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石 编辑:冯晓晖
“浔城故事”专栏致力于分享与九江生活见闻相关的散文及纪实类文章。诚挚欢迎原创作者投稿,投稿方式及联系方式详见公众号自动回复。
“老杨死了。”偶遇多年不见的老叶,他向我传递了这一消息,这真是一个噩耗,让人愕然。
老叶向我简述了老杨这几年的不幸。那年厂里改制,老杨下岗了,从此噩运便一直缠着他。下岗后不久,老婆撇他而去,老杨便孤苦一人,生活又无着落,下岗生活费100多元,还要扣什么个人社保金,落到手里才几十元,只够喝水。他到城里找个角落摆摊修车,修车他是好手,当年在厂里修机器,他就是一个能手。可是摊子刚一摆出,什么城管执法又来找麻烦,砸摊抢工具,老杨气不过,和他们论理;论理你也输,城市要形象,就你穷疯了,不懂这个道理!老杨气得躺在家里,一连几天不出门。后来有人在大市场帮他谋了一个活计,帮店主装卸货,每月可拿400元。老杨去了,虽然累得不行,但很高兴。
用艰辛换来的一点可怜的平静,没维持多久,倒霉的事又来了,他儿子也下岗了。这一下老杨真是急得不行,自己下岗,老婆跑了,跟一班中年妇女结成伴到台湾去了,说是帮台湾老儿做家务,吃住都在台湾老的家里,事不复杂,待遇也很高,他老婆就这么离开了他。那阵子九江的中年妇女结伴去台湾成了风。老婆跑了,儿子又下岗,儿媳会不会也跑了?如果那样,小孙子怎么办?那个家不就散了?可怜老父心,为了哄住儿媳,维持那个家,老杨便每月掐出200元给儿媳,希望她把那个家箍住。这样挨了一段日子,儿子在本地谋事无门,就外出打工去了,老杨每月的200元照给,还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儿媳妇跑了。就这样,老杨又劳累,又担忧,终于病了,还硬撑着,不肯到医院去,怕花钱。大约熬了大半年,老杨形同枯骨,不久就死了。
靠在湖边的栏杆上,老叶讲着,我几乎落泪。这个凄哀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杨在世时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年轻的时候,他有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终身不忘。那是他新婚后不久,一次,他妻子不知为了何事对他母亲大吵大骂了一顿,他母亲被气哭了。当时的小杨血气方刚,动手打了妻子,妻子便生气跑回娘家去了。他母亲要他去向妻子赔不是,我们几个同事也都劝他去把妻子接回来,他硬是不去,并对我们说:“她不会比我老娘对我更好。假如现在我突然死了,我老娘哭得肯定比她哭的更伤心。”这话当时就引起我的震撼。他文化不高,却悟出世界上最深的爱是母爱,且以死为喻,以哭话情,言简意赅,让我佩服。
另一件事发生在十年前,老杨被评上了先进生产者,在表彰大会上,厂里向先进个人颁发了奖状和奖品,奖品蛮丰厚,一床毛毯。颁奖时,许多人捧着毛毯喜滋滋地走了,接过奖状便随手扔掉;只有老杨,恭恭敬敬地接过奖状,回到座位上,把毛毯很随意的放在一边,双手捧着奖状笑咪咪的望了半天,周围的人都笑他“痴”。在那个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大背景下,只有他把精神荣誉看得那么重,当时就有人说他是“憨师傅”。其实这个诨号配在老杨身上,还真有点恰如其分,我从这一“诨号”中读出的是老杨的质朴,是一种纯正的本真。老杨是个不为时尚所动的好人。
老杨走了,生命中最后几年的坎坷与磨难,给他的人生留下了许多的缺憾,带着这些缺憾,不知老杨暝目吗?
老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