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经世济用、开拓创新的深厚底蕴。
2025年7月4日,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古侯新颂实践队,以构建侯官文化“思政+文脉”课程体系为主题,围绕“赓续中华文脉”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于近日开展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社区宣讲、校园教学等多元形式,为侯官文化注入当代活力,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探访名人故居 触摸历史温度
实践队队员走进陈宝琛故居与林则徐纪念馆,在青瓦古厝间开启文化寻根之旅。
在陈宝琛故居,队员们聚焦这位晚清重臣的精神遗产:从“清流四谏”的直谏风骨,到贬官后创办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福建师范大学前身)、推动铁路建设的实业救国实践,深刻体会其“中西学问相通”的开放思想。“陈氏五楼”25年的营建史(1885-1910年)与“福州最大私人藏书阁”的定位,彰显出侯官文化“兼容敢先”的特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革新教育的魄力,印证着这方水土孕育的担当精神。
在三坊七巷林则徐纪念馆,队员们循着历史脉络,于侯官文化的厚重肌理间,与先贤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林则徐钤印互动展区内,电子屏上的钤印与 “苟利国家生死以” 的铿锵誓言交相辉映,恰是侯官士子 “经世致用、爱国忧民” 精神内核的生动回响。沉浸式场景让沉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队员们在光影流转间,真切体会到侯官儿女血脉里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
从侯官文化中孕育而生的林则徐精神,与当代爱国主义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共鸣。 唯有让历史故居成为 “活教材”,以侯官文化 IP 为纽带创新表达形式,方能让林则徐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鲜活的生命力。追寻先贤足迹,正是要在侯官文化的浸润中,让林则徐精神成为照亮前路的星火,续写 “苟利国家” 的时代新篇。
扎根社区宣讲 文化故事浸润民心
7月8日,实践队走进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新秀社区,以“沉浸式体验+创造性实践”让侯官文化走进居民日常生活。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队员们化身“故事讲述者”,生动演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英雄事迹与“田螺姑娘”的温情传说,让爱国担当与民间智慧在故事中流淌;作为“童谣传唱人”,他们带领社区儿童学唱侯官文化童谣,稚嫩歌声里满是对本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此外,互动游戏与趣味科普环节穿插其间,让居民在欢笑中穿越千年历史,感受侯官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次活动不仅让“侯官记忆”成为邻里间的共同话题,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青年既是文化的传承者,更能成为激活文化生命力的创新者。
深耕校园课堂 思政融合育新苗
7月12日,实践队走进福州市连江县坑园中心小学,围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开设两节“侯官文化+”特色课程,实现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
第一节课以《海西家园》为载体,依托“侯官人物+思政”一体化架构,将侯官地域的历史先贤、当代模范转化为价值观的生动注脚。课程创新引入人工智能对话体辅助教学,知识问答环节点燃学生参与热情;陈宝琛数字人借助AI语音合成与图生视频技术,生动再现其初入庙堂、被贬归乡、创办新学的生平历程,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教育救国”思想的当代价值。这种“数字人文技术复现历史+AI互动”的形式,搭建起与当代青少年的跨时空对话桥梁,彰显“创新竞进,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同时,课程实现“思政+美育”有机融合。学生们以小组合作方式创作侯官文化主题创意拼贴画,将抽象文化精神转化为具象艺术作品,在提升动手能力与协作意识的同时,深化对侯官精神的传承。
第二节课以“故事—歌谣”为主线,引导学生聆听林则徐禁烟壮举、侯官人开拓进取等事迹,感悟家国情怀;学唱侯官童谣,拉近与本土文化的距离;通过“古迹拼图”游戏,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对家乡的热爱。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参与,对侯官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持续提升。
此次实践活动,古侯新颂实践队从历史现场到生活场景,从古厝深巷到校园课堂,以青春视角解读侯官文化,用实际行动诠释传承使命。未来,队员们将继续传播闽都文脉的深厚底蕴与活力,让侯官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供稿/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古侯新颂实践队
供图/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古侯新颂实践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