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经介入手术中,无论是处理颅内动脉瘤、狭窄还是急性卒中取栓,我们总需要一条安全、高效的路径将导管和相关器械送达病灶。而这条路径的主动脉弓及其头臂血管开口的形态结构的巨大差异,往往成为手术成功与否的第一道关卡。理解主动脉弓的分型,对新入行的神经介入医生而言,就如同掌握了一张精确的“血管地形导航图”,它能让我们提前预判操作难点,规避风险,显著提升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01 主动脉弓分型:解剖基础与临床常见分型
主动脉弓从升主动脉延续而来,在胸骨角水平转向行为降主动脉。其凸侧向上发出三大分支(由近及远):头臂干(再分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1)常见的三种分型具体如下:
Ⅰ型:主动脉弓顶切线到头臂干起始部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头臂干宽度(图A)。
Ⅱ型:主动脉弓顶切线到头臂干起始部的距离等于2倍头臂干的宽度。
Ⅲ型:主动脉弓顶切线到头臂干起始部的距离等于3倍或以上头臂干宽度。
2)经典牛型弓(图B): 左颈总动脉直接发自头臂干(而非发自主动脉弓)。
3)代偿性牛型弓(图C): 左颈总动脉与头臂干共享一个膨大的共同开口(左颈总动脉并非真正从头臂干发出,但开口非常接近)。
牛型弓变异改变了左颈总动脉的起源和角度,使导管超选左颈总动脉的策略与常规分型不同,常需先将导管送入头臂干,再尝试进入左颈总动脉。
02 主动脉弓分型对血管内治疗的影响
其实主动脉分型对于普通脑血管造影影响不是很大,只要不进一步超选下一级血管,99.9%以上造影都可以经桡动脉入路完成。弓型主要影响血管内治疗通路的建立:
I型弓:是我们术者最喜欢的弓型,经股经桡往往都是比较方便的;
Ⅱ型弓:经桡动脉入路行左侧血管内通路建立稍困难,股动脉对于右侧血管内治疗稍有困难,但基本上都可以顺利完成;
Ⅲ型弓:经股动脉路径处理右侧血管往往极具挑战性,右侧桡动脉/肱动脉路径常成为更优、更直接的选择,能显著简化操作,缩短时间。但是经右侧桡动脉入路处理左侧血管往往比较困难;
牛型弓或代偿性牛型弓:经桡动脉入路,进行左颈动脉治疗时往往比较常作为首选。
03 决策与操作: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对于某些超远端或路径极其复杂的病变,可能需要权衡手术获益与操作风险来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
术前预案:仔细阅片评估弓型,选择最优路径(股?桡?)和导管类型,制定备用方案。
术中操作:必要时越弓时进行全程透视,导管、导丝头端位置时刻在心。
轻柔操作:避免盲目推送和暴力扭转,善用导丝引导。
警惕异常阻力:遇到无法解释的阻力,立即停止操作,回撤导管、导丝,检查原因(痉挛?夹层?),必要时造影。
主动脉弓分型绝非枯燥的解剖学知识,亦非术者的负担,而是神经介入医生术前精准规划、术中灵活应对、规避风险、提升成功率的实战导航图。
关注“钟书医生”公众号:专治脑血管病,科普医学知识,追求文明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