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健康提示
新学期开启,校园人员密集,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应定期清理校内排水沟、花盆托盘、垃圾桶周边等区域的积水,翻盆倒罐,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加强师生在校健康管理,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等制度,保障师生健康。
在医院里,有一个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无菌卫士”——消毒供应中心(CSSD)。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它如同精密运转的工业流水线,将沾染血液、病原体的污染器械,转化为手术台上绝对安全的无菌器械。这一过程共有12道关卡,每一关都凝聚着科学规范与极致严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条从污染到无菌的生命防线。
01
预处理:防止污染固化的第一道防线
预处理是器械彻底清洗的前提,包括现场预处理和清洗前预处理。其目的是防止污染物干涸,保证清洗质量,减少对器械的腐蚀;对特殊污染器械(如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或原因不明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要先进行特殊的化学或物理处理,避免污染扩散。这一步是后续清洗效果的关键保障。
02
规范回收:器械再生的“物流起点”
回收是将被污染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安全、及时地转运至CSSD。专业回收人员需身着防护装备,使用密闭转运箱按固定路线收集全院污染器械。对于特殊污染器械,在使用后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注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交接时禁止在临床科室清点,以减少暴露风险。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确保形成污染物流向的可控闭环。
03
科学分类:分流的“智能筛检”
器械进入CSSD去污区后,应根据材质(金属、橡胶、玻璃等)、结构(平面、轴节、管腔等)、精密程度、污染类型(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等)及污染程度(轻度、重度和特殊污染)等进行分类,以便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清洗消毒方法。
分类操作:
1.拆卸器械至最小单位,按配置清单清点数量与规格。
2.检查器械性能,并做好标识。
3.带手柄的关节器械应将手柄穿在U形架上,打开器械轴节;避免叠放。
4.精密器械单独放置,使用保护垫或保护套。
04
清洗消毒:微生物的“灭活战场”
清洗消毒是去除污染物和杀灭病原体的核心环节。清洗分为手工和机械两种模式。
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器械及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
机械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通过预冲洗、酶洗、漂洗、终末漂洗、消毒、润滑、干燥7个阶段完成,消毒水温达90℃以上,时间5分钟,可以杀灭99%的病原体。特殊污染器械需先进行化学消毒剂消毒,再清洗消毒,最后灭菌,确保彻底无害化。
05
干燥:杜绝潮湿的“无菌前奏”
残留的水分可能引发二次污染,因此干燥环节至关重要。需根据器械特性选择不同干燥方式。
医用干燥柜:适用于耐热材质的各类手术器械、导管、玻璃制品、精密仪器、湿化瓶、不锈钢碗盘等物品的干燥。
医用真空干燥柜:适用于各类管腔器械、精密器械、结构复杂器械及其他不耐高温器械的干燥。
压力气枪:用于对器械、物品表面或管腔的干燥。
低纤维絮擦布: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器械和物品表面的干燥。
06
检查与保养:消毒供应质量的“守门员”
检查人员会采用目测或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进行检查。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和功能完好性,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1.日常检查:确保器械表面光洁,无血渍、污渍、锈斑,功能完好无损坏。
2.定期检查:每月随机抽查,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监测清洗质量;此外,需使用医用润滑剂对器械进行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
07
包装:构建无菌屏障的“安全堡垒”
包装材料需适宜,包装过程包括装配、包装、封包和标注标识。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检查包装者姓名、灭菌器编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信息,并确保可追溯性。包装前需双人核对器械名称、规格、数量及包内化学指示物等,确保万无一失。
08
灭菌:微生物的“终极歼灭战”
灭菌的目的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灭菌过程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无菌保证水平。灭菌方法分为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
物理灭菌:如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耐湿、耐热的器械。
化学灭菌: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等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
09
储存:无菌状态的“静默守护”
灭菌后器械需存放于离地高度≥20cm,离墙≥5cm,离天花板≥50cm的专用架,环境温度≤24℃、湿度≤70%。同时,要注意不同包装材料的无菌有效期不同。
10
发放与运送:安全抵达的“最后一公里”
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使用封闭推车按科室需求配送。发放前需核对灭菌标识、包装完整性,植入物(如人工关节)应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
11
灭菌质量监测与召回:风险的“紧急制动”
灭菌质量监测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三种方法。监测不合格时,需立即召回相关批次物品,分析原因并改进。需要注意的是,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立即启动召回流程,且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以杜绝安全隐患。
12
质量追溯管理:全流程的“数字档案”
CSSD的质量追溯管理系统,是记录复用诊疗器械在CSSD从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及手术室/临床科室使用的整个过程,实现质量可追溯的管理系统,保障供应物品的安全性,保证患者安全。一旦发生感染事件,可快速定位问题环节,实现无菌物品质量全程追溯。
CSSD的12道流程,看似繁琐却环环相扣。这些“隐形守护者”用科学与责任,筑起了医疗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主管护师 林翠绒、护师 杨凤兰/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副主任护师 杨月玲/审
来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编辑:杨沛、陈沂
一审:陈素玲
二审:黄新珠
三审:宁永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