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白第189篇原创笔记
前言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个观点:
“有效的沟通,不在于说了多少,而在于对方接收到了什么。”
职场上,精心准备了方案,领导点头说“再想想”;请示下一步方向,领导转身说“先等等”,你是否会困惑于沟通的终点?
其实,不是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答案,每次请示都有清晰指示。
成年人的世界,不表态,本身就是一种答案。
01 不表态,是一种默许
很多管理者有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没有当场反对,就是默许。
职场上,当领导不置可否,又没明确叫停,在特定条件下,很有可能是一种有条件的授权。
你可以认为他留出试错空间,也可以腹诽他是在规避风险。但要记住:
风险永远与机遇并存。
当你提出创新方案时他的不置可否;当你与人出现分歧时他的保持沉默,本质上,就是考验你能力和担当的试炼场。
你能在多大程度上自主推进?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风险?领导没说,不表示他不会暗中观察进度,来决定是出手相助,还是收尾兼顾。
所以,这种不表态,反而是领导给你提供舞台。能否把握机会,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和智慧。
02 不表态,也是种拒绝
职场更常见的,是这种残酷现象:
没有明确同意,就是拒绝。
如何分辨?很简单,就4个字:光说不练。
当你提交了方案,领导嘴上说“不错,走流程吧”,然后呢?没有然后。会上从不提起,行动没人跟进,资源也未落地。
即使你鼓足勇气再次问及,领导却避开话题。你就该明白:此路不通。
因为,他不是在思考,而是已经说了否;他也不是在权衡,心里早已划清优先级。
对于很多领导来说,既不想打击你的积极性,又不想为风险承担责任时,不表态的模糊回应,看似不坚决,实则是最体面的拒绝。
遇到这种情况时,会错意的结果,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跨越了界线,事后难免被秋后算账。
03 不表态,关键看后续
某创业公司CEO在演讲中提到:
“如果下属汇报完,等着我给答案,我会更谨慎。这说明他要么没想透,要么依赖心理太重。
记住,领导不是万能的。即使胸有成竹,他们也更欣赏提供选项的人,而不是总让你做填空题。”
职场上,接触的人多了你就会发现,很多高手都懂得:
领导不表态,正是展示你个人能力的高光时刻。
除了修炼根据实际情况,听懂沉默背后弦外之音的意识,也要具备用行动填补无声空缺的能力,更关键的在于:
领导不会永远支持某个人,只会永远支持符合团队和他个人利益的行为。
当你真正习惯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会再纠结领导的态度,更无需死缠烂打寻求答案,因为,这是破解沉默最有效的密码。
写在最后
《资治通鉴》有云: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真正的职场智慧,不在于求得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而在于读懂沉默。
当你能在无声处听惊雷,于模糊中见清明,便领悟了最深刻的生存哲学:
领导不表态时,你的态度就是最好的答案。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