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陪你买房的第5天:官员不下场
最近,我在网上翻看香港主要官员的个人利益申报资料。老实说,翻到最后,我有点惊讶——过去一年,高层官员居然没有一个人买新房。
我在香港和房子打交道这么多年,房子可意味着太多东西:安全感、身份、财富,甚至是一个人对城市的信心。
当整个高官团队选择“按兵不动”,这背后的意味,值得我停下来仔细思考。
1
严格申报,规矩高于私利
香港的公务员一向以效率、诚实和廉洁著称。
今年刚上任的主要官员,包括特首在内,都进行了个人利益申报,涵盖物业、股票、公司等,以防有人贪污受贿或滥用职权。
例如有两类人员必须申报:一是香港政府的问责高官,也就是各司局的一把手及副司长等;二是行政会议的官守成员,也就是港府的最高智囊团。
尤其是问责高官,不仅要申报自己名下的财产,还要包括配偶及直系亲属持有的物业信息。例如,负责餐饮业审批酒牌的官员,需要申报本人或直系亲属是否持有食肆、会所或经营酒类商店的物业。
这种制度不是形式。
2003年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因为提前买车却没申报,最终引咎辞职。
2012年,地政总署助理署长樊容昌长期隐瞒个人物业,骗取政府津贴,十多年后才东窗事发,赔偿数额高达数百万。
制度之所以存在,是提醒那些掌握权力的人:没有人可以例外。
2
物业版图
继续往下翻,我慢慢把各位高官的物业记录在脑海里串联起来。
本届特首李家超先生和妻子在油尖旺区共有一套自住物业和一个车位,简单、低调;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有三处物业——沙田自住、黄大仙出租、港岛东区商用物业准备出租,都与配偶共同持有。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申报其妻和家人持有湾仔住宅及两个车位出租,其妻在中山还有一套住宅。
新上任的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与配偶共同持有东区、湾仔和荃湾三套住宅。
三位副司长的物业也都不算多:卓永兴和配偶在中西区有自住物业,黄伟纶夫妻在大埔有自住单位,张国钧的配偶在沙田持有自住物业。
局长们的情况反而更“抢眼”,财库局局长许正宇共有七套物业,稳坐本届“楼王”。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除了港内自住和配偶两套出租物业外,还和配偶共同持有北京市一套住宅。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申报四项物业,其中一项在新加坡;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与配偶持有南区和油尖旺住宅,以及英国一套空置住宅。
看着这些数字,我的脑海里浮现的不是财富,而是选择——谨慎、稳健、低调。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办公桌前,思考如何把生活和职责平衡好,用最小的风险守住公信力。
3
不买房的智慧
高官们为何在今年集体选择不买房?或许有几个层面的考量。
他们对楼市前景保持审慎。即使是最清楚政策方向的人,也对市场保持敬畏,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高官们更加低调。在香港从政,物业问题常常成为政治争议的焦点,谨慎置业成为一种自我保护。
最重要的是,这可能反映了高官群体对香港经济形势的整体判断。虽然市场时有波动,但真正的信心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基于理性的审慎。
4
谨慎之下的机会
香港高官的物业选择,从来不只是个人投资那么简单。每一条申报记录,都像一枚微小的信号,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对这座城市未来的判断。
在这座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里,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梦想,也承载着焦虑。
高官们低调的申报提醒我们:市场的成熟,不在喧嚣,而在沉稳;真正的信心,不是盲目追高,而是理性与耐心的累积。
在不确定和风险并存的时代,踏实观察、谨慎选择,才是守住财富与信心的唯一方法。
想听汤姆聊更多楼市内幕,欢迎扫码进粉丝群,买房疑问都能畅聊:
也可以直接扫码,加汤姆私聊,一对一解答。
家人们,我有两个公众号...
专业号丨港房汤姆
生活号丨汤姆港房
港岛
区域分析: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
一手楼盘分析: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
二手楼盘分析:丨丨
九龙
一手楼盘分析: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
二手楼盘分析:丨丨丨丨丨丨
新界
一手楼盘分析:
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二手楼盘分析:
其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