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都快没人了,国家却突然打开大门,让最有希望的一批年轻人赶紧出国避难。
这波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泽连斯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乌克兰政府突然做了一件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的事。
8月26日乌克兰总理斯维里登科对外宣布,国家要放宽出境规定,18到22岁的年轻男性可以自由地出国和回国了。
这个新规矩不光是对还在国内的年轻人有效,包括那些早就跑到国外的同龄人也可以放心回家看看,或者再顺利地离开。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么做是为了让年轻人能出去上学、看世界、和乌克兰保持联系,而不是感觉自己像个逃兵。
但这话听起来有点奇怪,因为不久前乌克兰才把征兵年龄从27岁降到了25岁,甚至连60岁以上的老人都要动员起来上战场。
在这样一个缺兵少将的节骨眼上,主动把一批未来的兵源放走,背后的原因应该不简单。
就在这个新政策出来的前几天,8月21日流传出一份网传是俄罗斯黑客搞到的数据。
这份数据显示从战争开始到当时,乌克兰军队里死亡和失踪的人数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70万,而且这个数字一年比一年涨得快。
到了2025年才过了8个多月,就损失了超过62万人。虽然这个数字的真假没法证实,但一位乌克兰议员也私下里说过,军队里逃跑的士兵就有40万之多。
这些消息放在一起看,像在告诉大家前线就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正在把乌克兰的年轻人一代代地吞噬掉。
乌克兰的人口问题早就亮起了红灯,在开战之前,乌克兰的生育率就已经很低了,平均一个女性生的孩子连维持人口正常更替都做不到,战争一打响问题更彻底爆发。
几百万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了躲避战火逃到了国外,这直接导致了国内的人口结构严重失衡,剩下的多是需要战斗的男性和无法离开的老人。
那些最年富力强,本该是建设国家和组建家庭中坚力量的男性,也一批批地倒在了前线。
面对这种人口大出血的状况,乌克兰高层恐怕是进行了一场极其痛苦的估算。眼下的仗需要人去打,可国家的未来同样需要人去创造。
如果把这些还没满22岁,连大学都还没念完的年轻人也全部送上战场,就算侥幸打赢了战争,回头一看国家可能已经没有下一代了。
谁来当工程师、医生、科学家,谁来重建被炸成废墟的城市?所以这个放人出国的决定根本不是福利,更像是一种绝望中的保守策略。
与其让所有年轻人都耗死在这场望不到头的战争里,不如打开一扇求生之门让他们出去。
这是一种痛苦的取舍,也是为了确保当和平真的到来时,乌克兰还有足够的人才和元气去重建那个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的家。
而在乌克兰在国内为人口发愁的时候,国外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援助方式变了,不再直接给乌克兰送武器,而是改成先把武器卖给欧洲的盟友,再让欧洲国家转交给乌克兰。
这么一来美国就把援助的担子和责任甩给了欧洲一部分,同时俄罗斯的攻击也不再只盯着前线,而是用导弹精准地打击乌克兰的大后方。
这场仗究竟要打到猴年马月谁心里都没谱,但看看欧洲那些大国的动作,答案就藏在里面了。
8月31日传出消息,法国、德国、英国这些欧洲巨头正在正儿八经地商量一个长远计划。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得也很直白,他们打算等冲突结束后往乌克兰派驻几万人的多国部队,算是给乌克兰未来的安全上一份保险。
美国也点头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支持,比如指挥系统、情报这些高科技。但话说得很清楚,自己的军队是不会踏上乌克兰土地的。
这个计划表面上听起来是在规划美好的战后蓝图,可仔细一想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才让人心里发凉。
欧洲大国的这个举动实际上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他们已经做好了这场战争会演变成一场长期消耗战的准备。
对乌克兰来说,这份未来的安全承诺更像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证明了西方不会轻易放弃乌克兰,这是个定心丸。另一方面也无情地宣告眼下这种战斗,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胜利不会很快到来,和平更是遥遥无期。
当一个国家被迫从速战速决的幻想切换到持久抗战的残酷现实时,所有的战略都得重新调整。
或许正是看清了这一点,基辅才下定决心必须为国家的未来留条后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