Lam, Joseph Jao-Yiu Sung, Wilson Wen Bin Goh等研究者提出了一套六层评估框架,从可重复性到可替代性逐级递进,为AI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清晰的评估路径。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六层评估体系,依次测试AI的可重复性(相同输入下输出是否一致)、可再现性(跨数据集表现)、鲁棒性(抗干扰能力)、刚性(新数据下的功能保持)、可复用性(跨任务迁移)和可替代性(完全取代现有流程)。通过三个案例验证框架实用性:单细胞组学大模型scGPT在3300万细胞数据上表现出优秀的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但鲁棒性待加强;医学大模型MedFound在八个专科中接近医生诊断水平,但长期稳定性不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AI(ACCESS试验)将检查完成率从22%提升至100%,但功能单一。该框架为不同应用场景(如科研探索或临床落地)提供了适配的评估标准,并兼具技术性和伦理性价值。研究发表在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上。

阅读更多:

Tian, Siqi, et al. “A Six-Tiered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AI Models from Repeatability to Replaceability.”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vol. 0, no. 0, July 2025. www.cell.com, https://doi.org/10.1016/j.tibtech.2025.07.015

DeepSeek公开V3/R1大模型训练细节,响应AI生成内容标识新规

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大语言模型?在中国网信办新规生效首日,DeepSeek技术团队率先响应政策要求,不仅全面标注AI生成内容,更罕见公开了其6850亿参数大模型V3/R1的训练细节,涵盖数据治理、模型架构到安全防护的全套方案。

研究团队采用分阶段训练策略:预训练阶段(pre-training)使用经过严格过滤的公开网络数据和第三方授权内容,通过自监督学习建立基础语言能力;优化训练阶段(fine-tuning)结合监督微调(SFT)和强化学习(RL),利用人工构造的问答数据提升任务性能。为应对大模型核心挑战——幻觉,团队开发了包含检索增强生成(RAG)在内的多维度解决方案,并通过红队测试持续优化安全性。数据治理方面,建立自动化过滤(去除暴力/偏见内容)+人工审核的双重机制,对可能包含的个人信息实施加密和匿名化处理。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型以MIT协议完全开源,包括6850亿参数权重和推理工具。

阅读更多:

https://cdn.deepseek.com/policies/zh-CN/model-algorithm-disclosure.html

AI副驾驶助力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瘫痪患者操作效率提升近4倍

如何让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达到实用水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工程与计算实验室的Jonathan C. Kao和Johannes Y. Lee团队开发出创新解决方案:通过AI作为"副驾驶"与用户协作,在完全非侵入的情况下,使瘫痪患者的操作效率提升近4倍,首次实现复杂物体操控任务。


一名参与者利用 AI-BCI 系统,在 AI 和机械臂的协助下,成功完成了“拾取放置”任务,移动了四个积木。Credit: Johannes Lee, Jonathan Kao, Neur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ation Lab/UCLA

研究团队首先开发了混合自适应解码算法,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类似ReFIT的卡尔曼滤波器,精确解码脑电图信号。随后设计了两套AI副驾驶系统:一套用于光标控制,另一套用于机械臂操作。系统通过计算机视觉而非眼动追踪来解读用户意图,实现了真正的意图解码。在四名参与者(包括一名腰部以下瘫痪患者)的测试中,AI辅助使瘫痪患者的光标控制目标命中率提升3.9倍,并首次完成机械臂"拾取-放置"任务(6.5分钟完成,无辅助时无法完成)。健康参与者的任务效率也显著提高。这种共享自主权设计完全避免了手术植入需求,仅需佩戴EEG头帽,为运动障碍患者提供了安全实用的辅助方案。研究发表在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上。

阅读更多:

Lee, Johannes Y., et al.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Control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pilots.”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Sept. 2025, pp. 1–14. www.nature.com, https://doi.org/10.1038/s42256-025-01090-y

14B打败671B!微软rStar2-Agent在数学推理上超越DeepSeek-R1

如何让小型模型实现超大规模模型的推理能力?微软研究院尚宁、刘逸飞等团队开发出rStar2-Agent-14B,这个仅140亿参数的模型在AIME24数学竞赛中以80.6%准确率击败6710亿参数的DeepSeek-R1,同时响应速度更快。

