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弦歌不辍 | 聆听上音人的抗战之声

0
分享至


9月3日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

1931—1945

14年浴血奋战

14年艰苦卓绝

四万万人不屈抗争

取得了彪炳中华民族史册和人类和平史册的伟大胜利。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

上音师生以音乐为武器

拉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

第一批抗战救亡歌曲创作的序幕

谱写“救亡图存”的音乐篇章

上音人红色三部曲之一《黄河大合唱》

原创歌剧《贺绿汀》片段《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1928年5月3日,“济南惨案”,令国人震惊。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全体师生在代院长萧友梅的主持、带领下,创作、编辑出版了爱国歌曲专刊《革命与国耻》(国立音乐院特刊),刊载了萧友梅、朱英等先生和学生们所创作的《国难歌》(戴炳鑫词、萧友梅曲)、《国民革命歌》(陈希愚词、易韦斋曲、萧友梅审订)、《国民革命歌》(郭绍猷词曲)、《国民革命歌》(姚慎作歌、萧友梅作曲)、《五三国耻歌》(朱英词、吴伯超曲)、《国耻歌》(冯国文词、萧友梅曲)、《忍耐!》(易韦斋词曲)等共8首爱国歌曲。



这些是目前所知,较早刊发的一批抗日爱国歌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上音师生又连夜创作抗日救亡歌曲,如黄自、韦瀚章词,黄自曲创作的中国最早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混声四部合唱《抗敌歌》(原名《抗日歌》),骆凤嶙词、萧友梅曲的二部合唱《从军歌》,胡宣明词、周淑安曲的《同胞们》,刘雪庵词曲的《前线去》,劳景贤的《九一八战歌》等。

五天后,国立音专师生在学校礼堂正式成立“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抗日救国会”,通过组织大纲及宣言、代电,并选出干事会和交际代表,鼓励师生积极创作爱国歌曲,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演出活动与爱国募捐。

值得一提的是, 国立音专教务主任黄自是中国最早连续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并获得广泛影响的爱国作曲家。他教授的以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刘雪庵“四大弟子”为代表的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学生,奋战在此后的抗战音乐创作运动中,这也使黄自成为中国抗战音乐创作的奠基者。


1932年4月,刘雪庵将学校师生萧友梅、黄自、朱英、周淑安、廖辅叔、丁善德、胡然、江定仙、陈田鹤、劳景贤和他自己创作的共14首爱国歌曲,辑成爱国歌曲集《前线去》 ,寄回家乡四川铜梁,自费石印出版,这是目前所知上音学生出版的中国第一本抗日歌曲专集。


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马列主义文艺干部的学校。该院音乐系系主任吕骥、冼星海、向隅,以及在音乐系任教(包括华中鲁艺)的大部分主干教师,如唐荣枚、杜矢甲、李焕之、张贞黼、李元庆、寄明、贺绿汀、何士德、孟波等,均为拥有革命斗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上音人。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革命音乐干部不足的历史环境中,培养出大批文艺骨干,为党的文艺工作和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也用实际行动见证了上音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

上海音乐学院

作为一所拥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红色高等学府,不仅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画,更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中谱写了重要的篇章。

硝烟虽已远去

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

奋斗的征程未有穷期

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召唤着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在新征程上,上音人将传承红色血脉,持续以乐述史,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来源:新华社、党委宣传部(校史馆)

视频来源:艺术处、教育技术信息中心、CCTV15

编辑:肖阳

审核:张卓

小音家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音乐学院 incentive-icons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网易官方平台
2928文章数 36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