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产业驱动因素
①固态电池商业化又有新进展
近日,国轩高科宣布,其旗下固态电池已通过多车型实测,能量密度300Wh/kg,可实现千公里续航,预计年内批量装车。
而就在之前,上汽集团新款MG4车型,便出现了搭载半固态电池的版本,并且定价9.98万元,显著低于市场对同类新技术的预期,仅用时39分37秒大定便突破10000台。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展有望加快。
国盛证券预计,2026年起全固态电池实现批量生产,到2030年动力电池、消费电池的固态渗透率均将达到10%。
![]()
②国家层面加速制定固态电池标准
8月以来,固态电池的多项标准被相继提出,这些标准的制定均为行业规模化落地奠定基础。
一个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牵头研制,《电动汽车用全固态电池单体规格尺寸》将统一全固态电池单体封装与尺寸规范。
一个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宣布于2025年9月10-11日召开《固态电池材料评测用模具电池装配方法》等10项固态电池标准审查会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硫化氢产气量评价方法》等5项标准项目启动会。
③相关企业订单旺盛、业绩维持高增长
在今年上半年,固态电池有关企业展示出良好的财务表现。
先导智能作为一家锂电制造设备企业,表示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近70%,固态电池订单有望占据全年营收三成。
国轩高科作为一家锂电池领军企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48%,净利润同比增长35.22%。
另外,“宁王”业绩创新高,叠加公司近期响应“反内卷”停产宜春锂矿,碳酸锂、六氟碳酸锂价格止跌回升(下图wind数据),对整个产业链也起到了提振作用。
![]()
02产业全景图
![]()
03上游产业链
03-1固态电池材料供应
众所周知,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成为下一代锂电池。
而使它具备如此优势的原因,便是应用了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不仅能兼容高比容量的正负极,而且取代了电解液和隔膜,相同电容量,体积更小,从而大幅提升电芯能量密度。
按电解质液体含量是否为0,固态电池分为半固体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其中固态电解质又包括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卤化物4类,电池能量密度可达300-500Wh/kg。
![]()
此外,在正极、负极材料方面,新型正负极材料主要在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其中,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是增加高镍三元或超高镍材料、富锂锰基等材料的应用。
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是从碳基材料、硅碳材料向锂金属负极材料迭代。
还有导电剂作为一种关键辅材,将主要用到单壁碳纳米管。
据东吴证券研究,在固态电池电芯原材料中,固态电解质、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碳纳米管的成本占比分别为23%、39%、19%、10%。
![]()
03-2固态电池制造设备
据悉,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将发生变化,催生新的设备需求。
具体来说,固态电池的关键工艺包括前段干法电极制备和电解质制备技术,中段叠片、极片胶框印刷、等静压等技术,后段高压化成技术等。
涉及到的核心设备有干法电极设备、叠片设备、等静压设备、高压化成设备等。
据估计,全固态电池单GWh产能对应的设备投资金额大概是传统液态电池的2-3倍。
![]()
03-3相关标的
①厦钨新能: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军企业,现专注于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的研发,已实现固态电解质的吨级生产。
②上海洗霸:依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建成百吨级固态电池粉体和硅碳负极材料产线,并计划收购硫化锂相关资产,完善固态电池材料产能布局。
③璞泰来:积极布局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固态电解质等固态电池材料。
④先导智能: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实现了从整线解决方案到各工段的关键设备覆盖。
⑤赢合科技:向国内某头部电池企业提供固态湿法涂布设备、固态辊压设备及固态电解质转印设备,将用于客户国内工厂中试线建设。
04中游产业链
04-1固态电池的4种技术路线
按电解质划分,固态电池分为4条路线,这在前面我们就说到了,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4条路线各有各的优缺点。
其中硫化物因为高离子导电率,工作性能表现优异,成为最理想的主流技术路线,并且硫化物中较好的技术路线是硫银锗矿型电解质(代表产品锂磷硫氯)。
其次是氧化物,具备离子电导率适中且稳定性强等优势。
![]()
此外,对于固态电解质当前成本较高的问题,TrendForce预计,经过市场大规模快速推广,2035年电芯价格仍将有机会降至0.6-0.7元/Wh。
东吴证券预测,若2030年,硫化锂(硫化物核心原材料)价格能降到20万元/吨,固态电池成本便有望降至接近液态电池水平,使电池快速放量;
2030年、2035年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到800亿元、21000亿元。
![]()
04-2固态电池系统集成
将电芯封装成电池模组,再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等组装便形成电池包,这一组装环节往往由电池供应商完成。
其中固态电池的封装形态一般为叠片+方形/软包,相比传统锂电池,固态电池电芯为串联叠加且封装后不需要冷却,生产工艺大大简化。
另外,BMS系统在安全监测和与固态电池适配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减少了一定的热管理需求。
04-3相关标的
①宁德时代:布局硫化物+卤化物多技术路线,计划于2026年实现全固态量产,2027年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
②国轩高科:布局硫化物路线,今年发布第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③华域汽车:拟收购上海上汽清陶能源49%股权,其中清陶能源属于当前第二梯队固态电池企业,其半固态电池已搭载于上汽集团MG4车型。
05下游产业链
05-1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是固态电池下游最大的市场。
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其中出口量为106万辆,同比增长75.2%,在全球市场处于持续渗透阶段。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超40%,而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有20%左右。
中邮证券测算,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00万辆,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400万辆,假如固态电池的渗透率能达到20%,需求量就是682GW,预计占到市场总需求量的88%(比前文东吴证券预测出货速度更快)。
![]()
05-2消费及其他
另外,因体积相对较小,再加上当前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还在起步阶段,消费类产业对固态电池的需求便相对较弱。
不过如果拉长时间看,它们对固态电池的需求同样不容小觑,尤其是新兴产业可能将成为2030年后固态电池的主要增长驱动力。
05-3相关标的
①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2025年上半年,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份额达到29.4%,并维持出口销量翻倍的增长。
②万丰奥威:低空经济龙头厂商,积极推进电动飞机和eVTOL等新型航空器的研发,并努力推进部分eVTOL机型合格证(TC)取证和全球市场布局。
06发展趋势
时至今日,固态电池的发展已成为电动车行业的一副明牌,并且在多方的努力下,其有望快速迎来技术奇点的突破,推动电池产业的升级转型。
#固态电池、#锂电池、#新能源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