研究团队通过三项创新实现突破:首先构建了支持4.5万并发调用的高效代码环境(延迟仅0.3秒);其次开发GRPO-RoC算法,该算法通过正确重采样策略(RoC)过滤低质量轨迹,解决了代码工具引入的噪声问题;最后采用分阶段训练方案,从非推理监督微调(SFT)开始,逐步过渡到多阶段强化学习。在仅使用64块MI300X GPU训练一周后,14B参数的模型展现出惊人性能:除在AIME24/AIME25数学竞赛领先外,在科学推理(GPQA-Diamond)和工具使用(BFCL v3)等任务也优于DeepSeek-V3。分析显示,模型能主动利用Python环境反馈优化推理路径,平均响应长度比DeepSeek-R1缩短30%。

阅读更多:

Shang, Ning, et al. “rStar2-Agent: Agentic Reasoning Technical Report.” arXiv:2508.20722, arXiv, 28 Aug. 2025. arXiv.org,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508.20722

科学大语言模型全景:从数据基础到智能体前沿

如何突破科学AI的数据壁垒?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全球24家机构的学者完成迄今最全面的科学大语言模型综述,系统梳理270+数据集和190+评测基准,揭示模型与数据的协同进化规律,为下一代科研智能体奠定理论基础。

研究首次提出科学知识层级模型,将数据分为原始观测(如LIGO引力波时序数据)、符号表示(如化学SMILES字符串)和理论框架(如量子场论公式)三个层级。通过分析四代模型演进发现:迁移学习阶段(2018-2020)的SciBERT等模型仅能处理静态文本;规模扩展阶段(2020-2022)的Galactica(1200亿参数)虽整合4800万篇论文,仍受限于数据异构性。突破出现在智能体科学阶段(2023至今),如Intern-S1模型采用混合专家架构(Mixture-of-Experts,即不同子网络处理不同专业任务),在2.5万亿token训练后,其分子合成预测准确率达89%,较传统方法提升近4成。研究同时揭示关键瓶颈——数学公式等特殊符号需定制嵌入层,而天文观测数据的信噪比差异导致模型误差传播失控。为此提出的动态评测框架ScienceAgentBench已应用于15个学科,可量化评估从文献综述到实验设计的全流程科研能力。

阅读更多:

Hu, Ming, et al. “A Survey of Scientific Large Language Models: From Data Foundations to Agent Frontiers.” arXiv:2508.21148, arXiv, 28 Aug. 2025. arXiv.org,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508.21148

整理|ChatGPT

编辑|丹雀、存源

关于追问nextquestion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旗下科学媒体,旨在以科学追问为纽带,深入探究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相互融合与促进,不断探索科学的边界。如果您有进一步想要讨论的内容,欢迎评论区留言,或后台留言“社群”即可加入社群与我们互动。

关于天桥脑科学研究院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是由陈天桥、雒芊芊夫妇出资10亿美元创建的世界最大私人脑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围绕全球化、跨学科和青年科学家三大重点,支持脑科学研究,造福人类。

Chen Institute与华山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设立了应用神经技术前沿实验室、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前沿实验室;与加州理工学院合作成立了加州理工天桥神经科学研究院。

Chen Institute建成了支持脑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生态系统,项目遍布欧美、亚洲和大洋洲,包括、、、科研型临床医生奖励计划、、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3-4惜败!痛失澳门站女单冠军,王曼昱赛后采访如此评价孙颖莎!

3-4惜败!痛失澳门站女单冠军,王曼昱赛后采访如此评价孙颖莎!

田先生篮球
2025-09-14 20:05:07
特朗普特使:如果中国切断对俄罗斯的援助,战争明天就会结束

特朗普特使:如果中国切断对俄罗斯的援助,战争明天就会结束

头条爆料007
2025-09-14 09:04:44
许家印和恒大歌舞团两个私生子的瓜!

许家印和恒大歌舞团两个私生子的瓜!

七叔东山再起
2025-09-13 21:00:31
赛季第5冠!王楚钦4-0横扫雨果,夺得WTT中国澳门站男单冠军

赛季第5冠!王楚钦4-0横扫雨果,夺得WTT中国澳门站男单冠军

直播吧
2025-09-14 20:35:15
罗马尼亚精锐被全歼,俄军撕碎北约“东大门”!欧洲陷入战略误判

罗马尼亚精锐被全歼,俄军撕碎北约“东大门”!欧洲陷入战略误判

纾瑶
2025-09-12 20:06:23
吴京塌房,更多黑料被爆光,网友:这次,真的不忍了!

