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首日渔民就撞上大鱼群!9月1日正午,琅琊港两艘渔船在灵山岛海域撒下今秋第一网。
四个钟头后,8000多斤银光闪闪的渔获让船舱直接爆满。带鱼和鲅鱼堆得比人还高,工人们得踩着鱼堆分拣。90后船老大王兵接预订电话接到手软,凌晨返航的渔获早被预订一空。
这趟出海可不容易。
天没亮就往船上搬了三十袋面粉、二十桶油,连大白菜都码了整整齐齐两排。
王兵把发动机查了又查,生怕耽误抢渔场的黄金时间。村里老把式都说,今年刀鱼来得比往年早,个头还特别肥。
中午十二点整,两艘铁壳船像离弦的箭冲向渔场。卫星导航显示灵山岛东南角有鱼群聚集,王兵果断下令下网。四个壮汉穿着胶皮裤收网时,网绳勒得手掌通红。
网兜刚出水面,鲅鱼尾巴拍起的水花就溅了满脸。
码头上的鱼贩子们早就支起了电子秤。
头船还没靠岸,三辆冷链车的大灯就齐刷刷亮起来。今年开海行情特别邪乎,批发价每斤比去年贵了两块五。有经验的老师傅嘀咕,怕是近海鱼群比往年少了两成。
凌晨三点,胡家山码头灯火通明得像白天。
二十多个鱼贩围着刚卸货的渔船,手电筒的光柱在鱼堆上来回扫。
最抢手的是三斤以上的大刀鱼,转眼就被酒店采购员包圆。有个戴金链子的老板直接往甲板上扔定金,说要包下明天第二网的螃蟹。
这次丰收背后藏着隐忧。老渔民发现近五年刀鱼汛期越来越短,去年足足提前了半个月结束。
海洋局的调查报告显示,这片传统渔场的鱼群数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
有艘去年还能打满舱的渔船,今年第一网只捞到四千斤。
王兵蹲在船舷边抽烟的时候算过账。虽然鱼价涨了,可柴油钱比去年贵了三成,新换的渔网又花了八千多。他盘算着要不要学邻村渔船,往后跑远些去深海区碰运气。
不过跑远海得换大船,这笔账怎么算都肉疼。码头上最新鲜的带鱼,中午就会出现在三十公里外的海鲜市场。但主妇们发现,今年摊贩的泡沫箱里混着不少往年少见的外海鱼种。
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提醒,这可能是近海渔业资源变化的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