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
“你说过几时带我到月亮里去,几时去呢?你要是忘记了,我不依。……寄给你全宇宙的爱和自太古至永劫的思念。”
“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接到你信,真快活。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世上一切算得什么,只要有你。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这些炽热如诗的情话,并非出自某部言情小说,而是来自中国翻译界一对传奇眷侣——朱生豪与宋清如的真实笔端。
他们因莎士比亚结缘,以诗词传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用文字筑起一座爱的城堡。
而如今,一本由夏春锦和朱尚刚主编的《朱生豪宋清如选唐宋名家词》,将带我们走进他们更为深邃的精神世界。
朱生豪,这位被誉为“中国译莎第一人”的天才翻译家,在三十二年的短暂生命里,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31部半莎剧的翻译。而支撑他在贫病交加中坚持创作的,除了“莎士比亚”,便是妻子宋清如无声而深沉的陪伴。
上款(to签)·点击图片可购买
十年鸿雁,乱世情深:词选背后的爱情史诗
两人相识于之江大学,那是1932年的秋天,之江诗社的一次雅集,让寡言的朱生豪与灵秀的宋清如相遇。朱生豪以三首《鹧鸪天》剖白心迹,宋清如回赠《满庭芳》,诗词往来间,情愫暗生。
此后十年,上海与四川的千里相隔,化作540封情书。
朱生豪的笔端流淌着“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醒来觉得甚是爱你”的炽烈,宋清如则以“茶余饭后共选词”的日常,将深情藏于墨香。
1942年,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战火中成婚,夏承焘题赠“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常熟半年的隐居时光,朱生豪译莎、宋清如抄词,贫病交加中,以唐宋词的清雅抵御乱世荒芜。
这份“译莎间隙的小游戏”,最终凝成一部承载爱情与文化的词选,跨越八十年重现于世。
在那些墨迹斑驳的情书里,朱生豪时而孩子气地称呼宋清如“好友”,时而热烈地宣告“我实在是个坏人,但作为你的朋友的我,却确实是在努力着变好”。而宋清如,这位同样才华横溢的女子,则以含蓄而坚定的方式回应着他的爱。
他们用古诗词传递心曲,用现代白话倾诉衷肠,将古典与现代、理智与情感完美地融合在字里行间。
▲朱生豪与宋清如
这辈子只做两件事,爱清如,译莎翁
为什么要翻译《莎翁全集》?
早在1935年的时候,鲁迅因为受了日本人的讥讽说中国的文化落后,于是倡导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于是经过几番周折,朱生豪肩负了这个伟大的任务。
日寇侵华的乱世,经常要逃难,翻译手稿一次次毁坏,一次次重新翻译,正如他一次次写信给宋清如,即使收不到回信,也继续坚持写一样。
他们婚后一起生活,他译莎我烧饭,生活的乐趣无所不在,翻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直到有一天不堪重负的他倒下来了,营养不良,体力衰减,一病不起。最后查出来是肺结核,才停下来手中的工作。
他说:“莎翁剧作还有5个半史剧没翻译完毕,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着命也要把它译完。”
可是你已经做到了应该做的了,我们都会记住你的。
最后在妻子的陪伴下离去,享年32岁。
上款(to签)·点击图片可购买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正如鲁迅所言:“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这部词选,恰是朱生豪与宋清如灵魂交融的见证——他们选的是词,写的是爱,留予后世的,是一曲不灭的文化与爱情绝唱。
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评注和圈点中,窥见二人共同的审美趣味与情感共鸣。当我们读到李后主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或许会想起战乱中他们分隔两地的思念;当我们看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或许能感受到他们渴望相守的期盼。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本书,在9月6日周六晚19:30,我们特别邀请到本书主编之一、文史学者夏春锦、文史作家何文斌、国学家郁震宏、作家沈卫林做客慢书房,为我们分享《朱生豪宋清如选唐宋名家词》这本书,让我们以词为媒,穿越时空,感受这段爱情的温度,重新发现唐宋词的永恒魅力。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系列活动,
直接扫书店外联大总管 鹿茸哥
备注: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