吴京塌房,更多黑料被爆光,网友:这次,真的不忍了!

犀利强哥
2025-09-14 06:58:42
牛!哈兰德是唯一一个在英超曼市德比3次梅开二度的球员

牛!哈兰德是唯一一个在英超曼市德比3次梅开二度的球员

直播吧
2025-09-15 01:11:16
人民日报:12岁前,请逼孩子养成这5个好习惯,他会感激你一辈子!(家长必读)

人民日报:12岁前,请逼孩子养成这5个好习惯,他会感激你一辈子!(家长必读)

掌门1对1
2025-09-12 12:38:33
回怼清华公知叫兽暴论:“不守规矩才会挨打,讨打必然挨打。”

回怼清华公知叫兽暴论:“不守规矩才会挨打,讨打必然挨打。”

工业科技控
2025-09-13 14:47:38
长安首款固态电池来袭:充电10分钟续航1500km!网友:新能源天花板

长安首款固态电池来袭:充电10分钟续航1500km!网友:新能源天花板

刘旷
2025-09-14 15:21:12
辽宁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李靖作品确定模仿抄袭!被收回相关荣誉

辽宁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李靖作品确定模仿抄袭!被收回相关荣誉

南方都市报
2025-09-14 10:27:06
鸡娃不行就换赛道吧,网传36岁母亲因儿子叛逆难关,抑郁绝望去世

鸡娃不行就换赛道吧,网传36岁母亲因儿子叛逆难关,抑郁绝望去世

眼光很亮
2025-09-14 21:42:52
印尼一倒塌的枯树树干中发现人类骨骸,村长:该树4年前已枯死,推测死者可能被人为塞入树干中

印尼一倒塌的枯树树干中发现人类骨骸,村长:该树4年前已枯死,推测死者可能被人为塞入树干中

鲁中晨报
2025-09-14 15:07:09
68岁的国家一级演员杜源,最近因为应聘保安上了热搜

68岁的国家一级演员杜源,最近因为应聘保安上了热搜

小光侃娱乐
2025-09-12 18:15:08
何时开胡?红军1.16亿新援维尔茨英超踢了4场,现仍0球0助

何时开胡?红军1.16亿新援维尔茨英超踢了4场,现仍0球0助

直播吧
2025-09-14 23:13:11
短短72小时内,以色列连炸6国,中方开始介入,战场转到联合国

短短72小时内,以色列连炸6国,中方开始介入,战场转到联合国

文雅笔墨
2025-09-14 01:52:35
汪小菲脸都要笑眯了!麻六记后厨突然爆火,全靠西贝“反向自证”

汪小菲脸都要笑眯了!麻六记后厨突然爆火,全靠西贝“反向自证”

木子爱娱乐大号
2025-09-13 18:53:39
上海下周初还是热,周四开始要降温了

上海下周初还是热,周四开始要降温了

澎湃新闻
2025-09-14 18:22:27
北约对俄军开火,多架军机被击落,美防长打给中方,董军划下红线

北约对俄军开火,多架军机被击落,美防长打给中方,董军划下红线

漫步独行侠
2025-09-13 23:09:14
钱多有何用?儿子涉毒女儿拾荒流浪,71岁成龙晚年凄凉,无人同情

钱多有何用?儿子涉毒女儿拾荒流浪,71岁成龙晚年凄凉,无人同情

有范又有料
2025-09-09 15:22:11
2025-09-15 01:31:00
追问Nextquestion incentive-icons
追问Nextquestion
科研就是不断探索问题的边界
556文章数 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王毅表态:中国是负责任大国 中方不参与、不策划战争

头条要闻

王毅表态:中国是负责任大国 中方不参与、不策划战争

体育要闻

利物浦1-0绝杀十人伯恩利 萨拉赫95分钟点射

娱乐要闻

花泽香菜官宣离婚 结束与老公5年婚姻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时尚
房产
艺术
亲子
教育

听说现在年轻人的家都“歪七扭八”的?

房产要闻

「世界冠军×人居升阶」白鹅潭CLD封面,实力馥见人生新高度!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星宝语言井喷实操教程:强化物清单制作

教育要闻

重磅:关于新修订职教高考考试大纲和专业技能考试标准的通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